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

引言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在最初爆發過創造性之後,總部設在波士頓的工廠的工廠主和經理被證明是很保守的,幾十年來沒有帶來重大的技術變革。直到19世紀40年代中期,單個工廠的建築很少超過第二個沃爾瑟姆工廠的尺寸,一般每個廠房能容納250至300名工人。

這些公司透過加快現有裝置的生產速度和依照完善的模板建立起來的新工廠來增加產量

。波士頓的投資者們只需要做重複的事情就能獲得很好的回報,因此,他們覺得,基本上不需要新奇的東西了。動力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水力充足,而且煤比英國工廠的更遠、更貴,新英格蘭的工廠主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後才廣泛採用蒸汽動力,那時蒸汽動力在英國已經很普遍了。因此,新英格蘭的城鎮沒有英國工業所特有的黑煙和煤灰。

洛厄爾的發展和勞倫斯的規劃顯示,梅里馬克河上的公司選擇繼續使用水力,而不是安裝蒸汽機。

工廠主們在60多英里之外的新罕布什爾州溫尼珀索基湖的出水口處購買了房地產和用水特權,將更多的水引入河流〔這種傲慢,甚至超過了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波士頓紡織投資者所採取的公司式發展模式,使製造業的規模空前擴大。1850年,他們控制的棉紡廠的產量佔美國棉紡廠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僅在洛厄爾,1857年就有10家工廠,僅僅是洛厄爾漂白廠和洛厄爾機器車間(從運河與機械工廠分離出來)就總共僱用了13000多名工人。

但洛厄爾模式並沒有充分利用這種龐大規模所帶來的潛在效率。在公司內部,把每棟廠房拆作一個獨立的生產單位來經營,意味著雖然有一些能夠降低成本的協作活動——最重要的是購買原棉和銷售成品——但在其他方面,每棟建築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中等規模的企業運營的。完全整合的、合理化的、多地點分佈的公司的構想,仍然未能實現。

直到19世紀50年代,洛厄爾工廠才開始計算單位成本,所以它們在此之前對不同安排的利弊並不清楚,只是堅持在洛厄爾實行第一個沃爾瑟姆工廠的那套系統。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

即使在這些公司開始將曾經獨立的工廠建築連線起來,並讓那些再也看不到城鎮和鄉村景色的工人感到沮喪的時候,它們仍然繼續把每個工廠當作一個獨立的實體來對待

。由於每一家由4個或5個工廠組成的企業叢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組織起來的,因此在採購、銷售和管理方面可能產生的其他節餘並沒有實現。阿莫斯克亞格製造公司是個例外。它表明,換一種組織方式,可能會產生更高的效率。19世紀30年代後期,該公司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梅里馬克河上建立了一個新的紡織中心,也就是一個名為曼徹斯特的大型城鎮。

該公司最初複製了洛厄爾模式,透過建立一個個新的企業實體來實現擴張。但與洛厄爾不同的是,曼徹斯特兩家獨立的公司開始在同一管理層的領導下進行整合,直到曼徹斯特的所有工廠都被阿莫斯克亞格控制。

合併後的公司結構,促進了生產擴張。在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阿莫斯克亞格有17000名工人,分佈在30個工廠和許多相關的建築裡,在河的一邊綿延一英里多,在另一邊綿延半英里。

它規模很大,使公司幾乎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甚至在大型建築專案中使用自己的工人,並自行生產大部分機械供自己使用。

透過複製的模式進行擴張——許多獨立的工廠,由許多獨立的公司控制——被證明是一個死衚衕。這時,其他公司開始接近並超過波士頓聯合公司的規模,比如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標準石油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一些公司嘗試了連鎖董事制度,以便最迅速地採取行動,加強公司控制和金融監管,即使是對地處最偏僻的設施也是如此。然而,在組織上,是沃爾瑟姆-洛厄爾體系開此先例,把大型工廠帶到了美國。

在內戰之前,正是這個體系代表了政治和文化話語中的工業主義,是評論的焦點,更常見的是,它是對一種全新的社會的讚美。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

1844年,在《紐約每日論壇報》上發表的一篇關於洛厄爾的文章,創造了“美國工廠姑娘”一詞

。文章寫道:“她通常是一位農民的女兒,在地區學校接受過普通教育,在工廠裡呆幾個季度,賺一點錢,為剛剛開始的人生打些基礎。她每年有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在她父親家裡度過,通常在家鄉結婚和定居。許多人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去聽講座和上夜校,在60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經常坐在洛厄爾的教堂裡聆聽講道,併為她們的座位付錢……她們還熱情地認為,禁酒越嚴格的地方,作奸犯科的行徑就越少。”報紙上的描述也許過於樂觀,但是介紹的情況基本上是準確的。

正是文章中洛厄爾的“姑娘們”和她們在工廠小鎮的生活給國內外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使她們對美國的工廠和英國的工廠進行了鮮明的對比。

弗朗西斯·洛厄爾和他的夥伴們把鄉村女孩作為勞動力來源,主要是由於缺乏其他選擇

。洛厄爾集團試圖避免兒童大規模就業帶來的社會不滿,而且無論如何,它們的動力機器,需要比較大的力氣才能操作,因此需要成年工人。與英國不同,美國既沒有人口過剩的城市男性工人,也沒有人口過剩的農村男性可以僱用。

也許在較早的時代,奴隸曾被使用過,在規模小得多的美國南部的紡織業中,就使用了奴隸。據估計,到1860年,有5000多名奴隸在南方的棉紡廠和毛紡廠工作。但是,當洛厄爾建立沃爾瑟姆工廠的時候,奴隸制幾乎已經在北方結束了。作為替代,沃爾瑟姆-洛厄爾式的工廠找到了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從新英格蘭農村地區招聘年輕女性。

她們尚未結婚,年齡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之間,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她們吃苦耐勞,幹活勤快,服從男性權威,收入對她們的家庭並不那麼重要,即使大規模失業也不會造成經濟或社會危機。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

而且,對工廠主們來說,她們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勞動力。當在工廠裡感到不愉快,或者是找不到工作時,她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待在附近製造麻煩,以避免像英國那樣,有一個永久存在的無產階級,持續成為“不滿和混亂的源頭”。

對這些工人來說,工廠是機遇的一種象徵。在結婚前,她們可以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也可以為她們自己和她們的家庭賺些錢

。她們中很少有人來自窮困的家庭,迫切需要額外的收入,而這在英國是很常見的。相反,她們通常來自中等家庭,是農場主或鄉村工匠的女兒。

但金錢確實在她們來的原因中佔了很大一部分。通常情況下,她們會保留自己的收入,用這些錢來買衣服、積攢嫁妝、為接受更高的教育攢錢,或者脫離家庭,自力更生。許多人還寄錢回家,幫助償還農場抵押貸款或家庭債務,供養孀居的母親,或支付兄弟的教育費用。沃爾瑟姆-洛厄爾式工廠的一大吸引力在於,它們像許多羅得島州的工廠那樣,用現金支付工資,而不是用公司商店的票券支付。

當時,除了家政服務(許多新英格蘭人認為家政服務者是奴工)、學校教學(比工廠裡的工作

更具有不定期性)和縫紉工作以外,婦女幾乎沒有其他賺錢的辦法。

持續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持續的創新

結語

但是,錢不是全部原因。工廠還提供了一個逃離家庭、逃離農村生活、逃離無聊和孤立的機會,讓她們能夠體驗一個新的、更國際化的世界和獨立的生活,擁有購買消費品和參加廣泛的社交活動的機會

。靠自己謀生給了婦女獨立的感覺,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紡織廠的裁員,也成了對家庭經濟做出的貢獻,那時候年輕女工就會回到家中紡線和織布,供家庭使用或者售賣到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