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文丨鋒見

隨著十二代酷睿開啟預售,不少玩家估計都已經看到了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相關評測了吧?

英特爾在臥薪嚐膽數年後,終於祭出了全新架構+全新工藝的新一代酷睿處理器,並且採用了新的效能核(P核)+能效核(E核)設計(俗稱大小核)。

對於這支全新的“牙膏”,不少I粉是寄予厚望的,而英特爾也沒有讓我們失望,在公開的測試資料中,十二代酷睿以極為亮眼的表現碾壓了目前的銳龍處理器。小雷在測試i5-12600K和i9-12900K的時候,兩款處理器強大的效能和功耗比確實讓我感到震驚。

無獨有偶,國外大神Moore's Law is Dead近期放出了一份爆料,在資料中顯示AMD不僅準備了大小核,而且還帶來了Zen4D和Zen5,共同合擊英特爾的新架構。

其中,AMD的下下一代處理器,也就是Zen5同樣打算採用大小核設計,如果資料屬實,大小核設計毫無疑問將會是未來的主角。

Zen4、Zen5,還有個Zen4D?

根據Moore‘s Law is Dead提供的資料,AMD在釋出Zen4的同時(也有可能是之後)還會發布基於Zen4衍生的Zen4D架構。Zen4D將會擁有完全重新設計的快取系統、精簡過的功能特性、更低的頻率和功耗,以此來犧牲部分單執行緒效能換取更好的多核效能。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有意思的設計,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犧牲單執行緒換取多執行緒的效能意義不大,甚至在遊戲等對單執行緒效能要求更高的程式中會導致效能下降。但是,對於需要多執行緒效能,不太看重單核效能的渲染、計算等工作來說,這顆處理器顯然有著自己的優勢。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更低的頻率和功耗意味著更低的發熱量,可以在散熱、電源等方面節省不少的成本,對於想要搭建個人工作站、小型伺服器的使用者來說,這個架構的處理器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在資料文件中,Zen4D也被劃歸到了EPYC霄龍系列中,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一款為伺服器所準備的一款處理器

。Zen4D目前僅有一個型號,命名代號為“Bergamo”,每顆晶片集成了16個核心,採取多晶片設計時最高可以在一顆處理器上整合128個核心。

從核心數量上看,Zen4的核心數量已經達到了目前EPYC最強核心的兩倍,在多執行緒方面的效能表現足以讓人期待。如無意外,下一代執行緒撕裂者的核心也有可能採用Zen4D架構,不知道會不會堆出128核的怪物呢?消費級的128核處理器,對於有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訊息。

有意思的是,在明年年初即將推出的Zen3+中同樣有著一個Zen3D系列,代號為Milan-X,根據Zen4D的特性來猜測,Zen3D應該也是多核效能強化版。

對多核效能有需求的朋友,明年的CES展會結束後應該就可以購買到新的Zen3D處理器了,並且可以直接相容目前的AM4介面,無需更換主機板。

最後的重頭戲則是Zen5,在本次文件中雖然只是初步曝光,但是同樣足以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為在文件中明確說明了Zen5將會採取大小核設計,也就是類似於英特爾十二代。而且,Zen5對比Zen4將會有著相當大的效能提升,跨度可能與Zen到Zen2之間差不多,甚至可能會更大,而且在功耗方面的表現也將會帶來驚喜。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根據文件資料來看,Zen5的處理器最高將會整合8個Zen5大核和15個Zen4D小核心,如此看來AMD與英特爾的大小核玩法似乎有些不一樣,是採用兩個不同架構的核心湊在一起,堆成一顆晶片。

而Zen5和Zen4D均支援雙執行緒,那麼也就意味著Zen5的大小核處理器或許所有核心都將支援雙執行緒(英特爾的能效核是單執行緒設計),如此計算,最高規格的ZEN5處理器將會是24核48執行緒設計。

但是,讓A粉們略微傷心的是,Zen5的產品計劃上市時間是2023年的第四季度,我們最快也要在2023年的10月份才能一窺這款產品的身影。當然,如果英特爾的十二代處理器反攻成功,迫於壓力,AMD也許會加快Zen5的上市進度也說不定。

X86的未來屬於大小核?

英特爾和AMD雙雙擁抱大小核結構,基本上就宣判了x86處理器的未來將會走向何方,甚至可以斷言,未來的消費級市場,大小核處理器或許將佔據絕對的地位,至於在伺服器市場,x86或許將會以狂堆能效核的方式來與ARM處理器打擂臺。

也許會有網友好奇,大小核結構真的這麼好嗎?

讓AMD和英特爾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條路?

實際上,與其說是“不約而同”,不如說是“殊途同歸”,因為AMD和英特爾都有同一位引路人——Jim Keller。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Jim Keller此前加入AMD,為AMD帶來了zen架構,並且規劃了接下來的架構開發路線,稱其為Zen之父並不為過。更有意思的是,Jim Keller從AMD離職後加入了特斯拉,從特斯拉離職後又加入了英特爾,並且同樣是負責新處理器架構的研發工作,所以,從血緣關係上來說英特爾的新架構和Zen或許可以稱得上是一對“兄弟”。

而且,Jim Keller此前還負責過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研發,同時也是帶領A系列處理器崛起的架構工程師之一。而A系列本身則是ARM處理器中最傑出的存在,並且同樣採用大小核設計,在大小核設計上有著豐富經驗的Jim Keller,這一次進入到x86領域,為這個領域帶來了全新的變化。

另一方面,大小核結構所帶來的提升,足以讓AMD與英特爾同時放棄全大核架構。

以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為例,在小雷的測試中,i9-12900K的CinebenchR23多執行緒得分高達27374,單執行緒得分則是1980,在測試中i9-12900K的主頻一直穩定在4.47GHz上。

AMD迅速跟進,歡迎X86晶片進入“大小核”時代

聽起來似乎不高?實際上,因為目前大多數測試軟體尚未完成對英特爾十二代處理器的監測最佳化,所以往往無法給出效能核及能效核的真正主頻。不過,隨後小雷透過AIDA64,成功檢視到了i9-12900K的真實主頻,在CinebenchR23的多執行緒測試中,效能核主頻達到4。9GHz,能效核的主頻則是3。7GHz。

跑分測試是一方面,更讓小雷驚訝的是遊戲測試,在CinebenchR23後臺跑測試的同時開啟CS:GO並且開啟最高畫質,在2K解析度下FPS僅下降不到10%,從389降低到352,而CinebenchR23的分數僅降低6%。

Windows 11的全新任務分配模式配合大小核的設計,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PC的多工處理器能力有了質的提升,這是目前的全大核結構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可見,隨著Windows 11的普及,全新的任務分配方式將讓大小核設計的處理器在使用中帶給使用者前所未有的體驗,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未來的消費級處理器市場就是大小核架構的天下。

AMD與英特爾在周旋了數年後,最終算是成功的將x86架構推進到了下一個世代,在AMD推出銳龍系列處理器之前,可能很少有人能夠預見到僅僅過去不到5年的時間,PC處理器的效能就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對於桌面PC來說,大小核顯然將會帶來更好的多工執行體驗,但是實際上影響最大的也許是移動端,對於移動端的膝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而言,大小核架構帶來的功耗降低效能提升將會讓這些裝置擁有更出色的續航和效能,並且可以滿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說實話,已經有點期待英特爾與AMD的大小核架構處理器同臺競技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