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文/北島

-

一廂情願地付出,成就不了兩個人的感情。

在看《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時,發現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人們在感情裡,總喜歡自欺欺人。

吉吉每次遇到心儀的男生,都會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對方會承諾“以後聯絡她”,可她總是等不到那個人打來電話。

吉吉不止一次為了對方開脫,解釋是對方太忙,是對方沒空,是對方弄丟了自己的號碼。

但她是真的不清楚,不聯絡就等同於沒興趣嗎?

其實不是。

只不過是因為不面對現實,就能仍存有幻想。

一旦承認是對方不感興趣,等同於給這段愛情宣判無期,也等於證明自己在對方眼中吸引力不足。

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明明知道一個人不愛,卻還不願放手。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但是感情這件事,不是一直等下去就能等到結果的,遇到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無異於在機場等一艘船。

好的感情,需要自己主動爭取,更需要主動離開錯的人。

那麼,如何確定對方不愛自己呢?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你愛的人不愛你時,往往會有這些表現,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不值得定律:不愛你的人,不捨投入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做一件事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衡量做這件事的價值。

當價值太低的時候,認為不值得,於是會放棄繼續投入。

所謂“不值得效應”便是指: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這對愛情而言,有何借鑑價值呢?

有人為了喜歡之人,願意深夜去買夜宵;有人為了能陪喜歡的人,再遠都會抽空見面;有人為了能及時給某人回訊息,哪怕在洗澡都不會放下手機。

這種願意付出的行為中藏著的,是一個人濃烈的愛意,因為深愛,才覺得為了對方做什麼都值得。

同樣的道理,不愛時,所有的投入都會消失。

可能你只是要求對方回條訊息,對方卻只會藉口“太忙”;可能你只是要求對方陪你過個生日,對方卻會說“沒興趣”。

包括金錢、時間、精力等等上的不願投入,其實都能證明一個人的不在意,這就是不愛的證據。

有些時候,並非是你想要的太多,或者要求太高,而是那個人從來都沒有想過主動付出和讓你滿足。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人際交往距離

不愛你的人,不願靠近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將人際交往距離劃分為四種,分別為: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簡單來說,便是不同身份之間,來往時的距離會有所不同。

好比和一個人只是剛認識時,倘若對方打聽太多關於自己的私事,自己很容易心生防備,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這是因為對方越過了該保持的距離。

而在親密交往中,也同樣有距離,但親密愛人之間的距離要遠遠小於朋友、同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和朋友相處時,同喝一杯飲料,同吃一碗飯也許很多人都能接受,但如果動不動要互相擁抱,甚至同床共枕,並非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但愛人可以。

允許對方進入自己的私人領域,接受與對方有親密的肢體接觸,是愛的常見表現方式之一。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同樣的,當一個人心裡沒有你,或者不再有你時,主動和你保持距離,介意太頻繁的接觸就是證據。

想起曾看過的一個話題:“你從什麼時候知道另一半不愛了的?”

當時的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有天下班,我和往常一樣想抱抱她,可是她下意識躲了躲,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們要結束了。過了沒多久,她果然提了分手。”

莫文蔚有一首歌叫《他不愛我》,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牽手的時候太冷清,擁抱的時候不夠靠近”。

愛意很難隱藏,不愛也很難偽裝。

那個人對你有多麼特殊,就能證明有多麼愛你,反之手機不願意讓你碰,介意你喝過吃過的東西,一擁抱就想離開時,生理上的不

接受證明

了心理上的不喜歡。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沒什麼是本來就該屬於你的,所以失去的時候稍微難過一下就好。”

我們都會渴望自己愛上的人,也能愛上自己。

為了尋求兩情相悅的感情,不少人寧願付出許多,等待很久,但感情這件事,不是一個人努力就夠了的。

當一個人不愛你時,你的關心對他而言是打擾,你的付出對他而言沒有意義,倒不如早點放手,還給彼此自由。

好的愛情,永遠都需要雙向奔赴。

—END—

心理學:你愛的人不愛你,其實很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