愛伊米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3月22日,為進一步加強對電子煙等新型菸草的監管,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菸草專賣局共同起草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菸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原有條例附則中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菸草製品參照本條例中關於捲菸的有關規定執行。”這意味著,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對電子煙的監管力度。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事實上,監管之所以關注電子煙行業的最根本原因是,市面上流通的各類電子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原材料選擇、新增劑使用、質量控制等方面標準不一,也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監管意見一經出臺,關於電子煙的討論空前多了起來。但其中的多數討論繞過了監管本身關注的行業規範等問題,進而發展成為“電子煙有害”,“電子煙需要被禁止”的論斷。

從第一支電子煙問世起,短短十餘年,電子煙已經是快速增長的全球性產業。2016年,《時代週刊》甚至曾把電子煙評價為25大最佳發明。

但在隨後的幾年中,因為一些行業亂象與大眾媒體誤導,消費者對電子煙的偏見越來越深,關於電子煙的真相也離他們越來越遠。

電子煙“偏見”

大眾對電子煙的偏見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電子煙會讓更多非菸民吸菸;電子煙不能幫助戒菸;電子煙比香菸更有害。

大眾媒體加劇了這種“偏見”的傳播。不同的媒體對電子煙產生不同的擔憂,在電子煙興起後,有媒體的報道歷數種種電子煙的危害,甚至宣稱“電子煙比香菸致癌率高几倍”;另外一些聲音則表示,電子煙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癮性,因此存在“門戶效應”:吸引一部分本來不吸菸的人,因接觸電子煙而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最終成為傳統捲菸的使用者。在一次次的“虛假”報道影響下,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開始從政策上一刀切禁止電子煙。

但這些聲音通常都最終被證實缺乏科學實驗與資料的支撐。2020年8月18日,福布斯媒體集團主席、《福布斯》總編輯Steve Forbes(史蒂夫·福布斯)在其最新一期的影片節目《What’s Ahead 》中指出,“反對電子煙的運動建立在大量錯誤資訊和徹頭徹尾的謊言之上”。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關於電子煙的爭論從未停止,究竟什麼才是真相?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要想弄清這個問題答案,就需要先簡單瞭解電子煙的構造及原理。電子煙通常分為兩個大部分:電子霧化器和含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的液體(煙油)。電子煙的原理,就是將煙油霧化形成煙霧。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釋出的電子煙專題報告中,電子煙的官方定義是“電子尼古丁傳輸系統”,因不含菸草和焦油,也不會帶來香菸燃燒時的有害物質,世衛組織將其與傳統捲菸區分開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以產品中的有害成分為基礎進行排序,傳統香菸>IQOS類加熱不燃燒菸草製品>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有害度排名最後的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霧化電子煙。

也就是說,單純從成分結構來看,電子煙的有害成分要遠遠小於香菸;其次,電子煙因不含菸草成分,所以不會產生焦油,而焦油才是導致菸民肺癌的元兇。

這也就破解了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一大“謠言”——電子煙的成分及其霧化環節,決定了它比傳統香菸顯著減害。

關於電子煙的真相

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傳統菸草的替代品,電子煙到底是一個改善公共健康的機遇,還是暗藏的威脅?應該對它抱有什麼樣的態度?

透過權威衛生組織和媒體以往報道,我們可以窺探出關於電子煙的幾大真相。

第一,電子煙不會讓更多非菸民吸菸。

針對電子煙是否是非菸民的第一口煙”的討論,中英兩國相繼證實了電子煙不會讓更多非菸民吸菸。中國疾控中心釋出在《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證明,中國96%以上的電子煙使用者均為煙癮大、想戒菸、瞭解吸菸危害的老菸民。

中國疾控中心釋出在《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證明,非菸民使用電子煙佔比不足4%。

根據英國衛生部資料,當前的大多數電子煙使用者是前吸菸者或當前吸菸者。從未吸菸的年輕人中只有0。8%至1。3%是電子煙使用者。

第二,電子煙能夠有效幫助戒菸。

以戒菸作為主要目的之一誕生的電子煙,成功率有多高?在利弊權衡之後,是否值得一試?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癮》發表的研究稱,在英國,每年有超5萬菸民在電子煙的幫助下戒菸。

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兩位行為科學家主導了一個為期4周的小型實驗。招募26名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菸民,把他們分成四組:一組強制戒菸,一組用尼古丁貼片輔助戒菸,一組吸電子煙,最後一組作為對照組繼續抽傳統捲菸。

4周後,強制戒菸組的7人中,有兩名成功戒菸;尼古丁貼片組一共有8人,其中7名戒掉了捲菸;電子煙組的戒菸成績和尼古丁貼片組一樣。

這意味著,對於想要戒菸的菸民來說,相比強制戒菸,電子煙顯然可以更有效。2018年11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也向大眾表露了自己的態度。它推薦已經有煙癮的人改換電子煙,而且嘗試戒菸。

第三,電子煙比傳統香菸減害

BBC紀錄片《電子煙:奇蹟還是威脅》中展示了傳統菸草和電子煙的煙霧分析結果:傳統捲菸燃燒時產生約6000種化合物,其中大概100種是有害或可能有害的,而用同樣的方法掃描電子煙的煙霧,各種化合物濃度都急劇減少。

該紀錄片表示,雖然還不能說電子煙絕對安全,但它比傳統捲菸安全95%左右。

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實驗以以呼吸系統的活細胞作為實驗物件,分別接觸捲菸煙霧、和電子煙煙霧。結果顯示,傳統捲菸的破壞力是毀滅性的,細胞在煙霧攻勢下只有6%的存活率。

而電子煙的實驗結果讓人意外:培養皿中尚有53%的細胞存活。

正視電子煙真相的英國政府因此認為,完全從捲菸改吸電子煙的菸民在健康得到顯著改善,電子煙可以在政府實現無煙一代的控煙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可極大緩解醫療財政壓力。

根據前不久釋出的《英國公共衛生部2021證據更新》,電子煙產品是2020年英國嘗試戒菸者最常用的輔助手段,每年有5-7萬人透過電子煙戒菸。

電子煙需要被理性對待

對於很多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子煙有害論的認知來自資訊接受的“倖存者偏差”。在電子煙行業內,從源頭的選材合規再到出廠前的安全性檢測,整個鏈條都應該經過嚴格的把關。

很多未經檢測、使用不合規新增劑的電子煙品牌流入市場,才造成了一系列亂象,給消費者留下電子煙有害的現象。用一位從業者的話來講,這就好像“毒奶粉”現象,“有的奶粉被檢測出有毒,但不意味著整個行業應該被誤解。”

英國政府一直以來對電子煙的支援態度,是為電子煙正名的最好例證。

被誤解、被“妖魔化”的電子煙,真的“有害”嗎?

為了幫助更多菸民戒菸,英國將電子煙商鋪引入了醫院。

英國支援電子煙,鼓勵傳統菸民向電子煙轉化。目前,英國有900萬菸民,超過三分之一都是電子煙使用者。英國建立了完善的電子煙監管體系,並對尼古丁含量進行嚴格管控。自2016年以來,英國一直遵循歐盟的菸草製品規定。該規定對廣告宣傳進行了限制,並嚴格限定了電子煙液中尼古丁濃度最高上限為20mg/mL。

作為最先明確官方支援電子煙作為戒菸工具的國家,英國不僅一直致力於電子煙的科學研究,還將其作為控煙的關鍵手段,鼓勵菸民改用電子煙。

而這樣做也已經得到初步的效果:2019年,全球菸草業監管機構 STOP 報告將英國列為控煙最佳行動國;今年的報告顯示,英國成人吸菸率在2020年繼續下降,政府的控煙措施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效果。

可見,有了清晰的監管方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煙、產品質量低下等亂象。英國對待電子煙的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對電子煙持續汙名化實際上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菸草危害是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不能正視電子煙,也就會間接導致更多人死於香菸,進而失去改善公共衛生的機會。

電子煙在中國是一個合法的產業,企業依法設立、經營及納稅,受到法律保護。但由於監管缺位,這個行業滋生出一些不合規的事情,也讓群眾將這個新鮮事物視為洪水猛獸。但如今,監管的到來即將解決這些亂象,也將讓中國的電子煙行業更健康的發展。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和想要嘗試電子煙的“傳統菸民”而言,要做的則是遠離偏見,對電子煙建立科學、系統的認知。(文| 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