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雲南葫蘆絲,上天了

用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

演奏的歌曲有多動聽?

來聽聽中國航天員中心

釋出的航天員葉光富

在空間站使用葫蘆絲演奏的

《月光下的鳳尾竹》吧!

此前

葉光富曾“劇透”

自己會帶樂器上天

如今樂器已揭秘

原來是來自雲南的葫蘆絲

知道多一點

此次葉光富演奏的曲目《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由我國作曲家施光南,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創作的傣族樂曲。

雲南葫蘆絲,上天了

傣家女子收割稻穗,仿若一幅美麗畫卷。芒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該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雲南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裡,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

《月光下的鳳尾竹》能廣為流傳,更得益於其傣族特色濃郁的曲調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有著“人民音樂家”美譽的施光南精準捕捉到了傣族傳統音樂的精妙所在,用舒緩纏綿的音律,將青年男女的愛戀和傣族地區的風情體現得惟妙惟肖。

漸漸地,這首極富雲南特色的歌曲傳遍了祖國的大街小巷。隨著央視國際頻道將其作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更是把這首優美動聽的傣族樂曲傳向了世界。

這首歌有多動聽

孕育它的芒市壩子就有多美

芒市,世居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多個民族。這裡,民族節日一節連一節。正月有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四月有傣族的潑水節。此外,德昂族的開門節、傈僳族的闊時節、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同樣各具風情。無論哪個季節到芒市來,總能和各族群眾一起歡歌起舞。

雲南葫蘆絲,上天了

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好。畢芃 攝

這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閃爍著歷史和文化的光澤:唐宋時期的“金齒民族”、明朝後期的“麓川之地”鐫刻著芒市發展的輝煌歷史;傣族先人用貝葉書寫的經書,講述了芒市古老燦爛的文明;世居少數民族的發展史,折射出芒市文化的多元瑰麗。

麓川王國、果佔璧王國的歷史紛爭,演繹了傣族文化的風起雲湧;氣勢磅礴的萬人舞蹈目瑙縱歌訴說著太陽之子景頗族遷徙南向的歷史印記;“上刀山、下火海”的傈僳族兒女,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千古傳承;敘事長詩《遮帕麻和遮米麻》謳歌了阿昌族先祖的豐功偉績;古老的茶農圍坐在火塘旁邊,吟誦著古老的歌謠《達古達楞格來標》,講述了德昂族先人的輝煌。

雲南葫蘆絲,上天了

德昂族織錦技藝。楊之輝 攝

千年歲月洗淨鉛華,讓這“蜀身毒道”的驛站沉澱精華。芒市民族文化不僅僅記錄在貝葉和史詩裡,還蘊含在每一句民族的歌謠中,閃爍在每一件民族的服飾上,綻放在每一件工藝品上。

如今,在茶香綿長的千年古道上,唇齒相依的文化共生地,黎明之城的歌聲動聽,熱情地迎接著遠方的客人,歌頌著幸福的生活。

聽完葉光富在空間站裡的

葫蘆絲演奏

你是否想到了美麗的七彩雲南?

詩的遠方 夢的故鄉

說的就是雲南

資料:德宏州委宣傳部

責編:莫開井

編審:沙蘭梅

終審:周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