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30歲之後,我體會到了另一種孤獨

作者丨小朋

30歲之後,我體會到了另一種孤獨

30歲之前,我以為孤獨是很美好的,那時的我享受孤獨,享受那種安靜的美好,我喜歡鑽進自己的小世界裡,那個小世界是那麼的安全和自由。

為了追尋一個獨立的空間,我創業了,當然,其中原因還有很多。

這還要從孩子出生開始說起,生孩子之前,我的歸屬感還在上一家公司裡,那時的我從未想過離開。孩子出生後,我的精力大規模轉移,從那之後,歸屬感發生斷裂。在有了辭職的想法後,我第一時間告訴了老闆,我對她說:“我感覺自己像個老舊的東西,要脫落了”。

內心的哀傷,怎麼也表達不完。

這個時候的我,是那麼的渴望一個“家”,一個可以安放自己的地方,我開始滿世界“找媽媽”。

我買了一套房子,即便不能立馬住進去,但是為未來安一個家,我的心總算可以踏實一些。我成立了一家心理諮詢公司,從此安心做諮詢。

每當坐在諮詢室的時候,我的心能瞬間平靜下來。這個諮詢室,就是一個真正屬於我的地方。

兩年多過去了,我依然是一個安安靜靜的人。每天在諮詢室裡做做諮詢、寫寫文章、看書聽課,還是很自在的。

可是,一種現象的到來,打破了我的自在。

孩子渴望朋友,每當他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我是充滿羨慕的,每當他想找朋友而找不到朋友的時候,我比他還要孤獨。

除此之外,身邊的朋友、同學,開始漸漸遠離“我們的世界”,因為他們也開始有了孩子,他們也要為孩子築一個窩。

他們一個個的,都走了……

這個時候,我彷彿看見了自己孤獨的身影。我看到自己走在路上,腦袋裡面反覆出現一些疑問:“我和這個城市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啊?”!

我開始體會到了孤獨的另一種形式:

“以家庭為單位的孤獨”

這種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還要強烈。

有時候,我會想要不就回到家鄉算了,畢竟親人都在那裡。可是,我又知道,家鄉終究回不去了,我的歸屬也早已不在那裡。

也許,是時候要把根紮下來了。

30歲之後,我體會到了另一種孤獨

1、孤獨,也可以成為一種動力

孤獨,是一種隔離感。當我們感受到孤獨的時候,彷彿自己與世界無關,這種孤獨,是不那麼舒適的。

在我看來,舒適的孤獨,都還不是真正的孤獨。真正的孤獨,就像是你一個人走在荒漠裡,四處無人。這個時候,你多麼渴望有一個人出現,他能陪你走過這樣一段路。

在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時,我發現了一種現象,有些人在一個人的時候是處在“半死”狀態的,這種“半死”狀態的表現是,他會不想吃飯,不想做家務,他感覺到孤獨而又手足無措,精神沮喪。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嬰兒躺在嬰兒床上,周圍沒有成人照顧的那種死寂和絕望感。嬰兒哭啼著呼喊媽媽,可是他不知道他的媽媽什麼時候會給予他迴應,他感覺自己快活不下去了,他看著天花板,以及目光所及的一切,好陌生。

沒有養育者的存在,嬰兒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嗎?

我們無從知曉。

但是,有研究表明,對於靈長類動物來說,早期嚴重而持久的孤立,會導致孩子心理殘傷和死亡,這種影響直至終生。

最近兩年的孤獨,讓我體驗到,人的身邊是需要三類人的。

一類是“媽媽”,一類是“姐妹”,一類是“孩子”。

媽媽可以餵養和引領我們成長,姐妹可以陪伴我們玩耍,孩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對我而言,有了孩子,身上多了一份責任,也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接下來就是尋找“媽媽和姐妹”了,看到這些之後,我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找到同伴和領袖,而且,我找到了。

原來,真正的孤獨是可以成為一種動力的,甚至它可以讓一個人發展出其創造性。我想,

人無完人,其中意義就是讓我們彼此需要吧。

“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意義即是存在,存在即是意義。

30歲之後,我體會到了另一種孤獨

2、打破孤獨-找到歸屬

早晨醒來,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

他說:“好想有幾個優秀的朋友,能夠帶領我學習,在我遇到問題時有可以一起討論商量的人”。

這段話,不僅表達了我的渴望,也可能代表著千千萬萬孤獨的靈魂的渴望。

前幾天,我還在和朋友說,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大了,那種孤獨和脆弱感越來越強烈

。曾經我們因為無比渴望自由而走向獨立,然而自由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又會渴望能有人陪在身邊。

我們為何感到孤獨?除了存在本身就會有的孤獨以外,孤獨也在表達著一種渴望,這種渴望就是找到歸屬,找到同伴。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

擁有歸屬感,是人的基本欲求。

那什麼才是擁有歸屬感呢?

書中說:

“當一個人能在共同體中有自己的位置,並能體會到“可以在這裡”,也就是擁有歸屬感。”

其實,人的歸屬感,是體現在很多關係裡的,比如:我們既需要在家庭中感受到“可以在這裡”的歸屬感,也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還需要在人際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於是這個社會,會發展出各種小圈子,諸如媽媽圈、學習圈、旅遊圈、寫作圈等等。

這些圈子是用來幹嘛的?

不正是讓人找到歸屬感的嗎,這些圈子,都在不同程度地稀釋著我們的孤獨。

也就是說,

我們不僅需要一個人的獨處時刻,還需要兩個人的親密時刻,以及一群人的相聚時刻。

30歲之後,我體會到了另一種孤獨

3、孤獨的轉化,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一個人的獨處時刻有了,兩個人的親密時刻我也有了,我開始建立相聚的時刻。

在諮詢室裡沉靜了兩年後,我決定向外走了。

今年,我開始頻繁地見人。三個月都不出一次北三環的我,會打車幾十公里去見一位朋友。還有一次,我在諮詢室裡接待了兩位朋友,我們暢聊了整整6小時,我們彼此看見,相互滋養,要不是天黑了,嘴巴累了,腦子轉不動了,可能根本停不下來。

我感覺到我的世界開始豐富起來,不再只是黑與白,寧靜與喧鬧。而是,可以做到自主選擇的動靜結合。

我的學習,也不只是停留在書本和課堂上,在與每一個人真實接觸的瞬間,都是一場重要的學習。

感謝孤獨,讓我在安靜了兩年後,遇見了一個嶄新的自己。原來,我也可以是一個可以交朋友,可以和人談笑風生的人。

願未來,我們可以孤獨,也可以在穿越孤獨後相聚。

作者:小朋,二級心理諮詢師,一個走向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專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擅長情緒問題諮詢、婚姻關係諮詢、個人成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