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如果孩子有問題,肯定是父母沒有教好,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的關係、父母的養育方式、父母的教育理念,一步步成就了今天孩子的樣子。

孩子出了問題,別再去折騰孩子,先從父母那裡找到答案。父母是孩子的底色,底色決定作品的質量,父母決定孩子的未來。

昨天下午,我參加了一個心理學沙龍,這個沙龍旨在幫助輟學、休學及“問題”孩子,並關注個人成長。

透過2021年最後一期心理學習沙龍,我也明白了2022年的心願:持續地看見併成長自己。

在這沙龍上,我有三大“看見”和諸多感觸,分享如下——

一、看見了參加課程的媽媽們的成長

這是我第6次參加東莞QK心理沙龍。

開始是抱著支援A與B的態度去的,後來,才慢慢地感受到了青稞心理的核心理念:能正向落地地解決問題,錚錚鐵骨,擲地有聲,真正能幫助到那些深陷痛苦的家庭,越發篤信這是一套值得學習的系統。

今天,也看到了參加課程後姐妹們的變化,A已不必說,兩個孩子都曾經休學,經過兩個月學習,孩子均已復學,且越來越優秀。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B也越來越淡定,早已告別兒子當年休學的狀態,她感知與捕捉問題的能力,越來越遊刃有餘,總結很到位,見解很深刻,不再是當年混沌的一團和氣。

C的一番條分縷析的自我剖析,更讓我佩服,有事實,有分析,有感悟,有真相,將自己的問題看得很透徹,歸因很合理。

而D的覺察力十分驚人,笑容舒展了,心沉下來了,有了敢於正視與解剖自己的勇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E也終於看見了習慣性地預設結果的糾結,開始向自己宣戰,雖然很難,但她做到了,別人的話能入心了。

兜兜轉轉,大家總算找到了真正可以自我成長的途徑,由衷地為她們高興!

二、每個人都從沙龍中看見了自己

“聽別人的故事,見自己的影子”,我也從大家的自我剖析中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最為珍貴的。

C說起自己的無視規則,對照自己,我也發現有時候也會這樣,並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

D稱從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 “說不得”,“不能受委屈”,否則就會很大反應。清晰地覺得,我也是這樣,一旦被別人否定,就會自動跳出來。潛意識裡不管這個人是誰,我也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當F說起自己遇事不明確表達,不敢真實,善於迂迴時,我也發現自己也會這樣,會敷衍孩子與愛人。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當A談起之前教育兒子時會翻舊賬,從一件事說到另一件事。我也一樣,本來跟孩子說一件事,會扯出一堆陳年舊事,甚至與所述之事南轅北轍,目的是讓孩子愧疚,讓自己舒服。

這一面面鏡子,明晃晃地照著自己,有點兒不敢讓人直視。

但奇怪的是,在這個場域中,看到自己的諸多毛病後,我是開心的,並沒有對抗,而是“聞過則喜”的感受。

有些點雖然暫時沒想通,但以後會慢慢琢磨,允許自己有自我消化的過程。

“看見了,就自由了。”看見覺察的開始,是改變的前提。

如果沒有這樣的際遇,我會一直活在自己可怕的思維模式中,而不自知。

3、深層次看見自己盲區的感覺真好

因為認同和觸動,我放下端莊,勇敢地曬出了自己的問題:我講最近兩次對他人發脾氣的困惑,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理直氣壯地對ZF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發火,對物業管理人員發火。

大家的分析,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得理不饒人,容易被激惹,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評判他人,享受活在自我感受中——原來是這樣!我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好!

其實,我思想中深層次的邏輯是:別人要滿足我的願望,得按著我的想法來,得聽我的。如果沒有,我就要狠狠反擊,不惜用激烈的語氣,用衝突的形式,讓別人就範。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E說是因為我生活中沒有老師那樣的榜樣:從來不疾不徐,從來慢條斯理,但卻有一番讓人敬畏的力量,永遠以溫和、教養、體面的方式解決問題。

的確,現在想來,我贏得了結果,卻失了風度啊!

想想自己當時的自己,一定是面目猙獰,情緒是負向的,不舒服的。好在可以慢慢地覺察,然後有意識地去修正,讓自己越來越好,越來越平和待人,充滿慈悲。

4、我所記下的且有感觸的知識點

(1)不斷地檢視自己,修正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2)父母親躺平,孩子才會躺平;

(3)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底層動力,也就是潛意識,底層動力從原生家庭習得;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4)我們對自己的習性,如果無感,是最可怕的;

(5)做事有頭有尾才叫優秀,不一定在大事上,而是體現在小節中;

(6)凡事要用陽謀,而非陰謀,就是要真實;

(7)思維模式,需要透過事情去呈現,透過處理事情才能明白;

(8)遇到存疑的事情,馬上核實,而不是去猜測,尤其是對於女性;

(9)唯有參與,才能成長,參與度越深,成長得越快;

(10)舉重若輕,舉輕若重,遇事一直琢磨,遇到大事時,才會順手拈來;

(11)三觀,就是立場,是非,對錯。有了正確的三觀,遇事自己才會有判斷,才會去成長;

(12)有問題,無意識,不檢視,就會掩蓋問題,累積後,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13)孩子是在各種問題中長大的,如果做父母的三觀正,孩子就不會有大問題。

總之,每個人內心都有許多幽暗的角落,角落裡藏著不為人知的幽微人性,只有陽光灑進角落,才能迎來美輪美奐地明亮。

休學、輟學、厭學等問題,別再折騰孩子,只需父母學習與改變

期待在2022年每月一期坦誠相見的沙龍里,“看見”越來越好的自己。

今天的小文拋磚引玉,如有家庭教育問題,請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仙鶴老師的教育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