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危險重重。

在表面平靜的生活背後,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幾條洶湧的暗流。

如何才能順利跨過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

羅伯特用無數臨床案例,拼湊起了一位“蛤蟆先生”,並講述了他從抑鬱到痊癒的過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當你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就會明白:

在人生的長河裡,沒有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能將你擺渡過岸的,只能是你自己。

有一隻蛤蟆先生,他抑鬱了。

朋友們帶他去心理醫生蒼鷺,故事由此開始。

明明過得還不錯,但蛤蟆先生卻一點也不開心,甚至已經抑鬱得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任何興趣。

“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價值,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蛤蟆先生哭了。

在心理醫生蒼鷺的引領下,蛤蟆先生一步步探索自己的童年,理清與原生家庭的恩怨情仇,慢慢地梳理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點燃新的希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雖然故事很簡單,卻異常深刻,這是一本療愈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跟著蛤蟆先生一起,探尋情緒的根源、體驗諮詢的細節,完成一場自我的療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想要治癒自己,必須要自願、主動。

書中蛤蟆先生第一次去看心理醫生,是被朋友逼著去的,而且,看病的錢都是朋友給代付的。

諮詢師蒼鷺毫不客氣地告訴他下次不要來了。

他對蛤蟆說:“諮詢是個自願的過程。這不是錢的問題,為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本人,否則我們無法合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蛤蟆先生灰頭土臉,只有他自己想要得到改變,這個諮詢才會有作用,否則,就失去了看病的意義。

最終,蛤蟆先生還是醒悟過來,他想要正常的生活,他想要得到快樂,所以,他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臨別時蒼鷺直視著蛤蟆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假如我們能一同努力,就能遇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透過蛤蟆先生聯想到我們,我們自己不也經常如此嗎?

萬事開頭難,如果你自己都無法下定決心解決你的問題,沒有人能夠幫到你。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選擇逃避;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你不能直面。那麼,問題就永遠都是問題,你永遠無法解決。不付出行動,不下定決心,你永遠都不會覺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再好的心理諮詢,都出於就診者的自願。治癒的過程,都是為了讓你自己找到答案。”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醫生。

與其等待治癒,不如學會自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個人的強大,從治癒自己開始

“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吧,其實改變自己沒有那麼難,踏出第一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