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這樣的子女?子女的果都是父母種出的因

這兩天網上看到馬某喪心病狂活埋癱瘓的老母親的新聞,隨著背後的細節一點點展開,令人唏噓的同時也使人深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是什麼樣基本上可以推斷他的父母是什麼樣子了。因此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英語裡也說Like father, like son。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這樣的子女?子女的果都是父母種出的因

可能有人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是一個父母的姐妹兄弟,也不可能都是一個性格。這話也沒錯。但是這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必定有一個特質是相同的,或者都是善良心軟,或者都涼薄自私,或者都追名逐利,或者都重情重義。

家在農村的李老太和老伴養大了兩兒三女。大兒子壯年早逝,留下三個子女,都在外地,年紀小的時候還對爺爺奶奶多有依賴,長大成家之後就基本斷絕來往,極少露面。二兒子和他們住在一起,三個女兒也都住在身邊。

李老太的大兒子是很能幹的人,在那個時代,一個地道的農村人還能娶到下鄉的知青,再跟著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城裡做了工人,一直是李家老兩口的驕傲。只可惜去的早,李家老兩口沒有享到大兒子的福。

二兒子性子耿直,不討人喜歡,胸無大志,日子只是過得去。李家老兩口對二兒子夫妻一向是看不上,二兒子夫妻也知道父母看不起自己,加上住的近,平時沒少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彆扭。三個女兒倒都是精明能幹的,各自做做生意,日子都很紅火。

而幾個子女之間的關係卻不十分融洽,互相攀比收入,比較逢年過節給父母的節禮。給父母多的覺得自己吃了虧,覺得自己沒別的姐妹賺的多的喜歡哭窮賣慘,各有各的心思。

李老太的老伴八十多的時候走了,葬禮上大兒子家從城裡來奔喪的子女就因為一點小事和二嬸吵架,指責爺爺的好處也就是那些田地都被二叔家佔了。而老兩口的微薄存款其實一直在小女兒處保管。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這樣的子女?子女的果都是父母種出的因

喪禮過後,李老太的歸屬成了問題,李老太拒絕一人獨居,要求和二兒子一家生活,而二兒媳提出要和別人家一樣,四個兒女輪流照顧,每家一個月。最後就定下輪流撫養,老兩口的存款由李老太拿著,但最後其實還是被小女兒保管。

不幸的是,過了幾年,二兒子也因病去世了,二兒媳還是照樣輪流撫養。原本,雖然因為婆媳間一直存在的隔閡,雖然日子過的磕磕絆絆,但起碼還沒有大的矛盾。直到因為農村徵地拆遷,村裡原本沒人種沒人管的土地變成了香餑餑。雖然這次李老太家沒有徵到多少地,但突然城裡的大兒子的子女要求要在鄉下蓋房子。

老二媳婦不幹了,鄉下要蓋房子都要有地基,老二家的土地證房產證都寫著自家的名字肯定不可能讓出來。如果大兒子家的要求繼承李老太的地基,那他們這麼多年未對老人盡絲毫贍養責任,怎麼可以要求呢?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這樣的子女?子女的果都是父母種出的因

李老太的三個女兒有表示事不關己的,有表示地基應當要給大兒子家的男孫繼承的,李老太則裝聾作啞,一改之前對大兒子家的兒媳和孫子女不來看望自己的憤慨,表示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太過計較。

於是老二媳婦拒絕再參與撫養李老太,李老太就給三個女兒養。李老太和三個女兒百般不願,各種威脅鬧騰,但老二媳婦堅決不養。這下子,三個女兒中間又鬧起了矛盾。因為這三人都做生意,過年的時候是做生意最忙的時候,誰都不願這個時候照顧李老太,於是三姐妹彼此之間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儼然一出宮心計。

一雙父母可以撫養多個子女,而幾個子女卻養不好一個老人。這固然是子女的不孝,卻也讓人不禁會想,是不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哪裡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