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皓“三亞”不是心態問題,而是被對手剋制

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說王皓奧運“三亞”是輸在心態。

竊以為此觀點值得商榷。我倒是覺得:王皓奧運“三亞”不是心態問題,被對手剋制時,每個世界冠軍都是無奈的。

乒乓球世界大賽,說到底都是剋制與反剋制的較量。雖然是建立在技術實力的基礎上,但如何靈活運用戰術剋制對手則是成敗的關鍵。而心態的好壞與變化,又與戰術運用能否剋制對手緊密相關。能剋制對手,讓對手有力使不出,自然心態就好;戰術無效,被對手剋制,心態難免就差。

也許可以這麼說:乒乓球比賽的勝負,七分取決於戰術,三分取決於心態(當然,反過來心態也會影響到技戰術的發揮。)。

就拿王皓來說,2004年雅典奧運會與柳承敏的決賽(比分2:4),是他丟掉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比賽中,柳承敏打瘋了,剋制住了此前人們都看好的王皓。這次丟冠,讓王皓刻骨銘心、終身遺憾——因為他以後的大滿貫和全滿貫就差這一冠。

3年後即2007年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盃決賽,王皓再次與柳承敏相遇。此前柳承敏已連勝馬琳和王勵勤,氣勢正盛。結果王皓狀態神勇,以4:0橫掃柳承敏,報了雅典奧運會一箭之仇。這也是王皓拿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意義非凡。

同樣的對手,不一樣的結局,難道是因為王皓雅典奧運會心態不好,巴塞羅那世乒賽心態好?非也。雅典奧運會決賽王皓被柳承敏剋制,巴塞羅那世界盃決賽王皓剋制了柳承敏。

可以這麼說,冠軍獲得者,心態一定好。但屈居亞軍者,有時並不是心態不好,只不過是棋差一著而已。

王皓第二“亞”是北京奧運會上輸給了馬琳。輸給馬琳並不奇怪,因為王皓在世界三大賽中對上馬琳未嘗一勝。馬琳在比賽中能剋制王皓,並不是球路相剋,而是馬琳對王皓精於算計,能把握先機,王皓一遇上馬琳都兇不起來(世界三大賽外也有兇起來的時候),畢竟同出一師門下,王皓似乎怯於同室操戈,並不是心態不好。

王皓第三“亞”是倫敦奧運會上輸給了張繼科。張繼科長期臥底於王皓身邊(王皓的陪練),對王皓太熟悉了,對王皓的打法太適應了。說張繼科克王皓,一點都不為過。張繼科的奧運冠軍、世界盃冠軍、世乒賽冠軍(兩次),都是從王皓手裡拿的。王皓之所以退役,我以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繼科的存在,王皓一冠難求了。

至於其他的世界冠軍之間,也都有相剋與被克存在——

王勵勤在世乒賽上克馬琳,兩次決賽都戰勝了馬琳。馬琳九次世界盃三次進決賽三次亞軍,後兩亞軍都是王勵勤所賜,所以一直未能圓大滿貫之夢。

馬龍在世乒賽上曾經連續三次季軍,都是在半決賽中負於王皓。王皓世界大賽上克馬龍,使得馬龍一度想退役。

馬龍則克張繼科。以前有王皓把馬龍擋在決賽圈外,讓張繼科只差一奧運冠軍就是雙圈大滿貫。王皓退役後,馬龍無人可擋,里約奧運會決賽從張繼科手裡奪取冠軍,張繼科雙圈大滿貫從此夢碎。

上述世界冠軍之間比賽的勝負手,似乎都不是心態,而是球路球風相剋與被克。

最後還要說的是,有一句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大賽誰冠誰亞,天早就定好了。天定要贏的,自然不是狀態神勇、剋制對手,就是有如神助、運氣總在他那一邊。天定要輸的,不是狀態欠佳、被對手剋制,就是運氣不好。王皓與柳承敏之間的奧運和世界盃的爭冠之戰,就很好地

王皓“三亞”不是心態問題,而是被對手剋制

王皓與王濤

王皓“三亞”不是心態問題,而是被對手剋制

王皓在賽場

王皓“三亞”不是心態問題,而是被對手剋制

王皓在賽場

詮釋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