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信仰是什麼?到底什麼是信仰?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我所說的信仰不是指宗教上的,而是指一個人在讀破萬卷書,或是淌過某個生命大劫難後所得出的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徹悟,徹悟之後,內心澄明的他開始變得篤定了,他有了自己堅實的篤信,——這篤信不是外界影響給他的,也不是外人強加給他的,而是他閱盡經書,歷經磨難後他骨子裡自生出來的。

有了這樣一個信仰,接下來行走江湖的他,無論前面遇到荊棘遍佈,還是可以預見有刀山火海,——那些所謂讓別人聞風喪膽的東西,都只會被他視之為無物。他能很輕易的以“一切事兒都是事兒”之心境化解這一切,從容走出自己燦爛的明天。

《孟子·告子上》篇中孟子有這樣一個類比: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明代高攀龍在《重鍥<近思錄>序》中對此進一步解釋說:“植五穀者,下種既真,培之溉之,熟可計時而待;匪是,是種荑稗而欲其為五穀也。”

這裡面講到兩個東西最為可貴,一是有信仰的人其實很多,但他們的信仰多是一時間的,不能長久;還有一種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人,他起點,方向一開始就完全暗了,偏了,後面付出再多都是徒勞。這兩種人最終註定都只能是紅塵中的糊塗過客,幻夢一生。

為什麼有的人的信仰不能長久,無法堅定?主要原因是他在完成信仰建立的路上還是走得膚淺了,不能深入,不能徹底忘己,不能起一回“外其身而身存”,“向死而生”的大魄力狠逼自己一把,狠超越自己一回。

至於那種根本都抓錯了,卻還要想尋找光明的人,那就更悲哀了,他們心之所向是好的,卻一生落得個荒誕又辛苦的下場,這真的不得不讓人為之心生悲憫。

立起心中的信仰難嗎?對於那些一生只肯活在虛空,將就中的人來說也許很難,但對於那些不肯完全泯滅自己真性的人來講,也並不難,——求仁得仁,有時候它就是這樣的至簡。

立起澄明的信仰,有時候靠機緣,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得靠自身腳踏實地的耕耘去換來,——畢竟,即使是機緣,也終究是自己正己修身修來的。

信仰是什麼?到底什麼是信仰?人為什麼要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