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大多數人在人世浮沉中,並不瞭解未來是自己造就的,他們在工作中喜歡幹到哪兒算哪兒,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而少數有卓越成就的都是瞭解自己追求什麼,並且有完整計劃的人。這些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要如何獲取。所以說,一個人只有先有目標,才有成大事的希望、才有前進的方向。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目標的設定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是沒有目標,我們就永遠不曉得自己該往何處去。生活要是沒有了目標,就只能一成不變地延續著,我們就會像行屍走肉一樣,生活沒有追求,迷失在茫茫人海中。說得更直白一點,沒有目標就像花了一堆時間在規劃婚禮,卻從沒打算結婚一樣,我們所做的一切到頭來都是一場空。還有些人更糟糕,老是誤將短期的計劃當作是目標規劃。比方說,老在計劃著假期要到什麼地方去玩,但卻不為生活做點實際的規劃。對於這種人而言,生活只是由假期來做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切割。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人生的快樂就隱藏於我們的一切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們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毫無目標地生活,到頭終究會成為一場空。所以,在行動之前,請先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事實上,過去或現在的情況並不重要,將來要獲得什麼成就才最重要。除非我們對未來有理想,否則做不出什麼大事來。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在筆者單位有一個22歲的員工,因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他跑來對我說:“楊老師,我對我現在的工作並不滿意,我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是: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然後再回到學校去讀書,然後出國旅遊。可是,現在的工作,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滿足不了,我還渴望什麼呢?”這位員工講到這裡,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於是我問他:“如果你現在對工作不滿意,那麼,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我也不知道,所以我才向你請教。”這位員工講到這裡想了想說,“我想去從事銷售,可是我沒有信心;如果不去呢,又覺得做銷售工作非常的賺錢。”“那你認為你做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呢?做銷售你就能適應嗎?”我接著問,“我現在想明白,你生活的目標是什麼,你最需要實現什麼?”“我…我…我也不知道,”這位員工回答說,“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沒有考慮過你剛才問的這些問題。”“如果讓你選擇,你想做什麼呢?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我對這個話題窮追不捨。 “我真的不知道,”這位員工困惑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競喜歡什麼,我從沒有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我想我確實應該對自己要重新認識了,應該對自己的目標有所樹立了。”“那麼,我給你提個建議吧,”我接著說,“我想你應該向公司領導申請給你換個工作崗位。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個部門。你對去銷售部還猶豫不決,去開發部還琢磨不定,你不知道該幹什麼工作,對將來的工作沒有信心。那麼,現在就要去做兩件事:第一、看清楚你要的是什麼,而大多數人從來不知道要這麼做。第二、要有必須為成功付出代價的決心,然後想辦法付出這個代價。如果你能做到這兩點,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我最後和這位員工一起進行了徹底的分析,並對這位員工的性格做了測試,我發現這個員工對自己所具備的才能並不瞭解。於是我對他說:“你有成功的機遇,但卻因為種種原因破滅了,許多成功者當年有奮鬥也曾失敗,他們一直感激那一天,是失敗給他們打開了成功的大門。你長得不吸引人,但卻具有屬於自己特長的地方,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能力,超過你的同事,超越你的理想,這些並非徒勞的信念。如果你想無所不能,那就具備無所不能的信心吧!”對這位員工說完之後,我同時也深深地明白,對每一個人來說,前進的動力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多麼令人厭煩,只要他們設法全部按時完成。在工作中竭盡全力,不斷給自己打氣,就一定能獲得成功一因為沒有什麼困難能擋住我們前進的腳步。所以說,一個人若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就不會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只有當我們樹立了目標,並計劃著如何實現它的時候,才可以把一個具體的目標看作是一個可行的路線,不管在這條路線中將會遇到任何困難,我們都會去克服。因為此時在我們看來,任何擺在面前的困難都不是困難,我們不管遇到多少麻煩,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把阻擋在路上的絆腳石當作鋪路石,繼續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別讓拖延症毀了你》找準目標等於成功一半

亨利福特說:“所謂的阻礙,就是你把目光從目標移開時所見到的醜惡東西。”一個人找到目標,就好比是找到了開發自我潛能的工具,這是釋放自我能量的關鍵,不論我們付出多少,只要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就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個人沒有目標,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終點。那些成大事者,非常善於在行動之前,透過自己的思維和判斷來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力發展的目標,因為在他們看來,找準目標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宣告:文章摘錄自書籍《別讓拖延症毀了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