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拱不回的鵝蛋!【標杆精益】

拱不回的鵝蛋!【標杆精益】

作者|陳振剛

(來自 標杆精益 益友會-寧波分會)

全文總計1344,需閱讀4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

前言:最近用了一些時間,看了《彈性》這本書,和聽完樊登老師講的《內在動機》這本書後。對於這兩本書其中的指令碼化行為及疏離,有了一些想法和感悟。實際,這兩者是有關聯的,所以,寫下此文,與諸君共勉。也會寫一篇《彈性》的讀後感,但是,讀後感會放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有興趣的諸位也可以關注“陳哥感言”公眾號,留言討論。

在文章的開篇,先和大家分享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觀察的物件是一個鵝媽媽,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鵝媽媽在孵蛋的時候,如果有個鵝蛋從巢裡邊滾出來,咕嚕咕嚕滾走了,這個鵝媽媽就會把脖子伸出去,把那個鵝蛋拱回到窩裡邊,真是很溫馨感人的畫面。

但是,當這些生物學家故意在鵝媽媽拱到一半時把鵝蛋拿走,驚奇的發現它還是接著拱一個消失的鵝蛋要把鵝蛋拱回來。但是它明明看到那個蛋不見了,它就是要把那個不存在的鵝蛋這麼拱回來。後來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生物的這種行為稱之為指令碼化行為。

指令碼化行為:

簡單的理解就是生物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意識,只是在機械的重複動作。為什麼會產生指令碼化行為,這個就和生物的大腦相關。因為大腦要保持能量不能被大量消耗。

所以,大腦就會設定一些指令碼化行為,透過這些無意識的指令碼化行為,完成簡單的動作,這樣可以讓大腦節省精力,節省分析決策,讓大腦保持正常的能量消耗。

其實,人類也有很多指令碼化模式的行為,比如,我們學開車,就是一種透過系統訓練後能達到指令碼化模式的程度。當剛開始學開車時,我們關注的是腳、手、如何正確的配合完成換擋動作,還要關注腳是否正確的踩到油門還是剎車,還要關注車周圍的車況,那時總覺得開車需要關注的東西太多。

但是,一旦熟練,甚至開個一年半載之後,一切動作都變成了一種習慣(這裡,我稱這個習慣的養成為指令碼化行為形成),我們不再需要思考如何動作,因為我們下意識就可以十分正確的完成這些動作,並且還不會出錯。

那接下來,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開車這個指令碼化行為的形成會讓我們可以輕鬆的開車,並重點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觀察路面路況上,那麼,你會不會在開車的時候,去思考自己開車的動作是否可以最佳化或者改善?

不,你並不會,因為開車指令碼化這個行為,已經在你大腦中形成,在你的潛意識裡,這個開車的指令碼化行為是下意識的,並不是帶著主觀思考意願的。

我們再來看看工廠裡,我們都知道熟練工對於每個公司的過程控制和產品質量一致性有很大的關聯。為何有關聯,是因為熟練工都是在指令碼化行為操作,在完善的作業指導標準下,形成了標準化操作。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出現較為極端的情況,否則,出問題的機率很低。

不過,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都是指令碼化行為的熟練工,那麼公司會有穩定的過程和產品質量的保證。但是,卻不會有主動改善意願的員工,因員工對於工作是指令碼化行為,並不是帶著思考和有著自我內部驅動的去工作,那就不會有主動改善意願的思考和行為。

在這點上,豐田對於員工的培養,並不是將員工培養成指令碼化行為的操作,只是將工作內容分解,然後讓員工操作時,還保持著思考和自我意識。同時,豐田對於員工的激勵方式也有不同,很多企業對於員工的激勵方式是使用外在的激勵。

但是,豐田是創造一個環境或者條件,讓員工在這個環境裡自我內部驅動來激勵。只有自我的改變,才能擁有自主的意識,才能有改善的思考。

拱不回的鵝蛋!【標杆精益】

資料來源:標杆精益·益者

文章編輯:B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