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中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總會犯錯,在遇事犯錯後,是將責任推脫給別人?還是常思己過,先從自身找原因?

人生之路,每個人都揹著兩個包袱,一個裝著自己的過失,一個裝著別人的過失。

可很多人常常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胸前,一低頭就能看到,把自己的過失背在身後,輕易忽略。

做人最忌諱的,就是總挑剔他人的過失,忘了自己的責任。

反之,有一種高階修養,是自省自躬,有擔當。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善自省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善自省

人這一生,境遇各自不同。

有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智慧,心性澄明,如山川河嶽般廣大而寧靜;也有人混混沌沌,只漲年齡,不長心智,多少年過去也毫無長進。

一個人,想要提高自身的修養,那麼,他就需要時刻去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能夠更加完善。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李世民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盛世君主,在位時,國家興旺發達,百姓安居樂業。

這與他善於聽從他人的批評和見解,時刻反省自己有很大的關係,歷史上魏徵就曾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在對太子李治教誨時更是強調:“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貞觀之年擁有如此景象,與李世明時刻自省密不可分。

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照得失”。

小人總認為犯錯的是別人,君子則常常反省自己的過錯。

越是無能的人,越是愛挑剔別人,習慣性從外部找原因,掩飾自己的過失。

而對自己多一份審視,對他人多一分理解,是植根內心的修養,更是不可多得的智慧和格局。

《論語》有言:“小人無過,君子常錯”。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善於自省,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不推責

意思是說,推諉自己的過失,掠取別人的功勞,這是小人的行為;掩飾自己的過失,誇大自己的功勞,這是普通人的行為;把好處與功勞推讓給別人,這是君子的行為;分擔責任,承擔過失,這是成就高尚品德的行為。

對待功勞和過錯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行。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不推責

曾國藩說:“諉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誇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在最後掩護。

將進城門,他一面鞭打馬匹,一面說:“不是我大膽殿後,是馬匹不肯向前跑”。

對此,孔子給予高度評價,說孟之反“功不獨居,過不推諉”,這是做人的美德之一。

大將馮異為人謙恭退讓,不去誇耀功勞。

每逢行軍宿營,眾將往往聚在一起,自表戰功,有時因爭功而相持不下。

馮異每次都默默躲在大樹下面,不言不語,軍中都叫他“大樹將軍”。

馮異不爭功、不炫耀,深受將士們愛戴。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爭功、不諉過,不但功勞不會跑掉,還會贏得人們的讚譽,獲得比功名還寶貴的東西。

有句話說得好:欲為大樹,莫與草爭。

欲要成就美好的品德,就不要斤斤計較,不要為名所縛、為利所惑,也不要為過失逃避、為失誤辯解。

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工作都是系統工程,需要眾人齊心協力來完成。

有了功勞,個人絕不獨佔,而要與大家分享,把榮譽讓給出力最多、幹活最拼、公論最好的人;有了過錯,也絕不能只想著撇清自己,是自己的問題一定要認領,該承擔的責任一定要承擔。

《論語》有云:“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後漢書·馮異傳》記載:“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只有這樣,才能知錯即改,提升自己,贏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援。

大海之所以寬廣,正因可以包容世間萬物;峭壁之所以能夠巍然挺立,正因它無慾無求。

一顆珍珠的成長過程十分艱辛,當沙子慢慢進入蚌殼中時,蚌會感到極其不舒服。

若它抱怨並無法與沙子和平共處,那麼蚌可能會死亡,沙子也會永遠被困在蚌殼中。

若它包容沙子,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友好相伴,一顆美麗的珍珠就會由此誕生。

做人亦是如此,心寬一寸,路自會寬一丈。

《左傳》:擔當,是一種高階修養

歷史上,曾國藩曾提過令自己記憶深刻的三件事,一是考試時被主考官當場指責,說自己的文章狗屁不通,連秀才都中不了。

二是初次帶兵打仗,最終慘敗而亡,羞愧跳水自殺被同僚所救,回去後遭到了別人的斥責和恥笑。

三是兵敗還遭被俘,在其他將領的幫助下脫逃,但很多官紳卻幸災樂禍,絲毫不曾關心他的生死。

多年後的曾國藩,最終成為晚清一代重臣,且身居高位,但這些事依舊讓他難以忘懷。

但他從未打擊報復過誰,相反,還提拔了其中一些人。

他深知若是將仇恨裝進心中不及時清理出去,人生也會只剩下仇恨,毫無幸福快樂可言。

寬恕人

人生路上,寬容他人便是善待自己,心懷寬容,才能使自己更加快樂。

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

發洩憤懣,只會使自己陷入黑暗之中,而寬容,才會使自己的內心充滿快樂。

寬容是一味良藥,寬恕別人的同時,也解脫了自己。

寬恕人

一個沒有擔當,只會推卸責任的人,註定走不長遠。

人這一生,想要有所作為,就要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

少指責他人,多審視自己,敢承擔責任,做人清醒,行事坦蕩,無愧於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