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二刷《知否》,看到大娘子因為女兒如蘭被罰跪而去求盛老太太去跟盛竑求情的片段,有幾點感悟說說。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1。盛老太太極有分寸感,沒有倚老賣老。

面對大娘子的殷切,她並沒有顧著虛面子,而是直接婉拒,告訴大娘子,她不是盛竑的親孃,盛竑又是一家之主,所以她沒有立場去為了兩個孫女求情。

因為大娘子心直口快,聽不懂彎彎繞繞的話,所以

盛老太太對她說話都是直擊要點,且通俗易懂。

其次,她深知不要輕易去消耗她在盛竑心中的分量。對方礙於禮制而對她孝順跟對方是否真心實意對她孝順是兩碼事,

血緣上沒辦法跨越,但至少可以以德服人。

2。盛老太太知世故卻不世故。

所謂的世故不是像大娘子那樣,在為人處世上憑本能反應,而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她說華蘭跟不上伯爵候府的見識,這是輕易被人拿捏住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些插花品茶小妾拿手的東西雖然僅供娛樂,但是對於門第之家卻是錦上添花。

她在說這話的時候還在品香,到老還是在擺弄這些東西,但顯然成為了陶冶情操的藝術。這一方面也說明老太太聰慧,學東西容易上手,也活到老,學到老。

另一方面,她的這番見識說明,她知道這些才藝僅是裝點門面,用來錦上添花,而不是成為一種達到目的或是討好男人的手段。

她對於華蘭的評價是中肯的,而不是愛屋及烏,覺得自己帶出來的孩子就完美無錯。

包括她跟下人說,明蘭不過是四丫頭和五丫頭爭鬥的炮灰,讓她做做樣子,隨便跪跪就得了。

這些都體現了,她深諳遊戲規則,遵守規則,不去破壞規則,但是又不會被規則所限制,這才是真正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3。父母是孩子的明鏡,孩子亦是父母的明鏡。

知否裡觀眾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樣的娘養出什麼樣的女兒。

明蘭的親孃是衛小娘,她奉行的就是低調,凡事不冒尖,最好做個透明人,活著最大

所以,儘管明蘭有盛老太太撐腰,但她依然藏拙於巧,大智若愚。當然,我覺得她的智主要在於從老太太那裡學來和耳濡目染的。

這並不是說,衛小娘就不聰明,但她的眼界肯定沒有盛老太太高。因為她的出身和成長環境決定了她的人生觀。

她的信仰就是活著,至於怎麼活,如何有質量地活著,她不知道。

可以說,如果明蘭一生跟著衛小娘,她大抵只是低調苟且地活著,成為一個活死人。

而盛老太太,她從宅鬥中脫穎而出,靠得絕非僅僅是性資源的換取,或是雌競優勢。從她的言行舉止中可知,還有智慧和善意,以及格局。

所以,明蘭就是盛老太太教育的一個優質版本。小細節看在眼裡不在意,大事上果斷有魄力,抓大放小,拿得起放得下。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再看華蘭和如蘭。華蘭被自己母親和老太太都帶過,老太太帶的時間居多,所以她身上更多的是有老太太的真傳,即穩重和會盤算,顧全大局。

有大娘子的影子大就是覺得持家是重點,插花品茶是上不了檯面的。所以可能迫於老太太的壓力而多少學著點,但是不上心,用老太太的話說就是不成體統。

而如蘭呢,自小到大跟在大娘子身邊,性情則完全是大娘子的翻版,情緒擺在臉上,看誰不爽就直接懟。

大娘子家底厚,又是被疼愛長大的,所以她沒有那麼多宅斗的手段和策略。就大家風範的人家,大抵上還是以正道為主,教的主要是管家本領,宅鬥只是起到輔助,為了防止家宅那些作妖份子。

所以大娘子最在意的是當家作主的權力,而不是像林小娘深諳宅鬥手段。別說她宅鬥失敗了,就是成功了她也不會去總結經驗傳授給如蘭,因而也就不會想著怎麼去引導和教導如蘭,她就是這樣耳濡目染到如蘭的。

但好在,大娘子不使壞,根基還是正派的,所以如蘭也不知道所謂的栽贓嫁禍,借刀殺人之類的,充其量不過是靠一張嘴巴打壓人,偏偏又打壓不過。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但如蘭又不完全像她娘那樣“沒腦子”。她自小就和明蘭一處玩,多少還是會受到明蘭影響,尤其是後期明蘭在盛家漸漸有話語權後,她已經可以直接如蘭了。

如蘭的聰明在於貴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沒有姐姐華蘭那樣的本事和品性,因而選擇下嫁。但也不是隨便就下嫁了,而是挑選一個人品尚佳,肯上進的意中人。

因為憑藉孃家的家勢,她確實可以從優擇偶,離孃家又近,總能照應到她。

就憑藉如蘭這樣的出生背景——父親和哥哥在朝為官,母親祖上享太廟,姐姐妹妹嫁得好,能有自知之明真的太不容易了。

最直觀的就是墨蘭,她唯一的資本就是親孃受寵,她不過是被盛竑愛屋及烏而已。而她爹盛竑除了他自己,是誰也不愛的。所有的女兒在他眼裡都是為了盛家和他自己的利益鋪路的。

但是,墨蘭卻迷之自信。墨蘭其實是聰明的,但可惜一開始就沒有往正道上走。就她從小到大一直被林小娘灌輸的是雌競策略——嘴巴要甜,要諂媚,要裝軟弱,要栽贓嫁禍,要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攀附。

林小娘因為一直得勢,在她的經驗裡靠男人就從來沒有失敗過,她就覺得這是“傳家秘籍”,將此一五一十教給女兒,卻忘記了這不過是她個體案例。

前面說了,就是出身決定了人的見識和格局。林小娘也是,她是妾的視覺和身份,所以她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教導墨蘭成為一個大家閨秀。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她熟悉的是妾路,把吟詩作對、插花品茶,矯揉造作當成了雌競的主要手段,這也是觀眾說的,墨蘭整個的言行舉止就是一股風塵味,這種氣質林小娘確實當之無愧。

最令人吃驚的是,林小娘身邊的女使給她們出主意,偷偷去前廳看吳大娘子和她兒子,以後在其他場合見到了去攀附總不至於認錯人。

注意,這是在封建社會,閨閣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官宦之家尤其注重這些東西。所以,出這種主意就像現在我們慫恿別人去觸犯法律,去搶劫銀行之類。

林小娘身邊的人都已經是這種路數了,可想而知,墨蘭離正道是越來越遠了。很不可思議的是,她栽贓嫁禍成功後,竟然還能臉不紅心不跳地去揶揄自己的嫡母。

就囂張跋扈到已經拉不回來的那種感覺,看到這裡,其實我是痛惜墨蘭的,替她產生一股“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危機感。

生在這樣書香門第的官宦之家,母親受寵,她本可以成長得有格局點。但是這母女倆就一直在耗費她們的福份,不知足,貪婪,以為得到一個男人的寵愛就得到了天下,覺得一切都在她們的掌控中。

明蘭深受小公爺的喜愛,背後還有盛老太太撐腰,尚且知道門第嫡庶的鴻溝。但墨蘭就完全無視,心比天高,覺得某某王孫貴子連她身邊的丫頭都看不上,怎麼可能配得上她這樣的金鳳凰。

用如蘭的話說,四姐姐倒像是娘娘和公主,天下男人就儘讓她挑著。

所以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墨蘭就是那類假精明的人,在得意的時候她完全不願意收斂光芒,錦衣夜行她沒有那個格局去做到。

當然了,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沒有幾個人懂這個道理,更別說去做到了。

墨蘭的反應是普通人的本能,因此明蘭在得意時依然收斂光芒才是高人之舉。

《知否》盛老太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話說回來,從她全盤接受林小娘的教導時就知道,她的一生不會好過了。就林小娘遇到盛竑這麼寵妾滅妻的男人太少了,而且盛竑他本身就是因為小時候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了,因而才不分青紅皂白地寵愛林小娘。

與其說他寵愛林小娘,不如說是去彌補小時候的自己,把自己的那份缺失代償在林小娘和她的兒女上。所以說,林小娘用她個例去概括全部就已經大錯特錯了。

所以墨蘭一開始的宅鬥打開方式就不對啊,倒不是說要像明蘭或是如蘭那樣有自知之明,遵循尊卑貴賤才是對的。

而是看清現實,認清自己手中真正的籌碼對她才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因為只有這樣,遊戲才能玩到最後。這裡可明蘭。

所以墨蘭的一生她註定過不好的,就在高峰處得意時,她以為是一覽眾山小。在低谷時,她是耐不住寂寞和清冷,是會為了重回高峰而走火入魔的。

電視劇為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而洗白了墨蘭,但真實的人性是,墨蘭根本洗不白,就她最後發現,她母親教給她的那些全不管用,她就已經崩潰到不行。

但是,除了林小娘教給她的這些,她的認知里根本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因此只能一錯再錯,直到走火入魔。

所以,今天很多人說,如果父母自己混得不樣就不要去指指點點孩子的人生要怎麼來?保證教育,就是讓孩子走正道的教育就很好了。

如果我有智慧,那麼希望活成盛老太太那樣,隨心所欲不逾矩和知世故而不世故。如果沒有那個慧根,那就活成如蘭那樣有也行。

當然,我更願意活成我自己喜歡的樣子。

衛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