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書|《人生困惑20講》:人生問題多是心理問題

讀書|《人生困惑20講》:人生問題多是心理問題

《人生困惑20講》

遲毓凱 著

湛廬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8月出版

為什麼長大後的錯,我們都愛怪原生家庭?如何輕鬆愉快地擺脫壞習慣?每天都過得很壓抑,如何才能開心起來?面對難以拒絕的事,如何妥當地說“不”?每個人在面臨人生的困境、抉擇、低谷以及日常問題時,往往都希望看看“智慧長者”們會怎麼說、怎麼做。本書作者針對當下人人都關心的那些重要又日常的問題,精心挑選了20位“頂流”心理學家,在對他們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和生平軼事的詼諧講述中,為讀者找到解決愛情、職場、養育、社交、心靈等方面人生問題的良方。

>>

內文選讀:

童年的不幸真的毀一生嗎

弗洛伊德的童年與觀點

提起童年經歷,一位繞不開的心理學大師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當年,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療中發現,許多人在成年時期出現的問題,往往和自己的童年經歷有關。那麼,二者之間真的有聯絡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與成年時期的人格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呢?精神分析學派善於分析,既分析別人,也分析自己,而且分析起自己來一點兒也不客氣。根據自我分析,弗洛伊德認為,他對父親的感情很複雜,又愛又恨,大抵源於他對母親的依戀。

隨後,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這一概念,認為所有兒童在發展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體驗到這種強烈的“戀母仇父”情結。如果這種情結未能得到很好的疏解,就會影響未來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進一步強調,成年人的人格缺陷往往來自不愉快的童年經歷。童年經歷對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可以說“童年不幸毀一生”。後來,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卡倫·霍妮則直接歸納出了父母的幾大“基本罪惡”,包括冷漠、不守承諾、偏愛、羞辱等。

總之,自弗洛伊德以來,有關童年的重要觀點都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過得不好,那他這輩子都要受影響,而且基本沒有改善的可能,所以人要重視童年。弗洛伊德的“童年經歷影響一生”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且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近幾年,這種觀念捲土重來,而且帶來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原生家庭。

讀書|《人生困惑20講》:人生問題多是心理問題

原生家庭中弗氏觀點的傳承

所謂“原生家庭”,說的是人出生後養育自己的那個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人進行情感和經驗學習的最初場所。成年、結婚以後,人會和愛人及孩子住在一起,這個家庭就不是原生家庭了,而是“新生家庭”。

心理諮詢相關領域的人對原生家庭的談論尤其多。對一般人來說,童年和原生家庭是緊密聯絡的。弗洛伊德的“童年決定論”深入人心,所以在原生家庭的語境下,許多人認為自己的問題源自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下面這種認知:我今天的不幸婚姻是我父母當年不幸婚姻的再版。原生家庭問題直接進入了我的新生家庭。很多人都會這麼理解自己當前的不幸,彷彿原生家庭有一種原罪,永遠脫不開。當然,也有人覺得原生家庭論是騙人的,屬於偽心理學。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所以,一個人的不良行為和父母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個“鍋”,原生家庭不背。

那麼,原生家庭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弗洛伊德提出後就流傳甚廣的童年決定論呢?

原生家庭的代際遺傳

作為一個人成長的最初場所,原生家庭的確會對人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大影響。許多科學正規化下的心理學研究雖然沒有明確地以原生家庭的名義展開,但也揭示了家庭環境對人的重要意義。

成長於“不良”家庭環境中的個體,其心理社會行為會受到影響,進而更容易產生情緒管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父親或母親的角色缺失,他們往往會比其他人表現出更明顯的性格缺陷;如果父母經常吵架,那麼孩子就會對戀愛和婚姻感到迷茫、畏懼甚至厭惡;如果父母提供不了支援性的、溫暖的家庭環境,而是以拒絕或冷漠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容易出現反社會行為,包括婚戀中的暴力行為。

讀書|《人生困惑20講》:人生問題多是心理問題

原生家庭不僅會對孩子的社會情感生活產生影響,如影響他們的戀愛生活,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婚後生活。一項針對4000多名兒童的成長追蹤調查發現,童年時期,如果父母的婚姻關係痛苦或婚姻破裂,那麼這些孩子將來在青春期出現抑鬱、焦慮的風險就會增加;此外,父母解決衝突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傳遞給子女,子女會在自己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中複製這種模式。也就是說,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甚至可以一代代傳下去。

絕非事情的全部

原生家庭對個體成年後的影響毋庸置疑,這是不爭的事實,相關研究案例也不勝列舉。但是,這絕非事情的全部真相。從理論上來說,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卡倫·霍妮雖然也痛斥了父母的罪惡對孩子的影響,但她反對弗洛伊德的童年決定論。她認為,人格的形成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很大影響,而且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積極成長的內在力量。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大多數年輕人在成年後離開家庭,之後的自我塑造更多的在於他們自己的努力。原生家庭的力量雖然很強大,但個體的自我塑造才是最終的決定力量。

原生家庭論說出了一部分事實,即原生家庭對人的成長的確有影響,但作用有限。它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過去的是與非,但它並不是一把尺子,無法衡量今天的因與果。

作者:遲毓凱

編輯:袁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