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存在主義哲學說:存在是為了自由,而自由源自選擇。所以才會有我選擇,我自由,我快樂。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選擇,只有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個人才算活過。

可見選擇對生命何其重要。

而選擇的背後是什麼呢?選擇的背後是決策,而決策的背後是認知。認知就是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做過的事。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努力是在你有了夢想或者意願之後,瘋狂的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成就、成功的過程,持續不斷的堅持就好。而方向錯誤以後,努力就會變得暗淡無光、蒼白無力。

選擇的過程,是分析、判斷和決策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卻也是在考驗認知、思想、格局、智慧和豁達的過程。而努力最需要克服的就是堅持,所以選擇的難度遠遠大於努力的付出。

人生只有在正確選擇下的努力才變得更加有意義。再次體現了選擇是責任和結果的擔當。

因為沒有選擇的埋頭苦幹,如同西漢劉向的南轅北轍故事,越努力離目標越遙遠。錨定了方向的努力變得尤為智慧。

所以努力拉車之前的方向就變得舉足輕重,而方向的把控之所以更難,底層邏輯是對認知高度、視野寬度和格局深度的要求,也就是讀書、識人和做事能力的要求?這些元素恰恰是人們一生在苦苦解鎖的奧秘。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選擇難度遠遠超出努力的具體原因如下:

01.學習的年紀放飛青春,讀書太少

人性使然,在讀書的年紀,由於人生閱歷稀疏,教養失職,孩童荒廢了珍貴的讀書時光,錯過了書籍裡的黃金屋和顏如玉,情感體驗自然也會匱乏。

而思想的成長恰恰來源於充沛的情感體驗,所以時間雖然在走,生理年齡在長,唯獨心理年齡原地踏步或者緩慢爬行,認知的更新從何談起?

所以,少年,對金錢可以慷慨;對物質可以慷慨;唯獨不能對時間慷慨,因為時間走了不會再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所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要惜少年時。

好好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毋庸置疑,讀書也是最燒腦最痛苦的事,試想上坡路哪有不費力的?那是因為我們正在變好。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人生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而能夠更好應對當下,舒心活在當下的前提是:認知不斷更新,選擇的資本、決定權和正確率才更有保證。

02.好奇心成長期,沒見過世面

一線城市的孩子和三四線城市或者小縣城抑或者農村城鎮偏遠山區的孩子比,視野呈梯田分佈。一線城市的孩子,站在資源資訊的最前沿,享受著豐富的感官衝擊,體驗著科技帶來的震撼,讓視野無限馳騁在知識的結晶裡。

而城鎮農村甚至偏遠山區的孩子,眼界就被圈在了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裡,見識短,體驗少,感受匱乏,沒有好奇的點,無法引起思考,自然沒有探索的慾望,於是在無盡的時間裡,最多

只能做著

井口大的人生夢。

認知也在這種淡如水的日子裡變得寡淡無味。在高認知的人面前,選擇的正確率更低。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03.做過的事少

由於成長環境,教養模式的差異,會帶來能力和性格的偏差,自信的人,因為喜歡嘗試,所以不斷精進。

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就事論事,進行內規因,不去泛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去積累經驗。從而蓄勢待發,準備重新上路。

相反,自卑的人卻是不斷逃避,疏於探索;因為缺乏經驗,不給自己反思覺察領悟的機會,能力和認知也是停滯不前;兩種狀態下的思維模式,註定了認知視野格局的差距。

面對選擇時,由於底層邏輯不同,決策的難度和正確率自然有差距。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正確的選擇需要有知識的積累,認知的更新、寬廣的視野、夠高的格局做支撐,還需要智慧、通透和豁達的品質做輔助;

當我們有了淵博的學識,寬的視野和高的格局時,配上我們的智慧與豁達,自然也擁有了努力需要的堅持,努力需要的堅持品質知識具備選擇能力下的附屬產物。

積累知識、豐富經驗、和諧關係都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意志力的馬拉松過程,而選擇是在這樣的基礎下才能具備的能力,所以成功的路上才不會擁堵。

心理學:人生中的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難?為什麼?

願我們都能擁有夢想,並具備選擇的能力,還能不斷地堅持,向著太陽初升的地方一路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