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時間回到4年前,2016年5月24-26日,東方聖城山東曲阜迎來了一場千載難逢的文化盛會。

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親至曲阜大成殿前,登臨孔廟杏壇,開講《論語》的真義。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曲阜是聖人孔子的故鄉,一座被儒家文化浸染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以來,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石和精神核心,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曾教授告訴我們,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始終綿延不絕,就在於我們的聖賢之道沒有變,我們的經沒有變。而孔子就是聖賢之道的集大成者。

曾教授還告訴我們:《論語》裡面有太多被誤讀、被誤解的地方,長期以來是我們自己搞錯了,以致貽害無窮。

所以,現在人讀《論語》,亟需正本清源,恢復《論語》的真面目,不再以訛傳訛。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今天,【那一年這一天】教授足跡專欄,我們繼續沿著教授的足跡,領悟那些正本清源、醍醐灌頂、洗滌心靈的智慧。

以下我們分享為曾教授為《論語》“正名”的7條智慧,也是經常被很多人誤讀誤解的,還你原汁原味的《論語》。

01

學天時習之

長期以來,我們把《論語》第一篇定位為“學而篇”,說它是沒有意義的,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因為孔子最主要的就是“正名”。

第一篇的意義,說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學習。要學習,首先要有目標,要有方向,不可以亂學。一個人學得正確,對自己有益;學得不正確,自然是害的。

所以,《論語》第一篇應該正名為“學天篇”,第一篇第一句正名為“學天時習之”。

那麼,天不會說話,我們學天什麼呢?天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時,這個時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學天時”。

“學天時”,後面一個逗號,然後“習之”,這才真的是孔老夫子的本事,字字珠璣。

意思是,做人不管職位高低,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以自然為師,向自然學習,按照自然的規律,找到做人做事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才可以理解孔子為什麼總是述而不作。其實述而不作,準確的應該是述天不作。

孔子只是老老實實地把天所垂之象引申、推廣,他沒有任何自己的創作。宇宙只有一樣東西,叫自然,自然就是天。

孔子只是透過“人”合“天”的方式,把人事問題與自然現象合起來告訴眾人。

他從自然天道尋找人類行為的合理途徑,用模擬萬物的形態和事理來輔導眾人,告訴我們敬天、事天、順天走正道,自然萬事亨通。

02

人不知而不慍

這句話大家普遍解釋為,人家不瞭解我、不認識我,我一點兒都不生氣。其實,這句話起碼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人家不認識你,不知道你有多偉大,不知道你有多大貢獻,但是你一點不生氣,一點不高興都沒有,不就是一位品德修養良好的君子嗎?這就叫做平常心。

“這種人連我都不認識,是不是沒有讀書呀”,你這樣想,心裡會不愉快。凡是生怨,凡是生恨,凡是發脾氣,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

第二層,關鍵在那個“人”字上,更值得我們注意。

我有抱負,我有能力,我很想為人民服務,可惜有錢有勢的人,沒有看上我,他不讓我有發揮的機會,我也不生氣。這樣解釋才有意義。

“人”這個字,是指特定的人,不是說一般的人。這才是孔子的偉大之處。商品詳情

03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從字面意思理解,孔子將女子和小人並列,稱兩者“難養”,難以相處,這也是被後世解讀最多的意思。

也因此,《論語》的這番言論成了很多人指責孔子有輕視婦女的思想在內。實際上,是我們解讀有誤。

這裡的“女”以前是加三點水的,應該是“唯汝子與小人難養也”。

孔子教書教得很生氣,就說你們這些傢伙跟小人一樣,最難養了。這跟女人有什麼關係?孔子本來就是這麼講的。

在古代,這個“汝”,就是“你”的意思,後來的人抄著抄著就把偏旁抄沒了,就成了女子。

這造成了兩千年來大家爭辯不休,還通通把這個賬推給孔老夫子,其實他是最冤枉的。商品詳情

04

敬鬼神而遠之

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為,對於鬼神要不理睬,不得罪,對他客客氣氣的,但是絕不親近。

其實這句話,起碼有三層意思:

第一,孔子是在提示我們:鬼神都在我們的心中。

第二,拜鬼神的時候,看你的心怎麼轉。發出神的念力,所拜的就是神;發出鬼的念力,所拜的立即轉化為鬼。

第三,要敬神而遠鬼。人向上提升,可以成神;向下沉淪,那就必然為鬼。鬼也不可怕,只要轉念向上,同樣可以修成神。這當中的要訣,便是憑良心為社會人群服務。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知過能改,有些人卻不知過錯,或者明知過錯也不能改?關鍵在於這個人的品德修養。

品德良好的,鬼神不忍心袖手旁觀,所以熱心指點他,促使其知過即改。品德修養不好的人,和鬼神不可能有感通,不能夠獲得及時的指點,因此不知改過。

孔子用道德修養來打通幽冥世界和人生的界限,對鬼神采取“似有若無,似無若有”的“亦即亦離”心態,藉由鬼神的感通來提高生人的自律。

鬼神不論存在與否,我們“敬而遠之”,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商品詳情

·好書推薦

點選下圖 瞭解詳情

正本清源,教少年讀論語孩子課外閱讀必備之書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7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讀懂的都是有緣人

良心精品

智慧小程式

05

朝聞道,夕死可矣

很多人解釋成早上聽到道理,晚上死了也心甘情願。其實不是。

這裡的“朝”“夕”,並不是時間的距離,而是馬上的意思。“聞道”也不表示聽到道理或是聽懂道理那麼簡單。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是天下太平的意思。

孔子所日夜思念、天天以身作則教導大眾的,便是大道能夠普世推行,世界太平,人民安樂。

孔子自認倘若有這麼一天,就算馬上死去,也很樂意。為什麼?因為已經死而無憾了。商品詳情

06

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曾經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那時候太年輕了,只回答“唯”,孔子聽後沒說什麼就走了。

孔子走後,大家就問曾參:“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曾參說:“忠恕而已矣。”後來我們便也這麼認為了。

其實這個答案孔子是不接受的,因為孔子後來講“吾道一以貫之”,就是“恕而已”,哪裡有忠?

那這個“一”到底是什麼呢?一就代表時間。天底下只有時間是一,永遠不停息,其他都不可能。

孟子為什麼被尊稱為亞聖,就是他看出孔子的思想是以“時”為中心的,所以他讚美孔子說“聖之時者也”。

時才是一。

任何事情,“時”一到,如果不出手就錯過時機,後悔也沒有用;“時”未到,做了也是白費力氣,還不如安安靜靜地休養。

所以,《易經》告訴我們要守時待命。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也只有四個字,“時也,命也”。商品詳情

07

《論語》是孔門弟子的談話記錄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論語》是孔門弟子的談話記錄。其實沒這麼簡單。

在《論語》裡面,凡是“子曰”的,一定是孔子說的話,這沒錯。因為《論語》代表的就是儒家,它不可能引老子的話。

《論語》不是孔子自己寫的,更不是儒家以外的人寫的。那是誰寫的?一個是曾子的弟子,一個是有子的弟子。

因為在這二十篇裡面,只有這兩位他講話的時候,是把“子”放在後面,其他都把“子”擺在前面。我們要從這個差異性裡面發現問題,因為畢竟不能夠稱呼自己的老師是別人,只能稱呼他叫有子、曾子。

更重要的是,《論語》,並不是我們一般讀的“論(lún)語”,而應該讀為“論(lùn)語”。它是孔門論道的結語所集結成的人生寶典。

每一句話都是結論,都是經過很長期的討論才把最要緊的寫下來,不可以隨意更改。

它有兩個重要的意義:

第一,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則。不讀《論語》怎麼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第二,以身作則的最佳榜樣。要以什麼做則,把《論語》拿來看,照《論語》去做,就以身作則了。

《論語》中大部分是針對人性而發的。

由於一切一切都在變,只有人性自古以來始終沒有改變,所以對於重物質生活而輕道德修養的現代人來說,重新瞭解《論語》的真義,非常有必要。商品詳情

總而言之,《論語》是經典當中的家常便飯。

所謂家常便飯跟山珍海味有什麼不同?

就是不管你如何吃遍山珍海味,最後還是要回歸家常便飯。

做人有張狂的時候,有榮耀的時候,有得意也有失意。

但是不管如何,都要回歸正常的生活,這就需要《論語》,這也是《論語》歷久彌新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