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01。

“迷茫,找不到意義,焦慮,不安,傷感”,這些情緒總是階段性冒出來。

就像身體的某些部位開始舊病復發一般。

似乎焦慮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常態,而我也因此一直處於精神緊繃下。

我會因為“刷影片度過一個休息日的下午,而感到懊悔”

也會因為“既然都熬夜了,為什麼不做些有意義的事,而是花費在吃瓜去影響睡眠,心生自責”。

驗證了,

我就是這種“只要足夠焦慮,任何快樂都會帶有負罪感“的人。

我也會在醒來的下午,看著昏暗的房間,只有窗外微弱的夕陽照耀灑進來,讓房間看起來略有微光,望著望著就會莫名地感傷。

我不知道自己在難受什麼,只是這種情緒很快就被清理掉。

晃過神發現自己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前段時間,【年輕人應不應該選擇“躺平”】的觀點被推上熱門。

我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並不想去辯論選擇這種生活狀態的對錯。

曾經我們都是那群滿腔熱血的後浪,想要在這個社會弄出點成績。

經過一番生活的打磨,踩進社會埋下的坑後,有一部分人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想換一種舒服的生活狀態。

對於什麼都沒有的我來說,我是羨慕那些選擇“躺平”的同齡人。

因為現在的我沒有選擇“躺平”的資格。

我也曾被生活丟擲的一道道難題後,閃過放棄的念頭,有退縮過,甚至頹廢過。

但我的規劃,不允許我長期處於這種低迷的狀態。

我同剩下的另一部分一樣,深陷泥潭,掉進深坑,摔倒在地,也只能咬牙繼續往上爬,才能看到陽光和希望。

因為我們身後沒有退路。

我依然相信水滴石穿的原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比普通特別一點“。

02。

我和很多的年輕人一樣,背景普通,沒有名牌大學的學歷。

但我不想因此成為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我想和同齡人拉開距離的籌碼,就只有時間。

我們的起點不同,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一天擁有24小時。

我已經20幾歲了,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是慢慢被拉開的。

從20到30的階段,雖然只有10年卻足以讓一個人翻身脫胎換骨,同樣能讓人跌入谷底。

“怕掉隊”的心理持續了好些年。

我也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立志想從普通的大隊裡能夠脫穎而出,

於是我開始很用力的生活。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之前看到塗磊在主持求職節目裡說到這句:

“她不需要跟你一樣很用力的生活,她可以不用把生活都規劃好再走,她的人生是可以很輕鬆的。”

我聽完挺感慨的。

有些人來人間一趟僅僅是體驗生活疾苦。

而有的人為了能夠在人間生存卻謹小慎微,生怕自己的哪一步選擇走錯,導致全盤皆輸。

其實挺想冒險的,卻也怕最後輸得體無完膚,只能一步步精打細算,規劃好行走的方向。

走錯路,迷路的試錯成本,對我來說,太高了。

所以,要不要選擇“躺平”,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向有退路的人提問的。

身後沒有退路可走的人,選擇“躺平”的生活方式,只是持續在什麼都差不多的節奏裡。

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對我來說,太可怕了。

03。

步入社會一年半載了,我一直在追求心裡想要的那份自由。

或許和很多人口中的“躺平”有些類似。

像裸辭高薪去做喜歡的事情,或者不為金錢折腰,選擇舒適的生活方式等等。

那天,我在小紅書上看到一篇關於跳槽的小故事,

那個女生辭去需要日常無效加班的固定工資5000的工作,從事了一份2500底薪的銷售工作。

她說:

做這個決定,是想體現自己的價值,比起無所事事的在混日子,不如各憑本事拿薪資。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我男朋友挺支援我的,他不想我不開心,只要有個班上就行了。”

看完那篇小故事,她最想表達的核心點,我想就是這句吧。

也許生活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片刻。

但她身後有人支撐著她,可以毅然決然選擇捨棄一份讓自己不開心的工作,選擇自己所心儀的。

她是快樂的,但我時常發現,身邊有很多像我一樣經常感到焦慮的一群人。

而焦慮的人會比別人更難感到快樂。

有人會因為拿著一份五六千的工資,感到心滿意足,卻也有人日常期望著:什麼時候可以月入過萬。

當生活的節奏已經習慣保持在一定的速度上,就很難停下來去享受慢生活的日子。

也許是普通人的生活過久了,也會希望自己往上爬去看看。

去體驗那些“特別一些”的日子會是什麼樣。

04。

想要得到什麼就需要捨去一些東西。

所以我願意讓我的生活有焦慮的存在,暫時捨去一部分的快樂。

所以,每個人的人生是選擇輕鬆還是用力,和開啟一盤遊戲進入選擇什麼型別的模式。

這其中的體驗感自然大不相同。

在通關打不過時,選擇充值買道具助力還是重開一盤,提升技術。

和我們遇到挫折是需要別人助力一把,還是自己站起來重頭再來,是一樣道理的。

沒有對錯,只是選擇不同。

“我,一個努力往上爬的普通人”

只是我希望和我一樣努力生活的年輕人,

在做要不要選擇“躺平‘的選項時,清楚選擇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以及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20幾歲,是挺年輕的。

但不要抱著“我還年輕,我就該怎樣”的心態去揮霍。

從20歲過渡30歲的短短十年,就足以讓一個人重生。

既然這樣,那就利用好這十年,讓30歲的自己可以稍微快樂一點,自由一些。

可以短暫休息,這並不是放棄,但不能往後退。

那麼,我先發財,再“躺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