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的“通心力”從哪裡來?

通心力”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通心的黃金三要件”,進行有效溝通,知彼知己,取得雙贏,甚至多贏的能力。“通心的黃金三要件”,簡單說是指“清晰自己”、“換位體驗”、“有效影響”。

通心,是一種很奇妙的事情,“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為什麼一個人竟然能夠透徹理解並且打動另外一個人的心,而且對他產生積極的效果呢?

人的“通心力”從哪裡來?

人為什麼能夠做到通心?

人的通心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通心力可以看成是每個人都具有的“類本能”,或者說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潛能。

所謂“類本能”是馬斯洛所創造的一個概念,英文原文是“Instinct-oid”。由Instinct(本能)後面加一個字尾oid構成。字尾oid的含義是類似的、相像的、相近的。他創造這個詞,原來是為了表達人的基本需要的性質。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認為它們是類本能的。類本能的含義是指人的某種性質、能力具有先天的人種遺傳的因素,但其表達又取決於後天社會環境的條件以及個體自身努力的因素。越是低階的需要,其本能的性質越強,滿足可塑性越小,類本能的性質越弱。例如,人的生理需要。人對食物的需要。越是高階的需要,其本能的性質越弱,類本能的性質越強。例如自我實現需要。

人的“通心力”從哪裡來?

類本能與本能相比,遺傳的決定因素比較弱,它只是類似於本能而已。所謂本能,則是指人先天就會,不需要學習的能力。例如,人的手遇見火以及燙的東西,會自動縮回。這種能力,不需要學習。人的類本能與本能有相同的地方,即它有先天決定的因素。但它又有與本能不同的地方,即它需要在後天的環境裡模仿、學習、鍛鍊。例如,即使是人對於食物的需要,也具有一定可塑性。人儘管天生就會咀嚼,但怎樣用餐,用筷子還是用叉子等,卻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在食物的選擇上,也大受文化的影響。

那麼通心力呢?

我以為,完全可以借用馬斯洛的“類本能”的概念,認為通心力是一種類本能。顯然,嬰兒被生下來以後,是不會照料自己的,不會作為通心者主動與人通心的。他們甚至辨認父母都需要一定時候。關於“通心力”但生理基礎,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科學研究動態,即神經生理科學家們的發現,人腦中有一種叫做“映象神經元”的細胞在起作用。映象神經元正在成為研究的熱點。有些研究者甚至大膽地斷言:映象神經元之於心理學,猶如DNA之於生物學。

人的“通心力”從哪裡來?

人類的通心力最早可以出現在什麼時候呢?我有以下的觀察、瞭解和思考:

我認識一位女性,她有一位女兒, 聰明、伶俐、可愛。這位女性的婚姻很不幸,在懷這個女兒的時候,就在和自己的丈夫鬧離婚了。後來,孩子兩歲另八個月的時候,他們離婚了。離婚後,她萬念俱灰,準備自殺,已經寫好了遺書。小女兒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一天,當母親正在哭的時候,她走過去:“媽媽,你要堅強,大家會幫助我們。你養我,我養你。”女兒的話,使母親十分驚訝。她從此振作起來,全力培養這個孩子。孩子後來在全國兒童歌唱比賽中獲獎……這裡的

“你養我,我養你。”是當時她作為幼兒,所能夠表達出來的語言,它的意思是“現在你養我,以後長大了我就養你。”

無獨有偶。大概是2005年,我在中央電視臺12頻道看了一個節目。該節目講述了河南一位保險員的故事。

這位保險員也是一位離婚的婦女,帶著兩個孩子。一天晚上,她接到一個電話,說要買保險,但見面的地方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夜色朦朧,但為了不錯過機會,她還是去了。準時到了那個地方,卻不見人影。忽然手機響,請她在周圍仔細找找。她注意到有小孩哭聲,才發現地上有一個包裹。開啟一看,是一個殘疾女嬰!再打電話,已經無人接聽。她只好將女嬰帶回家中。這一養就養到了兩歲多。由於家庭負擔太重,在找到另外一個可靠接受者後,她準備將女孩送出去。女孩看來明白一切,一天,她走到保險員面前,用還不是流暢的話說:“媽媽,不要把我送出去,我會做飯,可以幫助你做飯,你生病,我給你端開水……”保險員一聽,感動得流淚,打消了將其送人的念頭。

這兩個故事可以說都敘述了一個完整的幼兒的通心行為。其中的幼兒,她們透過應該還是不自覺的(甚至還是懵懂的)清晰自己、換位體驗,最後達到了有效影響。它們說明,幼兒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可以做主動的通心者,做到主動通心。這是由於,在某些環境條件下,壓力使他們通心力這種“類本能”以及潛力很早地就受到激發,得到開發。

最近二年,我對研究嬰兒心理學頗感興趣。我所瞭解到的 一個情況,顛覆了我以前的看法。一個11個月大的嬰兒,還沒有學會說話,但已經有了“通心”的跡象。這個嬰兒十分活潑,喜歡各種新奇的東西。他的父親一次用頭去碰他的頭 ,他馬上開心地微笑,後來,父親又去碰了他幾次,每次都照笑不誤。可是一天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當父親用頭去碰時,他立即把頭轉開,碰了三次,父親都沒有碰著,但嬰兒在轉臉之後,卻露出了開心的微笑。仔細推敲,該嬰兒的這行為包含了完整的“通心的黃金三要件”。他預知父親會用頭碰他,並且開心;他決定開一個玩笑;他成功地完成這個玩笑。——這也是嬰兒的幽默感的一種體現吧?

人類具有“通心力”的類本能,其他動物呢?它們透過訓練,是否可以作為主動通心者,與人類通心?這是有趣的問題。越是高階的動物,越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雞、兔子等動物恐怕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訓練出主動通心力的。猴子、狗、貓等動物呢?我的看法是,不排除它們有這種類本能,不過,它們是非常、非常弱的。既然有,就可以訓練。也許有人會有興趣來做這種實驗吧。據說,國外曾經有人養過一隻貓,它在晚上房屋失火的時候,跳到主人床上,把主人吵醒。也許它是感到恐懼,想吵醒主人而已。即便如此,已經顯示出它的一定的溝通智慧。

幼兒、甚至高階動物,尚能夠表現出一定通心力,那麼成年人就不在話下了。通心力是人類的一種寶貴的潛能。成年人如果有一定壓力、動力,有意進行鍛鍊、訓練,通心力可以得到迅速提升。

有的成年人通心力不發達,與成長的環境有關係。其原因包括父母過度溺愛,過度保護,或者過度缺愛等。這些情況都可以透過心理調整解決。

在全人心理學·通心工作坊上,有大量的多種通心力練習。

從人格三要素理論看,通心力是人類的基礎心理素質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三者協調作用,所發展出來的一種複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