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走進那雋永的文字裡,感悟生命的美好——讀張曉風《矛盾篇》有感

走進那雋永的文字裡,感悟生命的美好——讀張曉風《矛盾篇》有感

張曉風是臺灣當代著名女作家。1977年,張曉風時年36歲,就被臺灣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被譽為“華語散文最溫柔的一支筆”。

張曉風的散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在柔婉之外,又充滿力度和熱情;溫柔和剛勁,在她的文字裡可奇妙地融合並存。評論家因此稱讚她的文章:“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

讀過張曉風的多本散文集,《矛盾篇》這篇文章被收入多本散文集中。當讀完文章,掩卷之餘,內心總會久久被她的文字所衝撞、激盪。因為這篇詩性散文,在思想境界上尤為高遠、開闊,在文句上則特別具有剛柔並濟之美。

《矛盾篇》這篇文章包含了3個主題——相互矛盾的3個主題。第一個是“愛我多一點”和“愛我少一點”的矛盾;第二個主題是“渴望贏”、又“尋求挫敗”的對立;第三個主題是生命的“狂喜”與“大悲”。細細揣摩,這三個主題不正好對應人生的三大問題嗎?

“愛我多一點”和“愛我少一點”的矛盾

第一個主題反映了作者對愛情(或者是“愛”)的態度。她說,“我要整個春山的花香,整個海洋的月光”;作者對愛情充滿了熾烈的嚮往和渴望,她說她是“饕餮”,是“貪得無厭”的。

可是,她又領悟到“自我和大化”的統一,開始呼求“愛我少一點”——就可以更多地去愛其他值得愛、需要愛的人和事,她不再自私地索求愛,而是把愛過渡到了一種更寬廣的大愛中。

“渴望贏”又“尋求挫敗”的矛盾

第二個主題反映的是作者既渴望贏又渴望輸的矛盾心態。渴望贏是人的天性,正是有這種天性的存在,才推動人自身和整個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和前進。

但是作者又在尋求挫敗,她並不嚮往征服和凌駕,反而想將自我復歸位於零,能“更徹底地敗潰”。實際上,作者想尋求的,是能真正令她折服、讓她“承認自己的卑微和渺小”的人和事物,

生命的“喜”與“悲”的矛盾

第三個主題是生命本身內含的一種矛盾。對生命懷一份敬畏和感恩之心,就能從各樣的事物中體悟到生命的寶貴,人可以有明眸“辨雲識星”、聰耳“聽雨聞風”、慧覺“感春知秋”,這是多麼好的禮物,能讓人擁有生命的喜悅。

可是,生命終會終結,人的腳步只能在歲月長河中走過短短光陰,這是多麼沉重的生命的大悲涼。就在這樣的生命的喜悅和悲涼中,人行走著,感悟著這個世界和人生。

“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的詩性散文

張曉風的文字知性和感性並重,既有剛勁有力的詠志,又有溫柔唯美的抒懷,正如余光中對她文字的評價一樣,“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一些比喻,她是那麼自然地信手拈來,使用得又那麼貼切。

而且讓人覺得驚歎的是,在文章中,有時大段的文字都是這樣——如果讓我還像中學時期摘抄一篇文章裡面的優美詞句的話,怕是要把整篇文章都抄下來了。

畢竟是散文大家,在張曉風的書中,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可化為或凝重或優美或雋永的文字,畫面般一幅幅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隨著她的文字領略山水的詩情,感悟人生或大或小的哲理,也讓人的心中彷彿多了一個更寬廣、溫暖和有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