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教科書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用具,其伴隨著每個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尤其是中小學時期,學生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並沒有完整的成型,此時教科書對學生們的價值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教科書的選編,其中也包含著很大的學問,那些不適合青少年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文章斷不可能出現在教科書中。

不得不說,中學時期的教科書中,很多文章所表達的道理都值得我們受用一生。想必在很多人心中都會有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吧,即使是過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久,都不會全然忘記。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在小學教科書中有一篇《賣油翁》的文章,它所傳達的“熟能生巧”“自謙,不狂妄自大”的道理至今為人稱頌。

但是被寫進教科書的《賣油翁》卻刪掉了最後一句,這又是為什麼呢?對學生有何影響?專家稱:學生看了有可能學壞。

一、《賣油翁》的故事

賣油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康肅公

陳堯諮

擅長射箭,其箭術可謂是絕世無雙,沒有人可以和他相媲美。

陳堯諮也以其箭術為傲,時常以這種本領自誇。某一日,他在場地練習射箭,一位賣油的老翁恰巧路過,老翁放下挑油的擔子,站在原地目不轉睛的看陳堯諮射箭。

老翁看陳堯諮射十箭能中八九箭,但都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並沒有過多的誇讚。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陳堯諮發現老翁之後,便問道“我射箭的本領是不是很高明?”老翁卻回答道“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我從我多年倒油的經驗也可以得出這個道理。”

於是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並在葫蘆口上放上了一個銅錢,然後再將油注入葫蘆中,油從錢孔進入葫蘆,但是銅錢並沒有被打溼。

老翁又說道“我也沒有別的什麼,只不過是手法嫻熟罷了”,全文的核心便在於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這也是作者要向讀者傳達的觀點。

二、《賣油翁》所繫典故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話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此句話對應的兩個故事分別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都是莊子所作。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庖丁解牛》是說一個名叫庖丁的宰牛匠技藝十分高超,深諳解牛之道,他所使用的解牛刀用了19年都不曾換過,因為他了解牛的整體構造,可以避開筋骨之處而將牛剖解,甚至還可以符合音律。

其解牛的技術甚至得到了梁惠王的誇讚,而梁惠王也從庖丁的“解牛之道”中懂得了“養生之道”。

《輪扁斫輪》則是講述一個木匠,覺得齊桓公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來的糟粕。他認為他做輪子的經驗是透過自己探索而來的,速度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

雖然他深知其中的規律,但是要想把這些規律講給自己的兒子聽,是很難做到的。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到時候自己去世了,這些經驗也就跟著一起成為了糟粕。所以他覺得齊桓公讀的這些書籍都是聖人留下來的糟粕,要想真正的掌握“聖人之言”,必須自己勤加練習,最後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三、教科書為何刪除《賣油翁》最後一句?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賣油翁》的作者歐陽修之所以加上最後這一句,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總感覺加上這最後一句,就讓文章所傳遞的思想有了變化。

就好像是說“熟能生巧又有什麼作用呢?”,會讓學生產生誤解,進而學壞。甚至還需要學生了解此句中兩個典故的含義,才能進一步瞭解這篇文章,其實也是無形之中給學生增添了負擔。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教科書的作用在於明確地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其實歐陽修加上最後一句話並沒有不妥之處。

不過對於學生而言,有了這最後一句,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就沒有那麼清晰明確了,達不到最初想要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讓學生學壞。

對於各種觀念都未成型的學生而言,有時候一句話就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

結語

《賣油翁》所傳遞的“熟能生巧”的理念值得肯定,對於陌生知識的掌握,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才能真正的瞭解它,瞭解之後又要不斷的加以運用才能夠達到熟練的程度。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為何要刪除最後一句話?對學生有何影響?

同時《賣油翁》也告訴人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優點而自滿,對待自己的長處,應該有一種謙虛之態。

正所謂“人不可有傲氣”,無數的英雄好漢都是敗在一個“傲”字之上,我們更應該引以為戒,將自己的優點和特長隱瞞幾分,這樣日後才能給別人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