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臺解放141,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都沸騰了……

“我爸當年是村裡生產隊的拖拉機手,後來包產到戶的時候,就把拖拉機分到我家了,畢竟別人也不會開。”小時候李震經常看到父親用抹布仔仔細細擦洗那臺手扶拖拉機,這大概是李震和駕駛結緣的起點。

“80年代末,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輛解放141”

如果當年也有“汽車發燒友”的稱號,李震的父親無疑就是標準的一員。後來,解放第二代卡車141上市後,李震的父親又湊錢買了村裡的第一臺解放141。

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臺解放141,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都沸騰了……

“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的鄉親都來我家圍觀。”與風靡了30年的老解放相比,第二代解放卡車141簡直就像“明星”一樣,不僅動力效能大大提升,而且外觀設計更輕盈、更時尚,那純粹清澈的藍色一掃上一代車型的單調沉悶,引得人們目不轉睛,解放後來給這個顏色定了一個響亮別緻的名字——“解放藍”。

“解放141剛出來的時候,是多稀罕的東西!我爸每次上車都會脫掉鞋,穿著襪子踩在地板上,座椅也是大海綿墊子,還有錄音機——當然這些東西現在說來稀鬆平常,當時說141是劃時代的東西完全不為過。”回憶起家裡的第一臺解放卡車,李震的眼睛閃閃發光。

會開車會修車 90年代的卡車司機真是“全能”

作為70年代生人,可以說李震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卡車變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發展,國內貨執行業的發展也是風生水起。

卡車司機最風光的時候出現在90年代,不管到哪裡都會被人們客客氣氣叫一聲“師傅”,端茶倒水,照顧周到,“方向盤一轉,給個縣長都不換”就是用來形容當時開卡車是一份多麼光鮮體面的工作。

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臺解放141,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都沸騰了……

“當然,那個年代卡車司機也確實是個能人,不但會開車還會修車,剎車都是自己調,到空曠的地方試一下就成了,說是全能也不誇張。”早些年服務站還不健全,車裡往往備著各種修車工具,車子有啥毛病都是自己動手,卡車司機不僅是駕駛員,更是大半個修理工。

時過境遷,二三十年過去,車貨供需關係發生逆轉,卡車司機的境遇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入行門檻低,市場上車多貨少,運價下滑,卡車司機的收入也隨之下降。“如今卡車司機啥都得聽別人的,還經常面臨扣運費、押車的風險,疲勞駕駛、低價競爭也是常態,甚至有人自嘲司機是會開車的裝卸工。”李震頗有些無奈,他認為,這是屬於貨運市場的自我調整階段,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種狀態恐怕還將再持續一段時間。

卡車智慧化升級 科學駕駛培訓有多重要?

20多年間,李震先後開過解放141、六平柴、悍威、奧威、J6P……一路走來見證瞭解放卡車的成長史。

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臺解放141,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都沸騰了……

“過去的卡車簡單、好開,像解放141就是六擋箱,特好整,就是踩油門和剎車的事——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隨著技術升級,卡車的配置也越來越高階複雜,安全性、經濟性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比如液力緩速器代替了原來粗糙的剎車淋水,還有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等各種‘黑科技’輔助,未來開卡車更像是開飛機——因為多了很多科技化操作。”

我家買了村裡第一臺解放141,車子開回來那天,全村都沸騰了……

這也是李震投身解放駕訓師的原因。以前的車比較簡單但是沒有各項助力輔助,開起來費體力不費腦力;現在的車有了各種科技輔助裝置,開著不費體力但是費腦力,卡車司機如果不瞭解車輛的各種“黑科技”,就無法充分發揮出車輛的動力效能,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和了解車輛的各種科學配置,學會科學駕駛,才能保證駕駛更加安全可靠、經濟高效。

編後語

“成為解放駕訓師以後,我接觸到了更多卡友,幫助大家解決了不少問題。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駕駛習慣的改變,就能幫助卡友更節油,多賺一點錢,這些對我而言也很有價值感。”李震說,國內卡車駕駛員培訓起步較晚,不少卡車司機的駕駛理念非常粗放陳舊,要糾正這些錯誤習慣仍然需要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文/張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