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文:有喵,一位如喵一般敏銳和獨立的文字師。

寫每個平凡人的故事,分享平凡中的感動,關注每段不平凡的經歷。

圖:來自網路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人,總會對自己無法成為的人著迷。

生活,只能選擇一種方式,扮演當下的角色,以迎合各種情感的需要。

也都將接受環境的束縛,成為特定現實下的產物。

但,一些渴望的隱藏,不代表消失。一些喜歡的剋制,不能說明徹底地遺忘。

不同的見聞,隨時會啟用一些情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有過的失去,做過的選擇,和自身的無力。

當一些人出現在眼前,我們會下意識地與之靠近。總覺得,靠近他,就靠近心安,擁抱他,就像擁抱曾不甘心丟失的自己。

與其相遇,是我們不可違抗的使命。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因為,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的“替代品”。

愛而不得,失了勇敢的人,會被愛憎分明,情感濃烈的人吸引。對方,是他們後來備受冷落的自己。

過慣了舒適安穩的生活,偏安一隅的人,對四處漂泊流浪的人,總會湧出好奇與嚮往。

對方,是他們被舒適囚禁的靈魂,在夢裡一次次出走,義無反顧的模樣。

如同五音不全的舞者,會被路邊的歌聲吸引;四肢僵硬的歌者,會對靈動的舞步痴迷。

不同的是,有些人的缺失,是用盡了全力,仍無法做到。有些人的鐐銬,是自己親手鎖上。

餘生,會更加沉重或輕鬆,一些人漸漸身不由己。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每一種情感,都是自我的分身。

對應角色的存在,本質上,多數人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價值。

上學時期認識一位老師,當時,許多人都深深著迷於他的儒雅。每次上他的課,大家都下意識認真,安靜地傾聽。

彷彿那樣,是在傳達一種神聖的尊重,自己似乎也融入那樣的氣質之中。

其實,那就是少年時期,我們渴望自己長成的模樣。對他人的欣賞,嫌惡,計較與示好,恰是我們對自己發出的號召。

對一個人的喜歡,不是因為那個人某方面的好,而單獨存在。

對一些人的追逐或嚮往,不會因為他人的追崇,而盲目濃烈。

情感的背後,是內心對自我無法掩飾的渴求。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就像有的人會說,後來喜歡的人,大都是初戀的模樣。

雖沒有那麼嚴重,可大體上,是在遵循類似的規律。不論多麼理性,我們,都在“按圖索驥”。

讀了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後,他輕輕淺淺的一句話,始終會在腦海裡清晰浮現。他說,

人這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那些在婚姻中惴惴不安,左顧右盼的身影,心裡總有一個深深的創口。

他們不是拒絕溫暖,而是對於自己,能否創造足夠溫暖的家庭,比自己父母輩更好承擔那份責任,缺乏信心。

自身的感觸在前,療愈必將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若找不到適當的“替代品”,這道關卡便很難跨越。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更要明白,或許終其一生,我們都是他人的“替代品”之一。

人生的取捨之下,每個人都將承受失去,學會告別。

同時,認清自己的位置,隨時做好被人選擇,或作出選擇的準備與底氣。

不論因何相遇,彼此如何知心,我們都只是對方某份自我的“替代品”。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中,才是不可替代,且擁有足夠的主導權。

其他人的出現,不論好壞,都是自我的投射。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我們越過內心的阻礙。

越過之前,少一些厚重的期望,多一些自顧,順其自然。

躍過之後,要學會靠自己站穩腳跟,別奢望對方會繼續存在。因為,有的人出現,只是一程的使命。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替代品”

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與曾經丟失,後來好不容易找回的自我和解。

-END-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

更多情感故事分享和問題,可以進入作者主頁或下方的卡片,一鍵諮詢。

別忘了,一隻溫暖柔軟的喵,在家裡等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有喵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