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北蘇,心理諮詢師,專注婚姻與情感,用心打造每一篇情感專欄,帶你遇見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情感關係。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01

每個走進婚姻的人,都會無意識地帶著一個誤區:

婚姻是幸福的結局,走進婚姻後自己會愛伴侶,自己也會得到伴侶的愛。

為什麼說這是對婚姻認識的誤區?這其中忽略掉了很重要的一步。

婚姻幸福的前提是,這份幸福是需要經營的;在自己愛伴侶、伴侶也愛自己的同時,自己是要懂得如何智慧地付出愛的,並且也要能夠真正感受得到愛的。

正是因為把婚姻幸福想得太“理所當然”,把愛和被愛想象的太“應該”,婚姻才會更容易出現矛盾、失望和危機。

常常會在諮詢中聽到“他如果愛我,就應該在乎我”,“作為夫妻,他不應該懂得多為我想想嗎?”,“他怎麼不考慮我的感受,他這樣做不就是不愛了嗎?”

站在說話者的一方,好像的確如此,兩個人是夫妻,是帶著承諾結合的伴侶,對方應該對自己好,對方應該瞭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方應該看重且懂得滿足自己的需要。

站在夫妻雙方的角度,

一方有感受有需要,另外一方同樣有感受有需要,如果婚姻的要求是讓另外一方放棄或者妥協他的感受與需要,只有一個人滿足的關係就會失衡,就會埋下“隱患”。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02

走進婚姻的個體需要明白一點: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結合之後的兩個人仍然是自己,婚姻裡就有了三份需要,“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我們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需要被滿足的部分,婚姻關係也有需要被滿足的部分,這三部分都是不可被忽略的,這三部分又是需要儘可能去滿足的。

所以當婚姻中的一方在自我的需求上,過多地要求另一方給予滿足時,另外一方的需求就會被忽略、被壓抑,這與他對婚姻裡的需求發生衝突,他就會對婚姻開始有失望,他對婚姻的失望又讓他從內在開始疏遠伴侶與婚姻的需要。

這好像就要求婚姻裡的人不要向另一半索要太多,別拿出太多的“應該”要求對方,在給予對方一些空間的同時,還要去滿足對方的需要。

這又會讓自身很難接受理解,又讓自己對婚姻開始失望,也讓兩個人多出很多矛盾和距離。

這常常是諮詢中的難題,是很多來訪者想不通的地方,又是來訪者想不到方向找不到辦法的地方。

既想讓自己的需求滿意,又不能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既想讓對方對關係滿意,又覺得只有自己付出太委屈。

其實,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不在外在,不在如何讓對方轉變,不在如何讓自己轉變滿足對方,而在於

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03

回到第二段開頭提到的“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我們的需要”這部分,可以看見

每個個體在關係裡都有著自己的需要,這部分需要在關係中往往被外放到對方身上,這就是處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的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婚姻裡的人,需要學會為自己的需要與感受負責,要懂得並且試著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有三點好處:

第一

,可以讓個體在關係裡都更加的內求,不再過度地要求另外一方,給關係更多的空間,給彼此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第二

,可以讓個體內在更穩定更成熟,並因此讓個體以更好的狀態回到關係中,給關係注入更有愛的影響,讓個體與婚姻關係都去到更和諧的狀態。

在這個狀態裡,個體的內在與外在是一致的、是需求能夠更多被滿足的,是對關係有愛且滿足的;在這個狀態裡關係是和諧的,關係裡的另一方也是更容易被尊重且被滿足的。

第三

,可以讓個體更容易感受到愛,在同樣的關係裡更容易感受到幸福,也讓婚姻裡更多有愛的一面被發現,讓婚姻充滿正向的互動。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04

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常常真的沒有被重視的。

因為忽略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就總是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投注在別人身上,就會讓個體在婚姻裡總是陷入“

應該

”的困惑之中。

“他應該懂我,他應該在乎我,他應該為我想想”,在這些埋怨之前,都有著忘我的付出。

把自己的需要投注於對方身上,就會忘我地投入和付出,以為由此會換來對方同樣的愛與付出。

最後沒有得到期待的對待時,所有的失望也都會變成對方的不是,讓自身在指責對方的同時,也陷入無法自拔的委屈與埋怨中。

處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需要做到三點:

一,看見自己的存在,看見自己以獨立的身份存在於關係中;

二,看見自己的需求,自己能夠有意識關注和滿足自己的需求;

三,看見自己獨立的一面,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看見自己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陪伴自己,給予自己。

例如,如果自己是需要愛的,就先學會自己愛自己;如果自己需要陪伴,就做自己最好的陪伴者;如果自己感覺不被安慰和理解,就先自己給予自己安慰和理解。

連線自己對自己的愛、陪伴、安慰和理解,連線自己的內在,連線自己的力量。

學會“感受愛”,婚姻會因此而不同

05

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更和諧更親近之後,個體的狀態更穩定,個體在關係裡可以更多地感受到愛,這對個體自身、對關係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變化。

當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很親密、很被滿足,向外在投注的就發生了變化,從“索要”的模式變成“給予”的模式,即便是同樣給予愛,收穫的卻是給予愛帶來的溫暖和感動,而不再是不滿和抱怨。

當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很溫暖,充滿療愈時,個體的內在就會發生變化,從“失望”的模式變成“慈悲”的模式,同樣是在愛人面前,看見的會是他付出愛的部分、值得感恩的部分,不再是他做的不夠不好的部分。

與自己建立連線,就能夠做到“感受愛”,讓個體從一個在婚姻裡盲目亂撞的狀態,變成穩定又能發現愛的狀態,婚姻會因此而發生改變,會因此而變得不同。

建立與自己的關係,也會練就個體“

感受愛

”的能力,對自己的關注與看見,對自己的滿足與理解,會讓個體自我滋養,又會讓個體有能力去滋養伴侶,

讓滋養變成關係的主旋律,讓愛在愛的影響中越來越親密、和諧。

所以,想要給婚姻的幸福,想要婚姻給自己更多的幸福,就試著先與自己建立連線,學會且提升“感受愛”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婚姻裡幸福的動力源,讓婚姻更好,也讓自己更幸福。

幸福婚姻心理學

北蘇

購買專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