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認知改變,改變自己就變得容易

周圍同事要麼是211、985院校畢業的,要麼就是國外名校海歸。

刷短影片,看到同齡人已經當上了某公司的CEO,前幾天我還刷到了位元組跳動總裁發表講話的影片,好多網友在評論區誇獎這位總裁年輕有為。

於是我們告訴自己:不能再這麼渾渾噩噩下去了,該努力了,該看書就看書,該減肥就減肥,該幹啥就幹啥,甚至責備自己:這麼多年都白活了,啥也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趕緊改變自己吧,

利索地、立刻、馬上!

意識到自己必須看書了,去某個讀書平臺找評分8。5分以上的書籍,買完後第一章都沒看完,又開始玩手機了,刷各種短影片、追劇、看明星八卦。

看到自己肚子上的肉越來越多,意識到該減肥了,節食幾天瘦了2斤,看到別人吃了頓KFC,自己也去吃,白鍛鍊了,報私教課的幾千元也浪費了。

網上找評分高的付費課程,堅持打卡幾天就放棄了。

找幾個理由騙騙自己也很容易,畢竟白天“卷”了一天,放鬆下怎麼了,回家後睡覺前一個小時是唯一的放鬆娛樂時間,不這個時候放鬆還什麼時候放鬆呢?改變的事以後再說吧。

每當改變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種下,面對現實中的各種誘惑,我們就找藉口說沒有時間,確切地說是不願意再去栽培改變的種子。而改變,就是我們栽培這顆種子的過程,當理智被慾望戰勝,我們就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這顆種子便被我們廢棄掉了。

在現代社會,改變貌似成為了我們想變得更好的代名詞,我們明白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目標列了一大堆,結果呢,慢慢地變成只做點什麼,甚至最後什麼也沒做成,非但沒有發生改變,

甚至產生了焦慮、自責、墮落、自卑這些心理狀態。

當慾望與理智握手,改變就變得容易

慾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為什麼我們想做出一些理智的行為來讓自己發生改變,卻還是被慾望所阻止?

就像我們在道路上行走一樣,我們的理智告訴我們這條路必須走下去,可是當我們遇到了障礙,我們的慾望則會告訴我們:前面的路不好走,要麼就別走了,趕快去休息吧。

《了不起的自我》一書中作者陳海賢博士將這種現象描述為騎大象原理,我們騎著大象前進,理智相當於我們,為大象指引方向。而大象就是我們的慾望。遇到前方的道路不好前進,我們知道仍然要前進,可是我們的力量再強大,終究拗不過大象,大象還是會選擇止步不前甚至退縮。

前面我們談到,我們不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因為慾望戰勝了理智,可能你會認為:既然我想做成一件事,讓理智戰勝慾望不就成了嘛,我靠意志力去戰勝慾望就萬事大吉了。

戰勝慾望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殺死慾望,慾望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不可能戰勝,既然慾望存在,就要發揮出慾望積極的一面。就像在一個團隊裡,領導面對能力強但是不聽話的員工,如果開除這些員工,就會造成公司人才外流。如果讓能力強的員工更願意聽話,就可以發揮出團隊更大的價值。

我們給自己設定遠大的目標,需要長期的堅持,就像高考,我們努力學習12年才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看到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認為改變自己比登天還難是難免產生的情緒,所以理智更容易被慾望所戰勝。

可是

當我們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每次達成小目標,就會離大目標越來越近,當我們離大目標越來越近,就會發現改變自己沒那麼困難,而離目標越來越近背後的原理,就是我們改變自己的過程。

我們可以將小目標理解為我們要戰勝的困難。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困難,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好多事情並不難,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遇到的困難肯定有一萬人已經遇到過了,並且在網上釋出了求助問題的資訊,有好多網友為其解答,當我們再遇到同樣的困難時,再去尋求幫助,當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時,焦慮也就不存在了。我們戰勝了困難,就會積累經驗,將來再遇到同樣的困難,我們就會認為這只是件很平常的一件小事而已,根本不必擔心,我們能更勇敢地面對困難,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不知不覺中,我們變得不再焦慮、充滿勇氣、自信心提升、方向更明確。

就像是陳海賢博士講到的大象,我們最好不要殺死大象,但只要讓大象能走過幾次前進困難的路,大象也會認為,這條路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難走,以後我也可以走過去。

當我們成長得更快時,我們的大象就可以換成一輛車,我們便可以走得更快、更輕鬆、更舒適。

這時的慾望就不會再讓我們變得懈怠、懶惰、止步不前,慾望反而會告訴我們,做這件事能讓我們變得開心,所以我們願意繼續做下去,行走的交通工具從“大象”變成“汽車”,更好地把控方向,想去哪就去哪,我們會變的更自由,就像

《好的,孤獨》一書中陳果老師講過,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自律的自由只是我們被慾望牽著鼻子走。

接納自我

接納自我,並不是我們為自己找藉口,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就不努力了,而是我們應該包容自己: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一開始也做不好。

小時候我們願意聽心靈雞湯,長大後卻發現沒啥用,為什麼?

因為我們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因為道理我們都懂,卻什麼也沒做。

換句話說:

我們只知道道理,卻做不到。一個人,如果想終身成長,避免不了終身學習,我們學習各種道理、知識,然後在酒桌上喝多了,和別人各種吹牛掰,也只是顯得自己很博學而已,可是真正的成長我也在前文強調過,並不是我們懂得多少知識,而是發生了多大改變,我們學習的知識再多,也只是做到很少一部分而已。

看書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書中的內容,可現實結果就是:看過的書一定會忘的,能讓我們記住的知識可能只有不到一章節的內容,看書真正的目的,就是這本書能讓我們發生改變,哪怕是發生了少許的改變,這本書就沒白看。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去譴責自己為什麼看書花這麼多時間,記這麼多讀書筆記,卻不能全盤記住書中的內容。如果書中的內容看完就都能做到,那我為什麼不去看一本和創業有關的書呢,看完就當老闆,豈不美哉。

我們能做很多事情,但是,能做成的事可能就那麼幾件。不要和別人比,和過去的自己相比較,能做成一件事,就是我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就是改變的最終目的。

當我們的工資從8千漲到1萬,不要和別人比,因為至少有1千萬人比我們掙得多,其中有100萬人一個月能掙2萬。當我們能掙2萬的時候,並不是我們超過了100萬人,因為那1千萬人仍然在努力,不會止步不前等待我們超越,除非他們傻。

當我們瞭解成長的真相,我們就知道哪一條路是最適合我們走的路,雖然我們只確定了一個目標,看似“少”了,但只要我們做成了這件事,我們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是真正的“多”,而我們能做成一件事,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也是我們深度思考的表現。

一開始做不好也很正常

,就像學習彈鋼琴,最起碼的樂理知識我們都沒學會,怎麼能彈出美妙的鋼琴曲呢?

拋開枯燥的生物學理論,只要我們運用高中學過的生物學課程,就能解釋這背後的原理:

學習的過程,涉及到大腦中神經細胞相互之間反應、形成關聯的原理。當我們學習時,就是神經細胞產生突觸,將自身產生的神經介質傳遞給其他神經細胞產生關聯,只有我們運用一項技能越來越熟練,神經細胞之間的關聯才會越來越強,形成“終身關聯”,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記憶裡越來越牢固,用得多的知識,就可以一輩子忘不掉的原理。

就像是走路,路途再艱難,只要是同樣的路我們堅持走幾次,我們就會認為這條路越來越好走,別人認為這條路不平坦、不好走,可是在我們的經驗中,這就是一條平坦好走的路。

我就敢承認,我“態度不變,談何改變”這篇文章寫得就很差,但我相信真正的寫作,在每一篇文章都能進行深度的思考就是一種進步,而不是寫一堆碎碎念,

無論水平如何,我相信,大家更喜歡一個真實的自己

。與其寫一堆沒有意義的文字,還不如出去和老大爺下一盤棋,要麼曬曬太陽,聽大媽們說東家長西家短,或者去集市轉轉買買菜,感受人間煙火氣。

相信自己,總能做成一件事情

我們要相信,只要用正確的認知方式,我們總會做成一件事情,堅持的道路並不擁擠,時間會幫助我們淘汰掉大部分人,只要我們做成了,我們就能比一萬個人做得好!

認知改變,改變自己就變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