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快評 | 鴻海造車真實目的

快評 | 鴻海造車真實目的

觀點速覽:

儘管對外宣傳要做平臺、做生態、做品牌,但鴻海造車的最終目的依然是做代工,依然是為了拉住蘋果這個大客戶。

對於蘋果來說,要在中國大陸找到另一家代工廠能替代鴻海造車,估計也比較困難。

鴻海當然想過做自己的品牌,但是都失敗了,所以說基因對於一個企業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快評 | 鴻海造車真實目的

近日鴻海在技術日上公佈了自己的電動車。

要搞清楚鴻海造車的真正目的,我們先要分析一下它的思路:2020年10月,鴻海董事長劉楊偉就表示,富士康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它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界的Android,開源、開放。伴隨著這種思路推出的,就是電動車平臺MIH。

劉揚偉曾說,如果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界的iPhone,“希望富士康能成為電動汽車界的Android。”MIH平臺正是富士康的“安卓系統”。今年7月獨立的MIH Consortium(MIH聯盟)則類似於富士康的“安卓生態”,目前已有超1600家企業加入,包括寧德時代、Arm、亞馬遜等企業。

劉揚偉希望,未來主機廠能夠基於MIH平臺模組化設計生產汽車,類似“搭樂高積木”的方式,快速組合造車,以降低生產成本。

這種玩法是不是跟手機產業很像了?回顧一下手機業,晶片供應商提供turnkey交鑰匙的方案,IDH來進行軟硬體設計整合,ODM/OEM來做代工。每一個廠商都在自己的環節做到最好最專業。這種模式將過去MOTO的那種一家公司包辦上下游產業鏈的玩法徹底打破。

那麼鴻海在產業鏈的哪個環節最專業呢?顯然就是代工。

快評 | 鴻海造車真實目的

圖源 | nevadaonlinenews。com

而提到代工,蘋果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鴻海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於蘋果,當然同樣也受制於蘋果。

在製造業的微笑曲線中,品牌和研發設計站兩端,而製造的利潤最低。富士康當然不甘心一直只賺取最低的那部分利潤,所以很早就希望轉型。

之前富士康也嘗試過做手機品牌,在取得夏普的實際控制權之後,富士康2016年從微軟手中以3。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諾基亞入門級功能手機業務,該業務歸屬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FIHMobile)和HMDGlobal管理。此外,富士康也接手了微軟在越南的一家功能手機制造廠。加上最早針對中低端市場的富可視手機業務,富士康對於手機的青睞可見一斑。手握NOKIA、夏普、富可視三個手機品牌,富士康本希望在品牌之路上大展拳腳。大概的策略是富可視打中低端市場,夏普和諾基亞做高階市場,不過從目前來看,這幾個品牌都已經在市場上沒有太大的聲音了。

那麼在手機行業發生過的事,會在蘋果和鴻海富士康之間重演嗎?對於鴻海來說,自己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蘋果來說則未必,蘋果並不想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根據目前公開的訊息,蘋果的備選代工方案中至少還包括:立訊精密、起亞、現代。而鴻海目前有能力切入蘋果電動車訂單的廠商目前只有鴻騰精密,一家鴻海的子公司,全球第四大聯結器廠商。

當然,在蘋果的電動車戰略中一定還會給多年的核心合作伙伴鴻海留下一個位子。主要原因是蘋果也沒有更好的合作伙伴可以選擇,據悉蘋果曾與至少6家車企商談代工事宜,但這些車企均拒絕了與蘋果的合作。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更是直言,大眾“不會降級成為一家科技公司的合同製造商。” 被多次拒絕之後,蘋果才考慮自己獨立研發電動汽車,並將製造外包。

對於鴻海,對於郭臺銘來說,當然是希望不但獨家吃下蘋果訂單,還要有更大的增長空間。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鴻海為什麼要做MIH聯盟了,汽車的量畢竟無法跟手機相比,多出來的產能空缺當然希望給更多的客戶服務。

現在的問題只是,鴻海在智慧電動車領域的實力,能否撐得起它的戰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五年前接受採訪時就曾說,“與手機或智慧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說,‘給我造輛車’。”

當然,鴻海要造車並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搞大躍進。10年前,臺灣車廠納智捷就有開發電動車,只是那時候還沒有智慧駕駛的概念。這次鴻海展示出的三款電動車,實際上跟納智捷頗有淵源。

目前鴻海也在透過投資與合作儘快的擴充實力,比如收購了將要破產的拜騰汽車,比如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比如挖來了蔚來汽車的聯合創始人擔任電動汽車平臺CEO,比如跟北汽共同開發動力電池與系統,與FCA組建車聯網公司等。從2021年初截至目前,富士康共發起2起收購、3起投資、7起合作以及孵化了一家獨立的電動車技術聯盟。

最後,筆者認為,鴻海對外宣傳的三款電動車以及自己組建的技術聯盟,與其說是推廣自己的品牌,不如說是在向蘋果以及未來的潛在客戶展示實力:選我做代工,沒錯的!

Appendix

富士康和鴻海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這兩家是一回事,其實不太一樣。簡單來說,富士康只是一個單純的製造代工企業,儘管製造業也有很多knowhow,但是在科技產業鏈中的技術佔比是很低的。雖然不能直接說富士康就是低端的“血汗工廠”,但要說是高科技也很勉強。

但是母公司鴻海就不同了,鴻海實際上擁有很多的技術專利和研發實力,可以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高科技公司。所以,我們與其說是富士康要造車,不如說是鴻海要造車更精準一點。

- END -

與非網影片號

快評 | 鴻海造車真實目的

技 術 | 職 場 | 業 界 | 活 動

電 子 業 內 權 威 社 群

千 餘 專 家 群 策 群 力

歡 迎 加 入 與 非 微 信 群

- 新增微信,回覆“

關鍵詞+公司+崗位

”,即可入群

- 關鍵詞:嵌入式、AI、RF、感測器、汽車電子、物聯網、IC設計、EDA、PCB、開源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