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父母如何把學習到的心理學知識用到生活中?

父母如何把學習到的心理學知識用到生活中?

作為一名親子溝通講師,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

“我家孩子去幼兒園都哭一個月了,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孩子一回家就忙著玩,我不叫他,他就不會主動學習,是不是沒有內動力?”

“孩子跟手機比跟我都親,是不是有網癮了?”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些父母都是愛學習的父母,讀了很多心理學書籍,知道很多心理學概念和理論。他們問出來的問題,都不簡單。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基於自己的觀察和資料建立自己的

個人理論

,用於理解、解釋、預測他人的某種行為。從這一點來說,人人都是心理學家。那麼,心理學家是如何煉成的呢?

心理學家如何煉成?

嬰兒生來就能辯別出人的面孔和聲音,並且

模仿

他人。當你面帶微笑,對懷裡的小嬰兒說出一串不知所云的話:“你是我的寶,你是我的貝,你是我最乖的寶貝,你是我的心肝,啊,愛也愛不夠!”你懷裡的小東西會“嘰裡咕嚕”地迴應你,手腳還會隨著你語調的變化而舞動。你們彷彿在唱一首傻傻的情歌,默契而美好。

隨著孩子長大,他(她)對你的觀察積累成了一個個人資料庫。你眨眨眼或是咧咧嘴,他(她)就能辯別出你是開心還是生氣。然後,再根據你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時候的你,是孩子理解事物、做出判斷的工具。

我女兒1歲多時,我帶她去親子園。在一個有二層閣樓的大教室裡,我和老師聊著天,女兒和其他小朋友在教室中央的大型積木間穿梭玩耍。玩了一會,一些孩子爬到了閣樓上。女兒也有點好奇,走到樓梯邊看著我。我衝她搖了搖頭,她放棄上樓,回到教室中央。我的態度,是女兒判斷能否去閣樓的依據。

2歲後,孩子不再只憑你的態度來決策和行動。他們一邊把手指伸向電源插孔,一邊觀察你的反應,哪怕你驚恐得大叫,他們也不為所動。他們要的就是這個,他們把你當作實驗物件,做你不允許他們做的事,然後看你的反應,用於理解你與他(她)不同。當然,這時候的他們也會在你流淚時給你擦眼淚,用他們胖乎乎的小手拍你的後背,就像你曾經對他(她)做的那樣。

3歲以後,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和你玩躲貓貓的遊戲。他清楚地知道,只要他悄悄藏起來,你就不知道他藏到哪兒了。他超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明白了你和他不一樣,你和他理解的世界也不一樣。

短短几年,孩子透過模仿、積累、實驗、觀察、分析看到的現象,形成自己的理論,成為了一名小小的心理學家。

孩子的父母也一樣,觀察、積累、預測、解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基於自己的直覺,形成自己的個人理論,成了通曉自己孩子心理的科學家。

然而,他們和真正的心理學家不一樣。真正的心理學家,有了直覺的建構初期,還要經過一系列實驗、論證、修改、提煉、推理和分析,才會形成

正式的心理學理論

享受科學帶來的好處

正式理論與個人理論不同。正式理論的資料來源範圍更廣,更具綜合性;個人理論的資料來源於自己的小圈子、資料有限。正式理論的觀察更客觀;個人理論的觀察和解釋可能受自己的經驗、需要、感受和價值的影響。正式理論經過同行或中立方的檢驗;個人理論沒有經過檢驗,往往受到自己主觀的影響。

也就是說,個人理論往往受到證實偏差的影響而失去客觀。

證實偏差(confirmation bias),個體傾向於尋找驗證假設的資訊,而不是尋找否定假設的證據的現象。社會生活中人們在判斷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是否正確,或者進行決策時,往往認為支援性的證據更有說服力,並有意或無意地尋找與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假設一致的資訊和解釋,這種為已有的信念找證據的傾向往往導致錯誤的發生。

當你認為孩子沒有安全感,你就容易尋找證據來證明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上幼兒園哭的時間久一點,你就自責之前自己加班陪孩子時間少,忽略孩子從高高的滑梯滑下來多麼忘我和開心。當你認為孩子缺乏內動力,你就會特別關注孩子回家是否積極學習,忘了孩子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天。當你認為孩子有網癮,你就會看到孩子時刻拿著手機,不去了解孩子拿著手機做什麼。

愛學習的父母把自己知道的心理學概念和理論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忘了任何理論,都有其侷限性和文化背景,並非可以直接套用。

正如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說:“瞭解科學的好處之一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保護性的質疑態度。這種態度會讓我們深度懷疑任何聲稱能讓孩子更聰明或者教會他們更多知識的公式,不管是識字卡、莫扎特音樂磁帶還是“更優兒童研究所”。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孩子的一切都表明,這些人為干預往好裡說是無效,往差裡說,會干擾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正常互動。孩子是最聰明的,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而且在獲得所需資訊方面非常有效且有選擇性。孩子的內在機制促使他們去了解周圍的現實世界,他們透過把玩真實世界裡的事物來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們透過與關愛他們的人一起遊戲來學習,瞭解科學的最大好處在於它能使我們免於遭受偽科學之苦。”

願你能真正享受科學帶來的好處。

相關閱讀推薦

如何培養孩子內驅力?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力?

一直上補習班,成績為什麼還是不理想?

如何協助孩子做出恰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