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的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俗話說“不過十五都是年。”

過了正月十五年才算正式過完。

“元”是第一的意思,“宵”指的是夜晚,元宵節就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對元宵節都特別重視。

元宵節又稱燈節,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會在這個節日裡出門賞花燈、逛燈市。

在賞花燈的同時,還有猜燈謎、擊太平鼓、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等熱鬧的活動。

可惜今年的特殊情況,街上沒有華燈,路上沒有行人,大家都在閉關修煉。

一起在詩詞中領略初唐上元節的盛況吧!

據說這首詩是蘇味道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詩歌比賽中的奪魁之作。

據劉肅《大唐新語·文章》載:

武則天時,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燈,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觀燈者人山人海。

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以蘇味道、郭利貞、崔液三人所作為絕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們早已淡忘,唯有本篇傳誦不絕。

蘇味道是何人?

蘇味道,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縣)人。九歲能詩文,20歲中進士,先後三度為相。

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

杜審言是何人?著名的大詩人杜甫的爺爺。

蘇味道的後人也有一個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人物。

那就是蘇軾。

蘇軾是蘇味道的第十一世孫。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

首聯描寫洛陽皇城端門燈火輝煌的熱鬧場面。

“火樹”是指樹上掛了許許多多的燈,大部分以紅色為主,就好像樹著火了一般,所以叫“火樹”。

“銀花”也是指樹上掛的彩燈和裝飾。

“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說洛陽處處如此。

元宵節端門觀燈的風俗與唐明皇的父親唐睿宗有關。

他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他總要很隆重的佈置和慶祝。

每年到正月元宵的夜晚,他就會令人扎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

唐玄宗開元盛世時長安燈市規模更大,燃燈五萬盞,還有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如今“火樹銀花”現在已經演變為一個成語,柳亞子先生《浣溪沙》第一句即寫到:“火樹銀花不夜天”。

“星橋”是一座名叫星津的橋,是天津三橋之一。

天津三橋並不在天津,而在洛陽。

東都洛陽,洛水從西面流經上陽宮南,流到皇城端門外,分為三道,上各架橋,南為星津橋,中為天津橋,北為黃道橋。

“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此處或以星津橋指代天津三橋。”

鐵鎖開:比喻京城開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取消宵禁,連線洛水南岸的裡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開啟,任平民百姓通行。

星橋是整個東都洛陽最重要的一座橋,這座橋北邊是皇城和宮城,也就是皇宮和政府辦公區,南邊是老百姓的生活區。可想而知,平常這座橋是戒備森嚴,不允許隨便出入的。“鐵鎖開”是說元宵節的晚上取消宵禁,連線洛水南岸的裡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開啟,任平民百姓通行。

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鎖上城門,禁止出行。

這是法律的嚴格規定,犯法會受到重罰。

因此如果你一不小心穿越回了唐代,是沒有夜生活的。

但是在上元節這一天,法律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

所以這條河這座橋上的鐵索都給打開了,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上街逛花燈。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頷聯從寫環境過度到寫人。

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達官貴人的馬蹄濺起飛揚的塵土;明月當空,照耀著人頭攢動的人群。

元宵節的這天晚上,人流如織,達官貴人可以騎馬坐車觀燈。平民百姓邊走邊看也是其樂無窮。

“明月逐人來”的“逐”字極妙,它把月亮擬人化了。

月亮好像也喜歡熱鬧,哪裡人多,它就也追逐著人們到哪裡去。

這一“逐”字就讓月亮活起來了,把元宵節這種歡快熱鬧的氣氛完全烘托而出。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頸聯寫遊人之樂。

“伎”指以歌舞為業的女子,即歌女、舞女。

“遊伎”指的就是邊走邊唱歌跳舞的表演的女子,大概類似於我們看到的遊行花車。

“穠李”語出《詩經》中“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這裡指表演的歌伎打扮得豔若桃李。

“落梅”就是《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有許多著名的詩篇中都提過這首曲子,例如李白《黃鶴樓聞笛》一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高適的《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可見梅花落是當時最流行的曲子。

試想花燈璀璨奪目,歌伎豔若桃李,還有流行歌曲相伴,是不是其樂無窮呢?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沒有宵禁的元宵佳節之夜也是有盡頭的,尾聯表達了人們對這歡樂時光的無限留戀之情。

“金吾”指的是金吾衛,是巡查有沒有人違反宵禁的專門掌管京城戒備的人員。

“玉漏”指的是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工具,即滴漏。

元宵節這種歡樂的夜晚一年中只有一次,所以人們都格外珍惜。

他們跟玉漏商量說:

玉漏啊,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時間啊,你慢一點吧!讓這歡樂的時光再長一點,再長一點。

這首詩不僅辭采華麗,描摹生動,而且對仗工穩,結構緊密,稱得上是初唐五律的典範。

《唐詩成法》說此詩寫“元夜情景,包括已盡,筆致流動。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結句遂成絕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