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中國的經濟坐上了高鐵,一路狂奔,人民的生活一躍上了幾個臺階,收藏熱潮隨之而來。在經濟已經繁榮了三十年的歷史背景下,穩步增長的收藏家群體現在數量已然十分龐大,有相關機構調查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有八千萬收藏大軍,筆者個人持懷疑態度,不過總歸數量是很龐大的了。

收藏,我們中國自古就有這個文化愛好,且非有一定物質基礎的文化人,玩不轉這個。收藏市場的繁榮,得益於強大的買家群體,在繁榮了這麼多年之後,自然有相當一部分買家群體出於各種原因,化身賣家群體,是以,專門提供古董變現服務的公司平臺就應運而生,且隨著賣家群體的壯大而迅猛發展。

自古至今,談及古董藝術品行業,懂行的都知道,這是“水最深”的行業,她不像買賣白菜般隨意、不像房產交易般透明、不像電器貿易般實在,一買一賣之間,無不充斥著極強的專業知識素養和人性洞悉能力,可以說,買賣之際,如戰場般你來我往、機關算盡,最後誰能笑傲江湖,全憑個人智慧與造化。

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度解析古董變現水深似海的那些套路!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鑑定界亂象

1:拍賣

這一個,相信很多的收藏家都經歷過的。由於古董與拍賣兩者的結合極度和諧,且大型拍賣公司不遺餘力的宣傳,很多天價的古董成交記錄深深地植入到了各收藏家的腦海裡。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具有衝擊性的吸引力的。在這樣子極具誘惑性的市場下,絕大部分的收藏家,當然也想讓自己手中的藏品取得天價拍賣成交紀錄,是以,就有很多的收藏家在並不瞭解拍賣市場的前提下,一頭撞了進去。

既然有如此多的並不瞭解拍賣市場的收藏家衝進了拍賣市場,那麼,作假拍的公司平臺,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當下這種資訊化大爆炸的時代,跨地區跨時空的資訊獲取實在太過簡單,所以,有真實的拍賣紀錄,就肯定有虛假的拍賣紀錄,網路世界的真真假假,有時真的不容易分辨。做假拍的平臺,就利用收藏家不懂拍賣市場的弱點,虛構出很多的拍賣成交記錄,往往利用境外註冊的拍賣公司來做虛假宣傳,因為這非常隱蔽,收藏家要去實地考察也著實不易,就自然而然地只能聽這些拍賣公司的一面之詞,與其合作,入套。

這種公司,往往是以收取客戶高額的前期拍賣服務費用為目的,實則公司根本就沒有任何買家,甚至在境外是否有其宣傳的這些實力雄厚的拍賣公司都成問題。我們且不說美國啦、韓國啦、英國啦、法國啦、德國啦、馬來西亞啦、新加坡啦這些收藏家根本無從考證的外國拍賣公司,就拿港澳臺地區來舉例子,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去實地考證的,由此即可以想象其他的境外公司是個什麼樣子。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香港是全亞洲最大的拍賣市場,成交額一直是亞洲第一,所以,香港就成了這些做假拍的公司最喜歡湧入的地區之一。且不說收藏家交了一大筆拍賣服務費用之後沒有去香港觀看拍賣現場,就算你去,他們也不怕。他們會租個酒店,安排一些“託”託坐在現場扮演買家(香港的親戚朋友,出場一次三百塊加一個盒飯,這是2014年的市場價),配合該公司什麼時候該舉牌就舉一下,純粹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喜劇(反正藏家的藏品是肯定流拍的)。這完全就讓藏家無話可說了,你不滿意,要鬧,他們就問你“我收你的服務費,現在有沒有幫你拍?拍了是吧,那不就結了,拍賣哪裡有保證肯定能拍得出去的?”,沒話說了吧。而其實,包含租酒店的費用,群眾演員的費用等等一切支出,前期收取的高昂拍賣服務費用,還能剩下起碼七八成,這不就盈利了嗎。

這還是算厚道的!!!不厚道的,是一層接一層的連環武功,更是叫人防不勝防!

首先,境外拍,藏家不在現場,那好,他們拿個圖錄回來跟你說,你的藏品成交了,一千萬,恭喜。當你正歡欣鼓舞打算收一筆鉅款的時候,突然生變。

“那個,買家是外國的,現在要帶東西出境,得交三萬塊出境費。”這就尷尬了,不交出境費,這筆成交鉅款可就不翼而飛了啊!交!

交完之後,繼續來電。“那個,買家不太放心,這樣,他說要在某某機構做個鑑定,如果是真品的話,馬上打款。因為藏品是你的,所以你要出鑑定費。”又尷尬了,交不交?不交這筆鉅款可就又不翼而飛了!交!

交完,要麼停止套路,跟藏家說藏品是現代仿品,要麼,再接著往下套路,厲害吧!

其實,拍賣,是一個非常適合古董藝術品交易的市場,在此奉勸各位收藏家朋友,一定要挑選大型的聲名在外的拍賣公司,遠離假拍公司,才不會被套路。

關於假拍,我們簡單做個總結,假拍公司的整體套路其實大抵如下所言,換湯不換藥。

即,聘請一個專家(大部分是包裝出來的)坐檯,看到藏品,不管是真是仿,都嘖嘖稱讚,然後報出高價吸引收藏家,之後由業務人員對接收取高額前期服務費用,最終走個過場,找個理由,總之無法成交。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拍賣亂象

2:私下交易

這一個,就更有趣了。拍賣,很多收藏家嫌太慢了,所以,提供私下交易的服務,就應運而生。

對比假拍,這種交易模式,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先說套路吧,我們先從最簡單的開始。

即公司業務員,聯絡收藏家,說其收藏品有人看上了,約好時間上門洽談。然後,收藏家來了之後,先讓公司的“專家”給狠狠讚美一通,開出高價,然後引薦給“買家”。這其中當然會經過公司幾層領導的砍價(製造真實現象),最終買家隆重登場。買家登場之後,又會挑三揀四狠狠地再壓一下價(繼續製造真實購買慾望),最終價格敲定,買家要求去某某機構做個鑑定,是真品就馬上打錢。收藏家這個時候往往入局,在經過前期“專家”的讚美、公司及買家狠狠地壓價之後,收藏家已經對於買家的意向深信不疑,這時候自然就要入套,為鑑定費用買單了。不消說,鑑定出來,肯定不到買家要求的那個年代(比如鈞窯,買家指明只買宋代的,檢測出來就說是元代的,買家自然就不掏錢購買了,收藏家也不至於意見太大,畢竟元代的也是古董嘛),由此,一場“私下交易”的局,完美落幕。

這是最簡單的,由此產生的環環相扣的套路,才是最讓人漲見識的。

如:前期工作相差不大,只是還沒到鑑定這一步。而是買家要求去哪裡哪裡上拍,買家約定到時會在那裡購買,並交數額不小的意向金以讓收藏家安心,而所謂的意向金,當然是交到公司手上的啦(其實壓根沒有交意向金),那麼收藏家需要為此支付的費用,就很可能變成拍賣費、出關費、鑑定費等好幾種費用了。

厲害吧,私下交易也能跟拍賣扯上關係,這已經是融通各路武功的前奏了,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其實,我們簡單想一下就知道,真正有實力動則百萬千萬現金拿來購買古董藝術品的買家,很有空?哪一個不是忙得恨不得一分鐘當兩分鐘用?隨便一個平臺搞個交流買賣會,就能在百忙之中、因為看到一張古董藝術品的圖片、就抽出時間來看未知真假的古董藝術品?

所以說,在此奉勸各位收藏家朋友,私下交易,大抵都是不太靠譜的,所謂買家,其實也是“託”罷了。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虛假鑑定

3:鑑證備案

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與時俱進且充分利用時事熱點的套路,筆者在耳聞之後,即佩服得五體投地。

鑑證備案,是來源於正規機構提出來的建議,旨在建立一個由一級二級市場連結的、主在針對當代畫家作品的真偽大資料庫。其本質是為了確保買家的利益,儘可能地讓畫家的每一幅作品都做到有序的傳承,從而讓買家能夠放心大膽地購買藝術品,其次,如果真的能夠建立成型,對於畫家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其作品能借助大資料的力量面向更為廣大的群體,針對更為精準的客戶,賣的價格更能接近其真實的藝術創作水平。

這個是鑑證備案的真實意義所在,目前來說,最為困難的,就是畫家資源的整合、後期作品流向的大資料管理,這一來需要有公信力的平臺來做支撐,二來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且收益的預計週期是比較長的。這種種因素導致的現狀就是,目前鑑證備案,還沒有什麼真實有意義的效果出來面向公眾。

然而,對於腦洞大開的套路公司來說,這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啊!

他們宣稱,鑑證備案是目前國家對藝術品行業調控的一個建議,要跟著國家走啊(先做政策包裝);然後,鑑證備案,就等於是給藏品做了一個“身份證”,從此就是有“身份”的藏品啦(引入新概念,讓你雲裡霧裡);還有,藏品擁有了“身份證”之後,就能得到全國的認可的啊(純屬吹牛,最多隻能在某個平臺的官網查到記錄);最後,得到認可之後,自然就有買家會來購買啦(吸引點放到最後)。

就這麼一說,貌似,真的有點道理啊!

那麼,就讓我們來揭開這個套路。

比較“厚道”的做法,就是開個公司,弄個網站,這樣就算是一個平臺了。至於平臺實力怎麼樣,說白了,不怎麼樣的,都是吹出來的。然後,用上面的方式大致給收藏家洗腦之後,讓收藏家帶著藏品過來做鑑證備案,收取幾千到幾萬不等的鑑定、備案費用。到頭來,其實就只是把藏品的圖片在他們公司的官網擺一擺,就完成任務了。

不厚道的呢?那就厲害了,又是一輪組合拳。看官且接著往下看劇情發展。

鑑證備案之後,有客戶來諮詢了,有購買意向了!(出效果了?)接著,當然就是面談了,面談之後,買家自然就對於公司這邊的鑑證備案不是“百分百”的信任的啦,接著就又要重新去做鑑定啦(已經做了鑑證備案了?不好意思,買家要買東西,當然只認他自己絕對信任的平臺,所以,再多做一次鑑定是必不可少的嘛),鑑定出來之後,自然就是沒有達到買家的要求的咯。或者,達到要求了,買家又要求去境外上拍了,接著重複上述的套路……

或者,宣稱有某些做藝術品投資的平臺跟他們鑑證備案平臺有合作,如果藏品透過鑑證備案,就能夠直接賣給這些投資平臺。然後,投資平臺又是重複上述的套路(投資平臺買東西更要謹慎啦,所以多做幾次鑑定是很正常滴、多上幾次拍賣包裝一下也是可以理解滴)……

這環環相扣的套路,簡直完美!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虛假宣傳

4:藝術品上市

這是這幾年迅速興起迅速滅亡的一個嶄新行業。

(瘋狂了兩年,被國家叫停多個文交所,之前最火爆的幾個都被叫停了,緊接著《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出臺,明確規定了未經批准,經營藝術品的單位不得將藝術品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以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我們知道,所謂的上市,即指首次公開募股,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藝術品上市、藝術品資產包上市的概念大抵相同,即把藝術品等額拆分成一定的數量,在文交所向投資者發放一定數量的份額供投資者認購,像炒股票那樣炒藝術品份額。(如價值一千萬的瓷器,拆分成一千萬份,則每份一塊錢,自由認購份額數量,以期隨著價值的波動賺取差價的行為)

這其實只是一個看起來相對“合理”的概念罷了,如果深究,其實並沒有什麼合理性,可以說,就是一個利用藝術品來做賭博投機行為的概念罷了。首先,藝術品是一個完整物,等額拆分,本就不合理,總不能把一件完整器大卸八塊一人一塊吧?所以又有了買斷機制,即單一買家所持份額達到一定的比例(如百分之七十),就可以有強制性地優先購買剩餘份額的權利,從而讓藝術品完整交割。這當然只是一種天方夜譚罷了,試問,你規定百分之七十,那我就前期先持有百分之三十一行不行?你想完整買斷,我就要天價行不行?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圓謊”性的概念規定罷了。據筆者瞭解,從文交所開始做藝術品上市至今,就沒有實物“真實”交割過。

當然,文交所的混亂現象,並不代表文交所就是沒有意義的產物,文交所的意義是非凡的。文交所的全稱是“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筆者認為,文交所產權份額化交易的意義,未來主要還是表現在“文化產權”這一塊,“藝術品產權”的份額化交易是難以實行且並不具備什麼意義的。因為“文化產權”,在投資過後,“文化產權”可以得到宣傳與運作,之後實現“文化產權”的升值(如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數字產品等等);而“藝術品產權”,在投資之後,其實很難實現升值,甚至由於藝術品的特殊屬性,等額拆分之後,由於其所有權變複雜,應該是反而對其價值有負面影響的。

所以說,文交所的現狀給人感覺混亂,其實也只是目前由於其屬新興市場,還沒有沉澱,沒有經過大浪淘沙,加上監管方面沒有專職機構,所以導致被一些投機人士利用這種概念,來大發橫財,導致行外人看這個市場就比較灰心罷了。我們還是要對文交所有正能量的理解和期待的。

說會藝術品上市,其實筆者剛才有稍微帶過說了一下,我們再詳細點從根上來解剖吧。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企業上市,是為了融資,融資是為了發展,發展實現企業增值,由企業增值帶來的證劵持有者的盈利。這才是真正的上市的意義所在!上市的意義不是把公司變成一千份一萬份來“賣掉”的!

然後我們看藝術品上市,藝術品上市,完全就是為了交易份額實現變現,那買家憑什麼來買呢?只能說看好這些藝術品未來的升值空間,然而這種虛偽的謊言,實在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藝術品可能會升值不假(僅可能),前期的鑑定評估是否客觀呢(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把藝術品等額拆分之後,變成了一件主權複雜的物品,這究竟是會升值還是貶值呢?若是真有心投資某些藝術品的,何不直接把完整器買斷下來呢?

如果說是價值極高的(比如古董類的汝窯洗啊、當代的曾梵志啊),普通收藏家玩不起的藝術品,所以要等額拆分給投資者投資,這更是睜著眼說瞎話!高價值藝術品,要實現升值變現,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拍賣!所以,我們知道,如果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哪個收藏家會拿到文交所去上市哦,直接拿去拍賣才能實現升值最大化啊!

如果非要說,有一些畫家,早期的作品不值錢,但是藝術天賦好,後期會實現升值,所以值得投資者來投資。這一點卻又反而印證了剛才筆者所說的一點,就是“有心投資為什麼不直接買斷完整品呢?”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這些畫家的畫也並不昂貴,隨便買個十幅八幅的,普通收藏家還是買得起的。放著完整器不買,去買份額,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

所以說,綜上所述,筆者個人認為,上市交易,就目前與藝術品的本質屬性來看,是不適合藝術品的土壤,有心人非要這樣來操作,當然是另有目的了。

最後,當然也是找慣例分析一下藝術品上市裡面的套路了。

首先,利用收藏家普遍不懂“藝術品上市”本質的前提下,大肆誇大宣傳,拿出一堆虛假資料,動則幾百倍的升值,讓收藏家把手裡的藏品帶過來上市。想要上市,那自然是要費用的啦,鑑定、評估、上市手續費等等,按照上市價格(約等於評估價)收取,這就是一筆巨大的費用了。至於能不能賣出去,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必要回答(誰買哦?)。

緊接著,收藏家,也可能會被這一堆虛假資料給弄成投資者,這就更可怕了。看著每天漲停,心動不如行動,投資!一投資,就真的套住了!筆者有接觸過幾個玩投資的藏家朋友,大抵經歷都相同,其實就是每天看著資料變化,根本變不了現!剛開始一開盤就漲停,繼續投入,到後期要割韭菜了,一開盤就跌停一開盤就跌停,完全就好像看著電影一般,根本沒有辦法做任何的操作。到最後跌得差不多了,也就這樣了。

要知道,文交所跟證交所,是完全不一樣的!證交所在境內只有兩個,資料透明,受證監會監管!文交所,可就不一樣了,起碼不下幾十個,各自為政,且沒有監管機構!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

搞笑圖片

其他的,相信也就不用多說了。

最後,給各位藏家朋友一個忠告,鑑定、拍賣一定要找正規機構,切忌被好聽的謊言忽悠,一定要時刻保持平常心,貪念一起,就被動了。

深度解析古董變現套路(拍賣、私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