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一、前言

ITX平臺在具備擴充套件性的同時又能做到體積小巧,所以近年來備受玩家追捧,不過想要組建一套ITX平臺卻並不便宜,不管是ITX主機板本身,還是各類SFX、SFX-L、Flex電源,他們的價格都不算親民,不過我今天要給大家展示的這款機箱,算是ITX機箱中的一股清流吧,因為他在緊湊的同時居然可以安裝標準的ATX電源!

二、開箱

包裝方面ESE採用的是原色牛皮紙,正面繪有產品的簡筆畫,偏右的位置是產品型號hummingbird(蜂鳥)ESE的品牌LOGO則比較低呼叫比較小的字型印刷在包裝的右上角。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雖然機箱輕便小巧,但ESE依然使用的是更好的珍珠棉做緩衝內襯,除此之外防刮的包材也從普通的塑膠袋升級成了無紡布材質,總之這套包裝還是比較高階的。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開箱後可以看到這款機箱非常小巧,之前我也玩過幾臺ITX,但蜂鳥依舊比他們要再小一圈,其高度甚至只有一瓶蜂蜜柚子茶那樣,所以它再次重新整理了我對小巧的主觀感受。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三、產品外觀

依舊先來看看外觀吧。蜂鳥的正面就一張完整的鋁合金面板,沒有開關、沒有介面,正面沒有任何多餘的開口非常純粹。表面處理採用的是噴砂+陽極氧化著色,噴砂的沙號應該不是特別細,最終鋁面手感大致是MacBook的水準,還沒達到iPhone那種細膩的程度。對了這款機箱也沒有任何介面,雖然有的人會吐槽正面沒有介面不方便,但在我看來桌面USBhub,要比前置USB好用也順手的多。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帶讀卡器與音訊介面的拓展塢瞭解一下?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正面到側面採用了圓角過度,前面板與側板的銜接處縫隙較小,工藝還是不錯的,兩邊的側面板均為鋁製打孔板(單片2244個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看到任何螺絲的痕跡。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頂部依舊是打孔面板,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打孔矩陣為了配合頂部的圓角,還在四角都少打了一個洞,這種處理可以讓邊框的視覺效果更加統一。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開機按鈕位於機箱頂部的前,整個按鈕陷在面板內部,可以防止誤觸,按鈕的凹陷過度採用了高光倒角處理,神似老款iPhone的home鍵,另外這張細節圖如果壓縮不狠的話你們還能看清ESE的表面處理情況、衝壓孔細節、以及面板結合縫隙情況,總的來講我覺得做工對得起價格。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機箱底部依舊是洞洞板造型,四角都有一個小巧的機腳,除此之外還能看到有四顆螺絲固定,這應該是內部的硬碟籠。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實測機腳高度僅為6mm不到,我個人覺得可能矮了一些,如果做高點底部應該會有更好的進風空間,但畢竟箱子就這麼小,做高後可能會顯得不太協調,視覺效果就會遜色一些,這也是個比較難做得選擇題。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機箱尾部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標準的A4背靠背結構,左邊的長孔是主機板安裝位,右邊則是顯示卡位,電源插頭位於顯示卡下方,另外ESE的LOGO也被放在了背面,與不少正面印LOGO的產品相比,ESE顯得要低調不少。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在顯示卡槽上方有一枚小巧的撥動開關,向上撥動即可將蓋板頂起一個縫隙,使用者可以藉由此處開啟頂部面板,這套設計既能做到方便開合頂板,又能具備較好的隱藏性。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頂板與主體的固定由小巧的銣磁鐵完成,兩片分別位於頂板與主體上的磁鐵為一組,整個頂板一共有4組固定單元,位於機箱頂部的四角上,並且磁鐵是被鑲嵌在鋁材內部與表面鋁材平齊,做工考究。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頂板拆開後可以看到機箱內的佈局確實就是A4架構,中間的鋁製隔板將整個機箱分為兩個區域,比較窄的那一側用來安裝顯示卡,而比較寬的那一側則是電源與主機板區域。另外開箱後還可以看到機箱內有一些配件。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配件主要就是螺絲包與PCIE延長線兩樣東西,顯示卡的延長線是A4機箱必不可少的配件,不過很多DIY產品並不標配,因為其成本通常都不算便宜。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ESE的延長線工藝很棒,所有線材均為自帶遮蔽(EMI)與絕緣層(PE)的優質排線,螺絲孔位也做了鍍金處理。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另外線材與PCB板的焊接處均用塑膠做了壓條處理,這樣可以避免大幅度彎折線材後出現脫焊或其他接觸不良的情況,總的來說線材下料是很足的,這種線如果使用者單獨購買可能需要花費超過200元。

不過這款排線採用的是180度雙正向佈局,這種佈局可能並不太適合A4架構的機箱安裝,後面安裝中我們具體再看吧。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蜂鳥的側板直接向上提即可抽出,由於精度較高抽取的阻尼感還蠻大的。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整個側板是直接透過插片的形式,固定在機箱前後面板上的直角隼槽內部,這種工藝不透過螺絲固定,拆裝都很方便,但想要實現卻不容易,整個加工中不但需要開型材模具,還需要透過CNC輔助加工。這也是這類表面無螺絲機箱比較昂貴的原因之一。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兩邊的側板安裝結構相同,拆解到這一步基本就可以進行機箱安裝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全是徒手拆解的,還沒用上任何工具,這樣看後期清灰倒是非常方便。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蜂鳥作為一款A4架構的機箱,其內部結構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簡單的,較大的主機板倉內,左側為電源安裝區域。右側是主機板倒裝區域。另外隔板頂部做了一些開槽方便走線使用。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電源安裝位是蜂鳥的一大賣點,因為這款機箱居然可以安裝標準的ATX電源,相比於ITX機箱中常見的小電源,ATX電源可以在更便宜的價格下獲得更好靜音表現與轉換效率。另外已知ATX電源厚度為86mm所以這款機箱的散熱器厚度支援也就放寬到了85mm的水平,有了這個高度的保障在安裝一些比較熱的CPU時,也可以選擇體積更大一些的散熱器。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不過雖然支援ATX電源但作為一款不足13L的機箱,其支援還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電源選擇時需要注意電源的長度不能超標,官方的相容性標定為16cm以內的電源,我這邊實測下來看這個官標還是比較保守的,如果使用柔軟的矽膠線17cm的電源應該也可以塞進去。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由於蜂鳥沒有什麼額外的介面,所以機箱內部的線纜非常簡單,一根品口電源延長線與一根開機線就是它的全部線材了,不過讓我費解的是開機線的長度預留的特別誇張,可能是擔心一些極限狀況。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主機板區域的下方有比較高的預留空間,這裡可以安裝一塊3。5寸及以內的sata口硬碟。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右側的下方則是空置狀態,這裡的預留主要是為了提高電源的相容性,另外在電源安裝位的下部還預留了兩枚理線用的紮帶孔,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我看這裡的空間還是蠻充裕的,就嘗試在這裡塞入了一枚標準厚度的120mm風扇,實測塞風扇是完全可行的,並且風扇的孔位也剛好與底板的孔位對應上,所以這算是隱藏驚喜麼?由於我本人並沒有sata硬碟安裝需求,所以後面安裝我會試著裝兩枚12cm的排風扇試試。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顯示卡倉內相對而言就簡單的多,它就是個裝顯示卡的地方,不過目前PCIE延長線還沒有安裝,很多沒有接觸過A4架構的朋友可能還比較懵,不過沒關係後面安裝環節我會仔細展示給你們看。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在PCIE插槽下面有一顆螺絲,我猜很多人第一反應一定不知道這是幹啥用的,蜂鳥並沒有向傳統機箱那樣在這個位置衝壓PCI插槽,所以這個螺絲是給顯示卡插槽定位用的,雖然這種處理看起來有些簡單粗暴,但它卻可以減少機箱外部的開孔數量。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四、厚度測試

機箱結構看完了,照例還是測試一下五金件的厚度吧,首先需要周知的是這臺蜂鳥是全鋁機箱,實測頂板厚度為2。96mm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中央隔板厚度同樣是2。93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前後面板厚度為2。92mm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側板厚度為2。94mm,經過測量可以發現,蜂鳥的所有板材均為3mm厚度的鋁合金材質,有人可能會問為啥少了接近0。1mm,這應該是噴砂工藝中被打磨掉了一部分,陽極氧化不是刷漆所以不會有明顯的厚度增加。綜上蜂鳥的這款機箱用料還是靠譜的。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五、裝機實戰

其實裝機的詳細過程我基本已經在之前一篇SOHO指南中寫過了,所以下面的裝機主要是再說說這款機箱的一些細節處理。首先是標準的ITX主機板入箱,可以看到A4的機箱結構比較特殊,裝好後主板是倒置狀態,PCIEX16在CPU上方。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然後是插機箱裡唯一的一根IO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設計師怕碰到奇怪的主機板,所以這根開機線非常的長,於是我決定吧線從主機板後面繞一圈,線纜從頂部的最前方直接沿著中板頂部走到最尾部的銅柱處,進入主機板下方。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繞主機板大半圈後從主機板I/O的位置穿出來。樣走線非常隱蔽,也比較美觀。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接著是裝電源了,蜂鳥本身的一大賣點就是支援ATX電源,即便是隻能相容16CM以內,對於ITX來說也完全夠用了。別忘了HCG金牌系列的電源850W也僅有14CM,850W足夠ITX上頂級顯示卡和CPU了。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我這裡安裝的HCG750W也是14CM的電源,插上模組線後可以看到底部還有一些餘量。從這個餘量看完全可以把硬碟支架挪到電源下方,這裡裝一個2。5寸的硬碟應該沒什麼問題,那種比較薄的單盤面的3。5寸硬碟似乎也可以強塞。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不過我並未使用ATX電源裝機,因為一旦使用ATX電源那電源下方的空間就不足以安裝風扇了,可以看到標準的SFX電源比ATX要短一大截。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因為我圖謀安裝風扇,所以底部的硬碟支架被我拆掉了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接著裝顯示卡延長線。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這根線在插槽端需要進行180度彎折,其實這裡是可以直接定製線纜做到無需彎折的。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卡端也需要180度彎折,而且延長線的長度也富裕比較多,需要在頂部進行彎折,並且需要注意這裡需要將頂部線纜做好整型,不然可能會頂蓋板,裝到這裡可能你也會發現這款PCI-E線纜完全不是正對機箱定製的嘛,不過好訊息是我諮詢廠家後得到的回覆是後續批次的線材會進行調整。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整完線接著整風扇,我這次用的是標準的12CM風扇,25mm厚度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ESE並沒有宣傳可以安裝風扇,所以自然沒有風扇位,不過我發現底部的小孔正好可以用螺釘自攻固定,實測比較合適的螺釘規格為30mm 長度 6#-32 號粗牙螺紋的螺絲釘。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SFX電源在插入定製線之後可以看到與風扇之間還有比較多的餘量,對了如果你想要索取定製線的長度,可以參考下面的引數

CPU:45cm

主機板:20cm

顯示卡:35cm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我這裡的風扇安裝是排氣模式,所以CPU線纜部分需要進行細緻的固定,以免打到扇葉。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電源側同樣需要處理,這邊可以利用中板底部的理線孔進行固定。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接下來是顯示卡安裝,之前裝機時我是2070S,但我這裡依舊是用的華碩RX580猛禽做介紹,因為這個卡體積比較大更容易測出一些機箱的極限。實測不管是越肩的PCB還是300mm的長度,都無法為難到蜂鳥(相容長度為330mm)。唯一比較危險的是厚度,我這張卡不是標準雙槽卡,厚度大約在52。5mm,目測大概還有5mm左右就貼到側板上了,蜂鳥的顯示卡厚度限制為56mm,使用一些頂級非公的同學一定要注意這個引數。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之前提到的螺絲其實是PCI擋板的卡點,安裝時注意要將顯示卡的PCIE擋板卡在螺絲內側,然後再擰緊螺絲。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PCI插槽同樣如此,螺絲別擰緊預留好曠量,等裝好後再固定不遲。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擋板壓塊也別忘記安裝,這也是固定顯示卡的重要固定點。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最後別忘記插上顯示卡的供電以及電源延長線。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其實蜂鳥裝快睿C7還是滿虧的,因為這個散熱器比較薄並沒有利用好蜂鳥的體積來達成最優散熱,不過我買C7主要是因為顏值,另外一點就是是考慮到後面更多的ITX機箱測試,並不是所有ITX機箱都像蜂鳥這樣有這麼高的散熱限高的。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封箱完結,裝機到此結束。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機箱上桌後大致是這樣,比旁邊的音箱也大不了多少。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不過我感覺這箱子立著貌似更有靈魂一些,這樣甚至可以組建前後風道了,而且線纜朝上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看,相反兩個小天線還蠻可愛的。能這麼放恰好是因為蜂鳥的電源鍵在頂部,正面無介面是個光板。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六、散熱測試

首先交代一下測試環境、和平臺情況,測試當天室溫17度左右,3700X手動鎖4。1Ghz 電壓1。2V ;記憶體為3733Mhz、電壓1。42;SOC電壓1。1V ;FCLK1866Mhz,顯示卡RX580未超頻。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上來的雙烤測試就把我整蒙了,CPU10分鐘FPU拷機溫度達到了89度,之前就擔心壓不住3700X,特地手動調到了4。1G電壓也手動鎖在了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還是崩了。

為了驗證到底是散熱器壓不住還是機箱太悶,我特地敞開機箱進行了一次雙烤,顯示卡溫度基本沒變,CPU僅僅下降了3度,由此看來機箱其實並沒有對散熱產生多少影響,甚至在ITX裡還是挺不錯的。問題是出在散熱器上了,其實我買C7之前也看過很多參考,快睿的C7差不多已經是50mm高度以內散熱器中第一梯隊的產品了,但奈何體積太小是硬傷,所以我需要一個體積更大高度更高的散熱器來壓制3700X這個發熱量與功耗不成正比的火爐。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由於ESE為了相容ATX電源所以蜂鳥在主機板側的高度放的很大,最後的結果就是作為一款A4機箱蜂鳥卻可以相容85mm高度的散熱器,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我購買了貓頭鷹的L12s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這款散熱器雖然也是4熱管產品,不過他的散熱鰭片規模更大風扇也是12CM規格的,理論上來說肯定會有更好的散熱表現。L12s有兩種風扇安裝方式,一種是可以讓風扇夾在中間,這樣散熱器僅有70mm的高度,另一種就是我這樣散熱器在正上方下壓,此時的高度為85mm。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如圖所示安裝完畢後甚至可以罩住記憶體,相比於47mm高9cm風扇的C7來說貓頭鷹的這個散熱器可以更好地照顧供電與記憶體的散熱。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插上側板後可以看到這又是一個非常極限的操作,不過這剛好可以保證經過散熱器的空氣完全是機箱外的新風。L12S下方空出來的位置剛好可以讓氣流穿過之後經由底部風扇排出,我居然在A4機箱裡弄出了一個沒什麼阻礙的風道,真是讓我始料未及。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好吧我們繼續立著拷機,雖然不在同一天,但屋內溫度並未大變依舊在17攝氏度左右,溼度有所上升為70%,雙烤成績如下,在同樣封閉機箱的情況下直接下降了17度。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此時機箱表面溫度正面(頂部)最高為24。6攝氏度,可以看到顯示卡處因為可以充分吸風反而是表面最涼快的地方。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機箱尾部的出風口處溫度也比較高,最高溫出現在了CPU底部的排風口處為27。3攝氏度,可見風道確實不錯,高溫被充分排出了。

由於CPU底部是高溫區域,所以我建議如果是裝ATX電源的使用者也可以考慮在主機板下方裝一枚風扇。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上面測試都是立著的,算是我個人的奇葩擺放方式吧,不具備代表性,所以臥著擺放的我也測一下好了,實測雙烤後CPU為75度顯示卡位63度,可以看到臥著放由於底部的排風扇離桌面過近確實有些影響散熱,CPU升高了3度顯示卡最終升高了6度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從熱成像中也可以看到,底部排風確實受到了桌面的阻礙,以至於在桌面上形成了放射狀的高溫區域。不過此時鏤空的頂部會幫忙分攤一些散熱壓力,所以即便是這樣放,散熱也沒有出現大幅度惡化。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

總結

優勢

1、可以使用ATX電源,降低裝機成本

2、散熱相容高度達到了85mm遠比常見的A4要高

3、表面處理工藝較好

4、無螺絲拆機清灰方便

5、打孔設計,箱內積熱相對較少

不足

1、PCIE延長線有待最佳化

不予評價

1、機箱無I/O介面,這一點如果是在ATX機箱上我肯定列在不足中,但在ITX機箱中我個人覺得反而裝機比較方便,ITX箱子本身比較小插機箱尾部也不是很麻煩,而且去掉這幾個介面後我可以把機箱立起來提高散熱效率,算是有利有弊吧

2、機箱腳比較矮,對散熱有一定影響,但這種矮腳的視覺觀感會更好,考慮到其對散熱的影響有限,我也不予評價。

總結

ESE的這臺蜂鳥是一臺很有想法的機箱,在ITX的道路上他並沒有去追求絕對的小,可能這在一些ITX愛好者眼中有些離經叛道,但我反而覺得在相對小的情況下,去提高硬體的相容性與散熱能力,才是正確的道路,大多數人的需求並非是絕對小,只有均衡才有可能讓ITX成為主流。

一臺均衡的ITX機箱——ESE蜂鳥機箱體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