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意識的假設、自動化的思考、跳躍性的推論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念系統,這些信念系統可以理解為模式,是自動化執行的,自己會將這些信念當作無意識的假設,自己意識不到但卻真實的在執行。自己會根據這些無意識的假設來進行推論,並得出結論和意義。無意識的假設其實是在潛意識底下自動化執行,自動化得出推論。我們根據自身的信念,做出判斷、形成解釋,並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子我們才能最方便快捷的解讀圍繞在自己周圍的世界。

人其實有時很可憐,有時自己會【對別人形成的無意識假設】,然後【自己再針對這個無意識的假設進行反應】,並把這個反應【發作在別人身上】,我們透過無意識的假設來推論和解釋這個世界。

例子 1

有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5歲。有一天大孩子的一個玩具不見了,他就會衝著那個比較小的孩子發脾氣。因為在大孩子的心中有一個無意識的假設,【是那個較小的孩子拿走了他的玩具】,然後大孩子【自己再針對這個無意識的假設進行反應】並把這個反應【發作在那個較小的孩子身上】。

例子2:

有一天,一個妻婦看到婆婆臉色很難看,於是覺得很委曲。這個妻婦心中持有一個無意識的假設,這個婆婆跟她使臉色。後來,他的兒子看到了他媽媽的臉色很難看,就走過來。問她【媽媽】,哪裡不舒服?媽媽回答說:剛才肚子有點難受。兒子心中持有一個無意識的假設,媽媽應該是身體不舒服。那個妻婦是針對【自己對婆婆形成的的無意識假設:婆婆跟她使臉色。】進行反應,這種無意識假設藏在心智的信念之中,很難被自己意識到。但這些信念往往是錯的。但我們正是根據自己的信念來推論和解讀周圍的人和事,來推論和解讀這個世界。

舉例3:

每次帶孩子出去玩,都會用保溫杯帶一杯水,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出去玩,路上吃了根冰棒,手弄得粘乎乎的,問我,爸爸有沒有紙巾,我說沒有。沒有紙巾,你看還有什麼辦法把手弄乾淨。女兒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到辦法。

孩子背後的假設是什麼。

孩子心裡持著一個無意識的假設:水杯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根據這個假設去作出推論,一定不能推匯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水杯裡的水是可以用來洗手的。

舉例4:

有一次搬家,我把包裝好的東西挪進電梯,直接按了12樓,電梯中只有我一個人,一會兒電梯門打開了,我們把行李搬出電梯。發現還沒到12樓,我又重新把這些行李搬進了電梯,一會兒,電梯門又打開了,我又重新把這些行李搬出了電梯,發現還是沒到12樓。我只好又重新把這些行李搬進了電梯。

背後的假設是什麼:如果你在電梯裡按了12樓,那麼電梯門開啟就是到了12層。

很多時候我們的假設是無意識的,但我們卻把【無意識的假設】當作推論的基礎。

假設:如果你在電梯裡按了12樓,那麼電梯門開啟就是到了12層。

推論:電梯門打開了,所以12層到了。

透過假設得到推論、結論。這是思考的一大進步。

這下我的認知系統-系統2開始啟動了,我開始留意電梯上面的顯示屏反饋。之前兩次我潛意識的心智會有一種認知,我按了12樓,電梯門開啟是因為12樓到了。但由於某種外在因素有人在電梯外邊按了按鈕,電梯在沒到12樓之前就已經開門了。但我潛意識裡的認知【系統1】是自動化在操控著我的,而我的意識層次【系統2】又非常懶惰,因此、連續錯了兩次。透過這兩次的錯誤,我的潛意識就學會了自動留意電梯顯示屏的數字反饋。這是自己身上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件事情卻讓我看清了潛意識的心智裡自以為是的認知會被自己當作事實並主宰著我的行為。

無意識的假設、自動化的思考、跳躍性的推論。

預告下一篇:如何做出假想【Hypothesis]

無意識的假設、自動化的思考、跳躍性的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