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01

1919年,一位英國小說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寫下了一個偉大的故事。後來,在談論夢想和現實的話題裡,似乎都繞不開這本書。

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這本叫《月亮與六便士》的傳世名著仍然佔據著豆瓣圖書好評榜的前列。

“你還有夢想嗎?”

這句話幾乎失去了所有使用場景,除了那些電視上的劇本,現實生活中應該很少有人會問這樣子的問題了。

曾經周星馳在電影中說的那一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打動了無數年輕人。而現在也有很多的年輕人開始戲謔自己的夢想就是當一條鹹魚。

可能這也是他們曾經的夢想遭遇破碎後的無奈自嘲吧。

夢想在如今似乎真的成為了稀缺品,所以當有人放棄穩定的工作去追夢這樣的新聞出來, 都會引起一陣討論的熱潮,大概是因為他們勇敢地去做了很多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02

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一個朋友,他說我可以寫寫他的故事,隨後便開始了他的講訴,也謝謝他對我這個陌生人的信任。

“你有經歷過夢想破碎的時刻嗎?”

夢想破碎?這對於沒有夢想的我來說是極其陌生又遙遠的一個成語。

我轉身問坐在身邊正在玩消消樂的朋友,她思考了一會,語重心長的說了這麼一段話:

就像你拼命趕一輛末班車, 快要接近的時候它卻發動了,而你鞭長莫及。

就像你做了很久的幻燈片,快要完工的時候卻停電了,而你沒來得及儲存。

就像你代表班級打籃球賽,還剩3秒的時候對方進了絕殺,而你努力了整場。

就像你愛了很久的一個人,他有一天輕描淡寫地告訴你:我們結束了。

聽完她的話,我沉默了很久,總想說些什麼,最終卻什麼也說不出。

轉身又開啟知乎查了一下,有個高讚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刻:

“夢想它不是具體化的實物,它的破碎沒有聲響,但是那種將你的心徹徹底底摔碎的感覺卻可以讓你忘了聲響。

北島的那首《波蘭來客》也許是最好的答案: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就在我醞釀語言要回答這個問題時,聊天介面又彈出一條他的訊息。

“我有”,破碎的是他的“軍人夢”。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03

出生在軍人世家的他,從小便立志長大後也追隨爺爺和爸爸的步伐去參軍,當一名優秀的軍人。

他也終於如願以償。在大一的時候,一張“兵役體檢合格”紙讓他終於能夠進入武警部隊結識一群可愛的兄弟。

可是,轉折卻也來得如此的突然。

三個月的新兵連他只呆了兩個月便被勸說退出。罪魁禍首也是一張“兵役體檢”紙。

軍營裡的醫生說他的心臟適應不了那些高強度的訓練,建議他還是回家好好讀書。

他掙扎,他不甘,折騰了很久卻也最終認清了現實,於是強忍著淚水給家裡打電話來接回去。

可是更讓他崩潰的是家人拒絕了他的請求,給出的理由是“太丟臉”。

他哭著求了他們很久,最終才願意來幫辦那些手續。

“其實我也知道我父母不肯來接我的原因,你知道的,在農村,當兵很光榮,可是一被退兵,家裡人就會遭受很多的留言蜚語,唾沫星子是真的可以壓死人的。”

“我唯一一次可以讓家人高興的事就這麼空了。”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看到這句話時,我莫名的心疼這個陌生人,都說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只能獨自舔傷。

我們都知道擁有了再失去,拼命過又被打擊,要比什麼都沒有更讓人難過。

回家後,他低沉了兩個月,有想過自暴自棄,但最終還是重新站起來了。

這個懂事的男孩子說:“我可不能倒下,我父母還等著我去孝順呢。”

然後他辦了張健身卡,每天在健身房裡和汗水打交道。寒假做兼職把手都凍壞了,就為了給媽媽買化妝品和爸爸買衣服,還給爺爺奶奶每人500的紅包。

他說慢慢的父母對他的態度也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不理不睬了,我不得不佩服他強大的自愈力。

故事講到最後,他很抱歉的和我說了一句“話有點多,希望不要介意。”

其實很多心事,說出來的那一刻真的就會感覺如釋重負了很多。

我怎麼可能會介意呢,這麼努力生活的一個人,命運有時真的很不公平。

後來我記得我給他發了九條訊息,其實想說的話還有很多很多,卻不知該怎麼表達出來,我只希望我所說的能讓他心裡好受些。

能和陌生人傾吐心聲的,這也是一件好事。

每一個幻滅的夢想,都曾是生命的渴望

盧思浩曾說:“願有人能陪你顛沛流離,如果沒有,願你成為自己的太陽”

我想把這句話送給這位朋友,越大的傷害都只能讓你變得更強。

成長最大的代價就是:越長大越要去接受很多讓你無能為力的事情,其實我們應該想開點,隨他去,反正我們也留不住,沒必要太較勁兒。

最後,願你下一個夢想能變成現實,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