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遊晉陽古城

昨天下午,陪妻子去了一趟晉陽古城(太原縣城),我看了一下天氣預報,2-19度,我比較理性,知道晚上肯定冷,外套裡面穿了個羊毛衫。但妻子是個感性的人,說外面人家都穿短袖了。在我家,我主大事兒,妻子主小事兒,問題是,從結婚至今,還沒遇到過大事兒。理性最終敗給了感性,穿情侶短袖去的。

遊晉陽古城

妻子熱衷於拍照,我則抽空查資料。到了晚上,溫度沒和我們客氣,凍得我們繞城牆跑了一圈兒。

晉陽古城是耿彥波當市長時候規劃重建的,以前在清徐上班,每天路過,但從來沒進去過,因為一直也沒有完工,實際上現在西南角的房子也在停工狀態。這不是我關心的問題。根據我查的資料講一下晉陽的一些歷史。

黃帝的曾孫帝嚳,和他的第三個老婆慶都生了個孩子,這個孩子從小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後來就姓了外祖父的姓,是個複姓:伊祁,名:放勳。伊祁放勳就是“堯”,堯長大後,他爸把他封到外祖父的老家,河北保定的一個地方叫“唐”,現在叫唐縣,唐縣有座山叫“慶都山”,就是以堯的母親名字命名的,在唐縣北邊的順平縣還有座山叫“伊祁山(堯山)”。

後來,堯又被改封到山西臨汾,所以,現在臨汾有個區叫“堯都區”。

直到西周都有一個唐國存在,管轄範圍基本都在山西汾河附近。周武王分封諸侯,就封了一個唐國,武王死後,他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年齡還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攝政。周成王在和他弟弟姬虞玩耍的時候,剪了片桐葉,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了姬虞,本來是兒戲,但周禮有規定君無戲言,所以就真的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了姬虞,這就是“桐葉封侯”的故事。姬虞就成了“唐叔虞”,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唐是他的封地,虞是名字,叔是排行老三,古代弟兄們排序是這樣的: 伯、仲、叔、季,比如孔子叫孔仲尼,也叫孔老二,我們經常也把冠亞軍稱為伯仲之間,如果只有三個兒子,老三就不叫“叔”了,叫“季”,因為季表示最小、幼的意思,比如劉邦小名就叫劉季,也叫劉三兒。另外孩子還分為嫡出(大老婆生的)和庶出(小老婆生的),庶出的老大就不能用“伯”了,得用“孟”,比如曹操就是庶出,所以叫曹孟德。

其實,唐叔虞的封地不在太原,而在現在臨汾的翼城。

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把唐更名為晉,為什麼叫晉,說法太多,有一種說法說唐國有晉水,據說流量很大,但是現在已經找不到這樣一條河了。長年流水,水源所在的山必須有冰川,比如黃河在青藏高原,汾河在寧武縣的管涔山脈,主峰蘆芽山就有萬年冰洞。從地理常識上說太原和翼城都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河,泉水到時可以有,比如晉祠的難老泉。

由於唐叔虞之前的唐國反叛過,被周公旦打敗了,唐在古漢語裡有說大話、廣大、狂妄的意思,比如荒唐、唐突等等。唐叔虞的兒子燮,為了避諱自保,免受周王的猜忌,所以改成了晉,亞和日連在一起,亞是第二,日是中心,歌詞中您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就是這個意思。晉在古代有一個意思就是指下級,比如晉見、晉升、晉級,所以我認為這是燮讓周王放心,自己永遠是周王的下級,不會造反。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分析,沒什麼依據,僅供讀者消遣。

晉在後來的五百多年裡,由於內部權力鬥爭,都城一直在臨汾和運城的交界處遷來遷去,從翼城到曲沃,又去絳,晉景公還簽到“新田”,把新田改為“新絳”,所以現在運城有一個絳縣,還有個新絳縣。

西周分封諸侯爵位有五個等級:公、侯、伯、子、男。晉國從唐叔虞開始,一直是侯國。但是到了東周時候,各諸侯國就不把周王當回事兒了,楚國原來是男爵,直接就自稱楚王了,和周王平起平坐了。各國開始紛紛效仿,孔子把這叫做“禮崩樂壞”,不守規矩了。晉國稍微收斂一點,改為公國,原來晉什麼侯,改成晉武公、晉文公之類的了。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爭權。趙的首領叫趙簡子,“子”就是爵位“子爵”,他就是山西盂縣藏山的趙氏孤兒趙武的孫子,趙簡子怕六卿互相打內戰,在公元前500年悄悄派家臣董安於來太原的龍山腳下,也就是現在太原古城營的地方,用3年時間建起了晉陽城。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臨死的時候告訴兒子趙襄子,說如果晉國內亂,就以晉陽為根據地,足以讓你打下江山。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滅亡,因此,山西也被稱為三晉大地。晉陽城就在龍山的正東面,昨天我站在城牆上向西可以隱約看見龍山石窟、童子寺,再往西北方向可以看見太山頂上的塔和蒙山大佛。

為什麼取名叫晉陽呢?因為古代以山的南面,河的北面為陽,前有照,背有靠,前面有水照應,後面有大山依靠。也叫面南背北。比如瀋陽北面靠著長白山麓,南面有渾河;咸陽,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江陰,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在河的南面。

那個時候,晉祠的懸甕山留下來的晉水向東流到汾河,所以晉陽城正好建在晉水的北面,水之北為陽,所以叫“晉陽”。

到了漢代,劉邦的兒子劉恆被分封到代國,都城就在晉陽,在此呆了16年,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皇帝高洋在晉陽辦公,在蒙山建了蒙山大佛和下開化寺。

618年,隋煬帝楊廣被他親四姨的兒子李淵打敗,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就是從晉陽起兵的。

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趙宋王朝。北宋開國後,歷時19年,歷經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三下河東,才把北漢征服。北漢的都城就在晉陽。趙光義十分痛恨晉陽人民的頑強抵抗,同時,汲取五代晉陽三稱帝的教訓,懼怕晉陽再出“真龍天子”,降詔燒燬晉陽古城,放火焚燒,這座經營千年的古城,森林、綠草、房租、建築遂化為白地。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4月,趙光義又令引汾水、晉水灌晉陽城廢墟。“九朝古都”晉陽城從此消失。

有資料記載,晉陽城燒了整整三個月,後來晉陽也經歷了多次戰爭的摧殘,大鍊鋼鐵時隨意砍伐樹木鍊鋼,再後來是肆無忌憚地開挖煤礦,破壞水系,因此美麗的晉陽已經面目全非了,本來西山、東山的植被很好,有原始森林的,河流縱橫,有八大水系,據說曾經可以從東山孟家井划船到汾河,每次騎車在環山公路上,看到光禿禿的山,痛心不已,那需要多少代人才能恢復成青山綠水呢?戰爭和無知,是人類永遠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