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文|榮榮

編輯:鍾毓

在我國民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各行各業的英雄人物,無論是戰場殺敵的英雄豪傑,還是文學界的文人墨客,他們都透過自己的過人之處在自己的領域內留下了豐厚的成績。但是也有些人想衝破傳統束縛的枷鎖,走上全新的人生道路,是如此的困難,他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或許丟失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那部分。但是對於出生在舊社會,成長在新時代的青年人,他們寧願飛蛾撲火,留下絢爛的一筆,不願意向井底之蛙,一輩子仰頭看著自己的那片小天空。當然有這樣思想的人,都是勇氣十足,精神可嘉的,但也有些人,他們的思想是前進的,而且他們的行動卻是緩慢的,不過無論你是屬於哪種,透過何種途徑衝破人生的,

只要你行動了,就在勝利了,就像張幼怡曾經說過的“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張幼儀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身份,這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她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的前妻,這個身份幾乎伴隨了他的一生,雖然在她的後半生,自己的事業成就非常的成功,但是仍然脫不開“徐志摩前妻”的這個身份。張幼儀與徐志摩的結合,雖然不是聽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們的介紹人是徐志摩的好友是張幼儀的哥哥,有了這層關係,似乎也算是知根知底的。張幼儀出生的家庭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作為傳統家庭中的女子,

張幼儀還是從小就受到了傳統思想的教育,“三從四德”是她作為女性的原則,就是她作為人婦所要遵從的底線。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張幼儀所受的這種傳統教育在徐志摩家中非常受用,因為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具有傳統思想的父母,所以看著這麼乖巧又孝順的兒媳,心理自然是疼愛有加的。但是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度截然不同了,

他認為張幼儀沒有自己的獨立主張,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這在新時代的青年人當中完全就是個異類,

因此徐志摩從不帶張幼儀到朋友的聚會,嘴上說的是害怕張幼儀適應不了那種氛圍,實則是害怕張幼儀給自己丟臉。

所以對於張幼儀來說,她似乎並不是嫁了一個丈夫,而只是單純的嫁了一個婆家。

張幼儀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太深厚了,她認為嫁給徐志摩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即使徐志摩對她再看不上,也不會對她棄而不顧,畢竟她沒有犯什麼大錯,不可能休了她。但是張幼儀不知道的是,如今的新時代有一個名詞叫做“離婚”,只要法律上認可兩個人脫離了婚姻關係,那麼他們從此就是陌路人了,而徐志摩在結婚的時候就曾經發過誓言,他要做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果真在幾年後他實現了這個願望,而另張幼儀沒想到的是在中國老家合法的婚姻,如今到了國外竟然以一紙離婚協議書就解除了雙方的婚姻關係。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當時的張幼儀已經追隨徐志摩來到了英國,為了適應英國的生活,張幼儀從英文字母開始學起,她最開心的事就是每日收到信件,然後與郵遞員用英語對上兩句話,

而她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日能和徐志摩走在大街上,能和外國人流利的對話,能讓徐志摩對自己刮目相看,

但張幼儀沒有等到這一天,她等來的是丈夫幾個月的失蹤,然後就是收到了徐志摩要求離婚的協議書。可悲催的是當時的張幼儀肚子里正懷著她和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異國他鄉的張

幼儀

挺著足月的大肚子,手裡拿著徐志摩給她寄來的離婚文書,她該何去何從?如果換做是其他的女人,被丈夫扔在了異國他鄉,想必死的心都有了,但是張幼儀雖然表面上看著唯唯諾諾,毫無主見,但是此刻她意志堅定,她知道他不僅是徐志摩想要離婚的妻子,他還是肚子裡孩子的母親。為了能將孩子順利生產,張幼儀拖著笨重的身體,拿著笨重的行李箱,隻身來到德國尋求哥哥的幫助。而在德國,張幼儀生下了她人生的第二個孩子,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德語,又一邊學習經濟學知識,一邊打工,一邊做家務,這就是曾經那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遵從三從四德的張幼儀。

張幼儀: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

張幼儀在德國生下了自己第二個孩子,也在德國失去了她的第二個孩子,如今在德國她沒有什麼可留戀的,當年她獨自一人坐船到倫敦去尋找丈夫徐志摩,如今還是獨自一人從德國返回中國,不同的是,如今的張幼儀沒有了丈夫,更多了一些堅強,多了一些本事,多了一些能力,多了一些獨立自主。張幼儀回國後很快就憑藉自己在德國學習的知識在商業銀行找到了一個高管的職位,除此之外,她還開設了自己的服裝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女企業家。

如果要問張幼儀為什麼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或許她的那句“人生的逆境才是重生的出口”就是答案。

—END—

參考內容:

《張幼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