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今天在姐妹群裡把天聊死了,不過,我是故意的。

事情是這樣的:

許久不見的姐妹淘忽然在群裡熱鬧起來了,大家都很高興,爭先恐後地彙報自己的近況。一番寒暄之後,一直沒說話的歡歡忽然問了個問題:

“如果有兩個男人,一個是家裡介紹認識的,對你很好,條件也不錯,但你不喜歡;另一個是你自己認識的,條件一般,也不一定和你有未來,但你自己特別喜歡——你們會選哪個?”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沉默了一下,我開玩笑地說:

“我是造了什麼孽嗎,非得在這兩個人裡頭選!”

一堆

“哈哈哈”的表情包過後,歡歡繼續問道:“如果必須要選呢?”

“都不選。”我繼續回她。

“我認真的!”歡歡似乎對我的回答不滿意,專門加了個感嘆號在末尾。

我回道:

“我也是”,然後,在末尾加了個微笑的表情。

於是,群裡就沒人再說話了,這個話題也就這麼結束了。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其實,不是我存心搗亂,也不是姐妹們不願意配合回答。長時間的友誼,在某些時候讓我們形成了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

——歡歡向來不喜歡問這些她自覺麻煩的問題,之所以這樣問,一定是有她自己的目的。

成年人的含蓄總是這樣,總喜歡用莫名其妙的假設來講自己的故事。

同樣,有時看似玩笑的調侃,恰恰是給出的最終回答。

話題結束後,另一個姐妹丸子發私信給我說:

“希望歡歡能看懂咱們的意思。”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事實證明,好朋友之間的默契還是有的

——果然不一會兒,歡歡就用略顯惆悵的語氣,和我們講起了自己的煩心事。

歡歡本來有一個相處兩年的男友,雖然倆人感情穩定,而且已到結婚的年齡,但由於男友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就一直沒談結婚的事。起初歡歡也不急,想著等男友事業穩定些再說也不遲。可是就在幾個月前,歡歡的父母忽然逼著女兒相親了,因為二老覺得女兒已經快

30

歲了,男友遲遲不肯結婚肯定會耽誤女兒。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這下歡歡急了,她趕緊找男友商量,想聽聽男友的意見

——其實歡歡自己很想結婚,畢竟年齡對於女生來說,生理方面還是不太友好的,所以,她也想問問男友什麼時候娶她。但是,男友卻沉默了,只留下一句“我們暫時還結不了”就走了。

歡歡特別難過,一生氣就跟男友提了分手,然後和家人安排的物件見了面。歡歡說,開始自己也覺得感情可以培養,但是相處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對那個男生一點感覺都培養不起來。而且當時和男友分手也是一時衝動,在後來男友發來道歉資訊時,又情不自禁地想和好了。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現在,一邊是自己不愛但能給自己穩定未來的相親物件,而另一邊是自己深愛但給不了自己未來的男友

——於是,歡歡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故事講完,一聲長嘆

——姑娘真傻!

世上男人那麼多,難道就因為目前身邊只有這兩個人,就要在“你不愛”和“不愛你”之間做選擇嗎?你完全可以都不選!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生活中,我們也總會遭遇類似的尷尬困境,面對給出的題乾和選項,然後陷入糾結,甚至為了早點解決問題,急著給出一個答案。

但是在回答前,很少有人真正認真去審題,即瞭解做出的回答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因為任何時候,審題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單純去回答問題的。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就像考試時,我們做選擇題,解決的是能否透過考試的問題,而不是給這道題一個答案。不過,由於預設的規則是題幹不能改,所以我們審題也只能透過題幹來審,選擇也只能在選項裡做。而在

現實生活中,這個預設的規則在很多時候是不存在的,但我們面對選擇的時候,還是會習慣性地被這個思維套住,在選A和選B中糾結,然後忽略了其它更好的選項。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曾經在公園,看見一對年輕的夫婦逗自家孩子:

媽媽問:

“寶寶,媽媽和爸爸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啊?”

寶寶一臉懵懵的問:

“是誰把你倆推到水裡的啊?是不是把他打倒了,爸爸媽媽就不用掉到水裡了呢?”

拋開現實的可行性,孩子的這個回答真的驚豔到我了

——憑什麼只能選一個,都救不可以嗎?又不是想不到辦法——提前把讓做選擇的人打倒就行了。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

成年人的思維終究還是太固化了,被日常這樣那樣事情所影響,然後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些自己都不易察覺的小習慣,然後變成規則困住自己。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的,跳出那些框架,自己的選項才會更多。

所以,在某種情況下,問你選A還是B,

不要再傻傻地在兩個選項裡糾結了,因為你還有別的選擇可以做——“都不選”,“我都要”,甚至“改題幹”。

至於自己潛意識預設的那些本身就不存在的規則

——還是有多遠就扔多遠吧!

兩難的困境,你選A還是選B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