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春節,每個人的心中都企盼著回家,但是每個人也知道回家之後不久就要離家,整理好回家的行囊,同時也整理好離家的行囊,離家與回家牽動著每個遊子的心,在心中激盪之後又回到了在最初的想法,回家。

家中父母的“卑微”,已是中國式家庭關係中的常態。我們越長大,他們越是謹慎、不知所措。總擔心沒能給我們最好的生活,帶著討好的態度言聽計從,害怕遭到嫌棄。不是他們變了,而是我們變了。

春節一定回家,別等到有一天,當你回到家裡,叫一聲爸媽,空蕩蕩的房問再也無人迴應、才明白人生最大的痛。

可是春節假期畢竟短暫,每次回去享受父母的照顧6-7天后,又開始了別離。每次返程,除了裝滿一車的食物,還承載著父母的期盼:常回家看看!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經常回家看望父母

那首《常回家看看》的MTV,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那則《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廣告,再現了多少兒女看不到的父母的孤單。

如果,你與父母同住一城,每週末最少要用一天,來與父母團聚。如果,你遠離父母,在節假日的時候,一定要回家看看

每當鑫悅看到那則公益廣告,她就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因為,她過著“北漂一族”的生活,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她不知道,那些與父母同住一城的兒女,是否都能做到經常回家看望他們的父母,如果是她,在那樣便利的條件下,她一定會經常回去,哪怕只是吃頓飯。今年的天氣,所有人都以為是個暖冬。雖然暖冬,未必是什麼好事,可想著,回東北過春節,對鑫悅和丈夫這樣在外面漂泊多年,已經不太適應老家寒冷天氣的人來說,希望如此。可北京連續幾天氣溫的驟降,颳起的五六級北風,讓他們覺得快和東北差不多冷了。透過電視新聞,他們知道老家已經下了厚厚的大氣溫已經冷到零下三十多度。聽著,就覺得害怕。丈夫和她商量著:要不今年春節不回去了,不如“五一”再回去。鑫悅感嘆著,丈夫對她說:“今年,還是回家過春節吧。”她默默的點點頭。

鑫悅因為工作忙,平時就不常回家,父母也不曾來他們這裡住過。去年國慶,鑫悅打電話叫父母到他們這裡,好陪二老玩幾天。可父母就是不來,無奈鑫悅只好回家探望父母。她嗔怪父母說:“想我們就到我們那裡住上一段時間嘛!我們工作在那邊,沒辦法經常回來”。母親嘆了一口氣說:“我不是不想去,去了怕給你們添麻煩。從小你姥姥就說:只要還能走出大門,就不要去麻煩別人。我要是身體好,腿腳靈便,肯定去你們那裡住。還能給你們做做飯、洗洗衣服,家務活不讓你們操心。唉!可現在媽的身體不行了,你們每天那麼忙,我去

了就是個累贅。”鑫悅看著母親,心裡不是滋味。

母親年輕的時候,父親經常出差,家務都是母親一個人做。她怕影響孩子們學習,幾乎沒讓鑫悅做過家務,鑫悅上大學前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洗過幾回。如今母親的關節炎,一變天就會疼,糖尿病也讓她行動起來渾身不舒服。可一聽說鑫悅他們要回家,她就會去遠處的大市場,買很多鑫悅愛吃的東西,做一大桌的飯菜。而現在,自己卻因為害怕天氣的寒冷,推遲了回家探親的時間,想到這些秦月慚愧不己:“只要還能走出大門,就不要去麻煩別人。”可我們卻麻煩了父母一輩子!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如今繁榮的社會,更多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求學,即使春節回家,不是忙於應酬,就是外出旅遊,無暇多陪伴父母。

父母不得不在孤獨和寂寞中度過餘生

父母物質上的不足,生活上的不便,誠然令人不安,但是父母精神上的落寞,卻更讓他們心痛。

對於春節,這個傳統上視為團圓的日子,孤獨老人的心理落差就更加強烈。父母可以過著清貧的生活,卻很難忍受對孩子的思念。身為子女若不想給自己留下永遠的內疚,即使學習再忙、工作再累,也不能把這些當成不回家的藉口。天下父母,最看重的就是親情。和兒女一起吃頓家常飯,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就可讓父母高興半天。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這不僅是對父母的關愛,更是每個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別把父母當“保姆”

現代的父母,把兒女培養成人,給兒女籌辦婚事,看到兒女成家立業之後,本應盡享兒女的孝敬,可更多的,卻是他們難得見一次自己的兒女,總算高高興興見到孩子的父母又成了面對油鹽醬醋的火頭軍,但是他們還是毫無怨言,寧願累並快樂著。

難道做兒女不能讓父母只有快樂嗎?

愛,其實是一種正面能量,它能激勵孩子不斷成長,滋潤年輕人積極上進,鼓勵老年人享受生活。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們在真山真水間幸福的生活,陶醉於美景之中,利用其資源之時,是否忘記了愛護他們的美麗。

好的家庭生態環境,需要我們的努力,植樹造林,涵養水土,否則等到山地荒蕪,寸草不生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再快樂。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王振軍來北京四年多,事業起伏不定,每天忙於生計,很多記憶已經在不經意間佈滿青苔。對於兒時的記憶在腦海中已經漸漸淡忘了,父母曾在他身上受的苦也早模糊了。他甚至以為父母在自己身上的付出是應該盡的義務。自從成了家,一切都改變了,現在辦完事他就想著趕快回家去。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從做了父親,從一把屎、一把尿中真切體會到父母當初養活自己的不容易。他九歲時就沒有了母親,所以就把丈母孃當成了自己的親媽。自己的親媽嘛,自然他也沒有什麼顧忌,也不拘於什麼小節的。無論是自家妻小,還是高堂老父,人到中年,再也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他再也瀟灑不起來了。他發現自己漸漸膽子變小了,做事也開始有所顧忌,瞻前想後的。妻子說,他那叫成熟了。振軍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壓得他無心於其他娛樂生活,更忽略掉了什麼情感溝通。他總算有了工作外的閒暇時間,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懶漢,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看電視,睡覺。把一堆的家務,攤給妻子和“親媽”。她們倒能體諒振軍的“藉口”,也不與他計較什麼。

振軍年幼的兒子,開始懂事了,男孩好動的天性開始顯露出來,哭著,鬧著,非要到外邊的世界看看。於是,振軍便再找不到犯懶的理由,在風和日麗的日子,他帶上兒子和妻子,去大自然中呼吸,把“親媽”一個人留在家裡,繼續她永遠做不完的家務。看著兒子奔跑嬉戲,振軍和妻子攜手在安閒的環境中,心靈也得到了滌盪與淨化,這才猛然意識到,自己這幾年確實離玩味與綠色太遠了。孩子缺少同伴兒。

一個人很快就玩膩了。聽見“沒意思”個字從兒子嘴裡脫口而出,振軍就有意地和孩子玩耍追逐起來。兒子一天天長大,振軍發現獨生子女不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境,他們自幼生活在一片情感單調的世界裡,造成許多性格上的不足,如自私、狹隘等等。就他而言,目前自己還年輕,筆桿子還能拿得起。可多年後,自己老了,筆桿子也鏽了,而社會正處在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兩口人要承擔贍養兩家四位老人的重任,還要扶養自己的孩子,真覺得他們負擔沉重。於是振軍和妻子又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孩子都與姥姥很是親近。前些時,流行“下海”,看著家裡有點基礎了,振軍和妻子毅然決定開店做生意去。他們的繁忙,使得兩個孩子全部交給了“親媽”照顧。自從小女兒來到家裡,兒子雖已進幼兒園,卻一反常態,居然撒嬌爭起寵來,晚上非要跟振軍的妻子睡在一起。小女兒就成了姥姥的“孩子”終有一日,振軍的“親媽”接孫子回家,昏倒在大院門口。那時,他和妻子正在店裡忙活,大院門衛給他們打來電話說:“907的王先生,你家的保姆病倒了,請您速回。保姆?”當時他愣了,沒回過神來,對方又說:“我看她帶著您家的孩子。”振軍這才恍然大悟,和妻子馬上趕回家裡。他讓妻子在家負責照顧孩子,自己帶“親媽”去醫院。妻子卻有些不放心,他對妻子說:“我去,你有啥不放心的,那是我“親媽”!把“親媽”送到醫院,醫生說老人是疲勞過度,睡眠不足,造成身體虛弱

,血壓偏低。打上一針葡萄糖,回家要好好休息調養。振軍帶親媽回來的時候,住了幾年的小區,門衛多少有些臉熟,和他寒暄說:“您這老闆真不錯,對自家的保姆也這麼好!真有人情味”。“親媽”聽保安說話,身體虛弱自是不予理睬。他卻沒好氣地說:“你這兄弟不知道,別瞎說!這是我‘親媽“!”門衛一愣,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對不起!”眼睛裡卻分明寫著這怎麼不像你家的老母,經常見她帶孩子,和別家的保姆有什麼區別?振軍沒再說什麼,心裡慚愧不已。那夜,振軍整晚翻來覆去睡不著,滿腦子都是保安那種疑惑的眼神。那眼神陣陣刺痛他的每一根神經。第二天,他毅然決定“開除”親媽這個保姆。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虛榮心要服從於孝心

父母是每一個子女最珍貴的人,愛他們,孝敬他們,是一個人幸福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不可缺失的情感。

相反,無論你為父母做了什麼,對於天下父母而言,沒有比自己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健康快樂更能使他開心的了。正是源於對父母真摯的愛,我們應該珍視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和快樂,當我們聽了太多的父母如何愛子女的感人佳話之後,珍惜和摯愛我們的父母,將使我們永遠有一-座心靈的高地。

無論是父母還是我們,充滿活力的生命可以感受一種更加彭勃的愛。

這種愛有著非凡的意義,這是一種人與人相互支撐的信念,這更是我們攜手到達更美好明天的一種力量。

中央電視臺《大家看法》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蘭州女孩林鵑(化名)苦追偶像劉德華12年,其父母為了完成她和劉德華見一面的願望也不惜一切代價,不僅債臺高築.就連家裡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賣了,幾乎傾家蕩產,其父甚至作出賣腎的決定。結果劉德華得知此事後怒斥其“不幸!”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一提到傳統道德文明的缺失,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孝敬是最大的隱憂。

子女不懂體諒父母的辛苦,隨便向父母提要求,一旦父母不同意就賭氣,這樣的現象現在並不少見。常常在報上看到父母為子女求學或治病不惜賣血、賣腎的訊息,而反過來,孩子和同學比穿戴、講排場、擺闊氣,花父母的血汗錢一點也不心疼,這確實讓家長心寒。

現在的貧困生和以前有所不同,有的貧困生也會有手機,有電腦,他們會說這是學習、社會實踐的工具。倘若真是如此,則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一時的虛榮,就實在不妥。人都有虛榮心,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虛榮心不應成為影響親情的因素,不應在父母面前要求這種社會上的虛榮。當個體與某種社會情景,與人類的親情、孝心發生矛盾時,虛榮心就要服從子孝心!

一切孝為先

,撫育子女是父母義務,孝敬父母同樣是子女的義務,因此,為人子女,應常思父母養育之恩,給予物質上的扶助和精神上的慰藉,為人父母不僅要盡心撫育孩子,還應培育他們的感激之心。

學會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礎。

現在許多大學生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還很欠缺。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傳統理念發生變化,但作為中國傳統美德的孝道不能丟,這是人類的共同情感。

春節第6天,父母被拋棄!他們只是希望我:常回家看看

有句口號是“善待自己”,字裡行間體現的是一種生活解壓的方式,而對一些虛榮心強烈的人而言,

“善待自己,不比別人差”就是他們的生活準則

。19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普遍情感淡漠,他們對父母

只知索取,不知感激,更遑論回報

。“感恩之心、饋母之恩”連動物都天然明曉,更何況我們人類?可能我們事業無成,工作普通,不能在物質上對父母有所回報,但

應在精神上對父母有所孝敬,有所關懷

。在生活消費上,應儘量節省開支,少向父母要錢。

人都會有虛榮之心,但內心裡還要有孝心,這是根本的東西。

這個東西必須進行類似信仰的教育,讓後代覺得,盡了孝心會有好的報應,因為道德的東西很難約束。我們將很多傳統美德丟失了,現代性的東西又沒有培養出來。孝道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厚的烙印,很多故事結構將因果報應涉及到人生是否順利的問題中。但遺憾的是,我們現代的年輕人把這些都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