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讓事情過去,讓壓力過去

讓事情過去,讓壓力過去

生活中的壓力,一部分來源於現實世界,另一部分,來源於內心世界。它們偶爾間錯開來著,但很多時候,它們並行出現。

有些事情還沒去做,壓力已經來了;有些事情做了沒做好,壓力感還在。

要讓壓力過去,先得讓事情過去,從現實世界中過去,從內心世界過去。

有時候,原本很小的一件事,它給了你壓力,還沒開始,你卻已經裹足不前,倒不是事情有多複雜,只是你內心的排斥感,給自己施加了壓力。

於是,你拖著,希冀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才著手面對。卻發現,

等待沒有邊界,那小問題逐漸蔓延成了大問題。

一開始,或許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後來變成手機殼那麼大、一本書那麼大、一臺電腦那麼大,接著,或許成了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面牆、一座房子、一座山……

問題複雜到你終於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你才恍然大悟:哦,必須馬上解決了。

這時候,你卻不得不發現,它已經變成了難題,你需要庖丁解牛般對問題進行解析:一座山、一座房子、一面牆、一張桌子……

像一磚一瓦蓋起一座房子那樣,再把上面的磚瓦一一拿下來

。你會發現,

其中一些物體,早已打上了歲月的烙印,有些已經變成鋼筋水泥的混合物,相似難辨。

你想慢慢來,卻一不小心觸及了某個支點,一座龐然大物,頃刻倒塌、摧毀。

是的,

垃圾(問題)堆積得越高(多),越容易坍塌。

你開始後悔,為什麼不早點解決問題呢!為什麼不在問題還不是難題的時候,就把它從待辦事項中划走呢!

人生是這樣,慢半拍,慢著慢著,就不著邊際了。

讓事情過去,讓壓力過去

另有些時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你不屑一顧,不耐煩,敷衍,匆匆忙忙地完成。

事情看似過去了,卻沒有真的“過去”。

疏漏產生,問責,這個事情又回到了你這裡,你不得不花費同等或雙倍的時間去“返工”,直到問題被徹底解決。

用心與不用心,差別真的好大。

你發現給自己埋了好大的坑,你以為你走遠了,那個坑卻在你來時的路上等待。

作家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的生活》一書中說:

“我經常有那種感覺,如果這個事情來了,你卻沒有勇敢地去解決掉,它一定會再來。生活真是這樣,它會一次次地讓你去做這個功課直到你學會為止。”

深以為然!所謂成長,就是從直面問題開始,從解決問題繼續,到很好地解決問題完成,這樣一個“閉環”的過程。

中間若有某個環節出了差錯,那個空缺會一直在,直到被你發現並及時彌補。

能一次做好的事,哪怕多花點精力和時間,也比二次返工更高效。

有些事情做了沒做好,這個壓力就伴隨著你,直到你做好為止。

木心先生有句更為詩意的表達:

“有些事情還沒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沒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讓事情過去,讓壓力過去

一旦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沒什麼好煩惱的了

,人生無非就是頂著壓力前行,不是這樣的壓力,就是那樣的壓力。

讓事情過去,讓壓力過去,不是逃避,不是敷衍,而是認認真真地面對、分析、解決。讓它們真的“過去”。

經一事,便長一智。如此,再應對後來的事,就從容許多。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作者:驛路筆記 | 90後編輯、自由撰稿者,一個想要文藝到老的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驛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