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這絕對不是一個武斷的論述,當你真正走進那些幽默者的內心,你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幽默的人有兩大危險,一是想不開,二是長不大。我就是這麼一個人,但我不是孤獨的。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和我一樣的搞笑的傢伙,有一個,叫憨豆。

我是一個住在成人軀體內的兒童。——羅溫·艾金森

這句話是憨豆扮演者羅溫·艾金森用來描述《憨豆先生》劇中的主人公Mr。 Bean憨豆先生的。憨豆先生在英國喜劇泰斗羅溫·艾金森的演繹下活靈活現,笨手笨腳總是出錯的形象深入人心。

《憨豆先生》是英式喜劇的的代表,由英國喜劇泰斗

羅溫·艾金森

(Rowan Atkinson)為主編劇並扮演了主角“憨豆先生”。1990年1月1日,英國獨立電視臺首播了第一集《憨豆先生》。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憨豆先生》取材於生活中的各種尷尬場景,主人公憨豆在各種尷尬和困窘的場景中誇張地表現出來慌張、急躁、靦腆、焦慮的狀態。

有的時候甚至像個小孩子般不知所措,要麼瞪著巨大的眼睛,要麼雙手晃來晃去,然後蹦出奇怪的念頭,最終越是主動應對情況往往越糟糕,而

劇情也在錯上加錯的惡性迴圈中達到了高潮。

憨豆先生的打扮是釦子整齊扣到下巴的襯衣、紳士風格的吊腳西褲及棕色西裝紅領帶,這也是英國保守中產階級的裝扮。而憨豆先生特別二特別幼稚的表現,也是英式的無厘頭。

是的,憨豆先生作為英式幽默的經典作,

把人在環境壓迫下的無奈可憐純真演繹得淋漓盡致

英式幽默是什麼呢?或者說你覺得英國人究竟是什麼樣子?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紳士、含蓄。沒錯,溫文爾雅的英國人有著對世界、對生活不一樣的看法。但是紳士真的不是打個小領帶,穿個格子衣,含蓄更不是不說話、也不情調。

英國人幽默文化的特點在於不靠語言,也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英式幽默的重點,叫做自嘲。

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嗎,倫敦交響樂團在舞臺中央演奏《火的戰車》,而憨豆先生英國演員羅溫·艾金森在一旁按動著鍵盤。在演奏到一半時,他一邊重複地彈著一個鍵,一邊掏出手機,然後又打了個噴嚏。

想想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用如此荒唐且不嚴謹的方式在奧運會開幕式中把自己給嘲笑一遍,讓世界各國人都認識到這個國家的代表人物——胸無大志,渾渾噩噩的憨豆先生。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而憨豆先生這一形象的塑造,也來源於英國人對自己“相貌普通,性格普通,智商普通”的自嘲。《憨豆先生》多是表現小人物的無聊日常,他沒有朋友家人,旁邊就只有一個泰迪熊。

而英式幽默的重點,叫做自嘲。

。不懂事,又幼稚,甚至很多人會覺得他智商低得難以讓人接受,而怪異的舉動不符合藝術的審美。

憨豆魯莽、滑稽,和周圍嚴謹的人群形成鮮明對比

英式幽默中的古怪和幼稚在和英國博學(代表大英博物館和牛劍大學),嚴謹(代表英國皇室和英國文學)的對比下凸顯了這個國家人民對生活的認知和思考。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透過對英國人日常生活的觀察,把保守中產階級的英國小市民的童心未泯,搞笑風趣刻畫得栩栩如生,連同英國人喜歡的泰迪熊一起。

不主流,不入世,很悲情,很荒涼。

憨豆先生誇張的行為和怪異的舉止也能映襯出周圍的刻板冷清。

那些小人物心目中的掙扎和無助,就如同在巨大社會環境中孤立無援的憨豆,好想擁抱這個世界,卻做不到,只能抱抱身邊的不會說話的小熊,或者自己和自己說話。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那種與世無爭和欲哭無淚只能笑,就是羅溫的真實反應。

羅溫是個完美主義者,而對喜劇的純粹追求也讓羅溫在生活中變成了一個和憨豆不像卻又很像的人。羅溫很怕大家沒辦法理解憨豆,於是每天都在鏡子前反覆思考怎樣的表情和行為才可以讓觀眾發自肺腑的笑。

哭不難,但是笑很難。羅溫用最極致、最簡單的行為,讓觀眾可以忘記生活中的煩惱,忘記成人世界的繁雜。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而這種自我犧牲,讓羅溫和很多戲劇大師一樣,成了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因為他把歡笑和熱鬧留給了這個世界,剩下了一具傷痕累累的軀殼。

羅溫認為,沒有任何思維和智慧的憨豆恰好可以真實反應社會的複雜。

什麼是幽默?

在《你好,幽默》一書中有三個理論。第一種是

所有的歡樂其實都是來自於自己的低姿態換得對方的優越感,這其實是幽默的內涵,也是其“可怕”的核心。

。優越論認為,

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優越論

第二種是以

“笑”產生於優越於他人的感覺,而這種突然而來的榮耀感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和先前的自己比較。

,代表作是弗洛伊德的《笑話與其無意識的關係》。弗洛伊德認為,

弗洛伊德為代表的寬慰論

。這種能量被舒緩或者被釋放,從而產生了愉悅感。弗洛伊德有一篇文章——論幽默論,我們後面會有詳細講述。

第三種叫做

“笑”有效地利用了原本會被用作容忍和壓抑思想生活的能量

。叔本華指出,

乖訛論,代表人物有叔本華

。通俗地說就是,幽默創造者用玩笑建立起了一座通往現實和假想中的橋樑。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而無論哪種理論,“

幽默是矛盾的產物,幽默產生於我們對認識或者現實期望中的狀況與笑話和插科打諢中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也就是說,幽默的人在說幽默的當下,其實是

幽默”表達的都是非現實和非理性

也就是說,沉默的人往往是裝糊塗,而幽默的人則不想裝糊塗,所以,幽默的人往往看透而不說透,失望而不絕望,那些風趣的詞語和可愛的表情下,潛臺詞其實是,

不同意現實或者不想用客觀的說法去承認現實或者某種個人的看法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用正常的形式表述?

那是因為,幽默行為本身是令人快樂的、放鬆的、容易接受的,雙方就算沒有達成一致也不會尷尬。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幽默實際上是

“你難道不覺得我說的是對的嗎,你能不能理解我的委屈和想被你認同的願望。”

,無論對於幽默創造者本身和接受到幽默的人,都是雙贏,因為大家都是快樂的。

而如果不這麼演繹,那些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對方會看不見,會聽不懂,或者對方會帶著自己的偏見去理解幽默創作者本身的意圖。而極端的後果就是,兩個人不歡而散,再也沒有了連線。

幽默的“危險核心”

幽默的人最害怕看到的一幕叫做:人走茶涼。

幽默的人本身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待和憧憬,他們希望自己是幸福的,別人也是幸福的。幽默的人亦是勇敢的,儘管這個世界不美好。

幽默的人希望運用幽默的方式或是藝術的不同呈現去表達自己的態度,

最安全的表達方式

憨豆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很害怕變老。因為他覺得憨豆永遠都是無懼長大,無懼流言,無懼世界的勇敢模樣,他怕自己演不好。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世界就像一個巨大馬戲團,他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過後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

這句話是卓別林說的,也是很多幽默者的內心寫照。卓別林是典型的戲中的丑角,戲外的智慧大師。

事實上,很多喜劇演員都會在常年的藝術追求中患有

也算是對無法改變的社會的最後一擊。

,也就是“你看我有多開心,我的內心多悲涼”,這其實便是隱藏在

微笑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

這些微笑抑鬱患者,由於希望和別人產生良好聯絡,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同,拼了命去讓別人開心、歡樂,甚至不惜損害自己的價值觀,去附和別人的價值觀。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長此以往,這群人將喪失笑的能力,

幽默之中的危險核心

,也就是面具帶著帶著,就下不來了。

或者,歡樂到最後都變成了一副面具,因為自己只有在戲劇的場景下才能思考到快樂,而不是生活中感受到的快樂。周星馳和徐崢就是如此,生活中反倒很少笑了。好萊塢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自殺身亡。表面上看生活中充斥著快樂的人自殺的原因居然是不快樂。

講個故事:

一個人得了很重的抑鬱症,醫生跟他說:“最近我們城裡來了一個特別幽默的人,已在街上講了三天笑話,全城的人這幾天都過得特別開心,我建議你去找找他。”病患回答到:“我就是你說的那個特別幽默的人。”這個人就是卓別林。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所以,幽默的人其實是危險的,常年

因為太多的壓抑讓他們的真實歡樂被虛假歡樂所替代

,還會逐漸變得抑鬱、麻木,甚至是厭倦快樂,他們也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是精神分裂、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

而這些人由於習慣性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生活場景中更容易給人皮笑肉不笑,不知是否真的存在笑的錯覺。

很多幽默的人在生活中就算是說了特別搞笑的事,聽者可能以為故意搞笑。或者他自己並沒有很想笑,但是別人都覺得他是故意搞笑。而最可悲的事情在於,當一個幽默的人很認真、很客觀地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依然覺得這是個笑話,不會認真聽。

活著活著,就成了一個笑話,活著活著,就離真實的自己遠了。到最後,你活著活著,就丟了,被自己丟了,也被別人弄丟了。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羅溫在1993年的採訪中設想過憨豆先生的結局:

為身邊的人制造快樂會導致他們感受快樂的能力下降

從此再也沒有憨豆。先別飛走,我們把時光先倒回去,憨豆不是不想長大嗎,我們把時光倒回去。劇外的現實我們沒有辦法左右時空,劇中的我們依舊可以隨心所欲。

寫到這裡,你是不是意識到了,為什麼憨豆不想變老,不想長大,

在鄉間小路上駕車高高速行駛的憨豆,看見一艘宇宙飛船像自己飛過來,艙門開啟,走出一大群憨豆。然後他們一起上了飛船,飛向太空。

。憨豆先生所有的場景都是沒有思考滅有邏輯甚至沒有智商,這就是對生命本真的回味和不捨。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 )

弗洛伊德在晚年說過一個理論叫做死亡理論: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價值在於死亡。而正因為我們想死,所以我們有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 ),也就是我們本能地會出現毀滅衝動、攻擊本能或侵犯本能。

這跟不想長大有什麼關係?當然有。

因為小孩子無罪,有孩子可以幼稚,可以放肆。

幽默的人一直都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條不歸路,因為思考所以變老,因為用心所以痛心

。成熟,意味著世故,意味著妥協,意味著言不由衷。那不成熟就是做自己的最好方式。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而幽默也是一種態度,因為幽默就是透過兒童化的行為,兒童化的表達,最形象和最淺顯地訴說自己得看法,更多的是不滿。沒有辦法,才會幽默。

而幽默聽上去沒有什麼威脅,也是最好的攻擊方式,因為聽者是不會把幽默當成攻擊,以為這只是生活情趣。幽默j不是生活情趣,幽默的人都是丘位元天使,拿著箭矢的愛心之箭到處殺人。

只有成為孩子,才可以被原諒。所以成年人會有一種想假定自己為孩子的想法,藉此要求被人,控制別人。比如,你想讓其他人聽你的話,你就會有最可愛的口吻和對方說:乖,棒棒噠,加油哦。

當你把對方當作可愛的小孩,或者假設你自己是個要糖果的小孩,別人就會放鬆警惕,任你控制。生活中常常有一部分人你或許會被他們的幽默所吸引,也會被他們孩子般的行為所傷害。

幽默的人對童年的迷戀,對童心的執著,不就是想破壞這個井然有序的世界,想攻擊那些看上去特別完美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一個成年人,之所以顯得像小孩一樣,是因為他們使用了比較

而那些看上去的幼稚和乖巧模樣,其實就是一個人防禦機制的體現。

低階

原始的防禦機制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這種人格障礙者的一些幼稚、異常的行為,常常讓周邊的人迷惑不解或痛苦不堪。

在《警惕你身邊的情感吸血鬼》這本書中,作者伯恩斯坦將這群人稱為“半夜頑童”,也就是在半夜出沒的吸血鬼。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幽默的人為什麼危險?

什麼樣的人格容易有如此行為?什麼樣的成年人總是喜歡扮演小孩?

是的,必須徹頭徹尾的遠離。因為幽默產生的原因就是為了感情消耗的節約,這句話是弗洛伊德說的。

弗洛伊德有一篇論文叫《論幽默》,他說,幽默的快樂的起因來自於情緒的轉移。也就是幽默創造者會引領聽眾感受憤怒,絕望,抱怨等負面情緒,但願望落空,於是這種節約的感情消耗就叫做幽默的快樂。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幽默的發生透過兩條途徑。

第一種途徑,

一是想不開,二是長不大。想不開意味著容易抑鬱,長不大意味著自戀。這兩種情況都對周圍的人很有殺傷力,所以必須遠離。

;第二種途徑,

幽默創造者自己感到快樂,同時由另一個人擔任觀眾或聽眾,從幽默過程中獲得愉快

舉個例子:

在星期一,一個被人帶到絞刑架前的罪犯說:“哦,這個星期開始得多美。”這時罪犯自己就創造了幽默;幽默過程完成於他自己的身上,並且明顯地向他提供了某種滿足感。我,作為一個聽眾,彷彿受到罪犯的這個幽默行為的感動,我也感到了幽默的快樂。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而弗洛伊德對幽默的特性亦做出了闡述:

幽默由幽默創造者和沒有直接聯絡的第三方產生。

,這個莊嚴,顯然在於自戀的勝利之中,也就是自導自演了一場戲。

幽默具有某種釋放性的東西,同時它也有一些莊嚴和高尚的東西

而幽默亦是無法正確表達不滿情緒轉而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別人自己絕不妥、協絕不屈服的主張,自我堅信它不會被外部世界施加的創傷所影響。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幽默和沒有幽默的差別在哪裡呢?

回到之前的星期一將被處死的犯人例子。

沒有幽默的表達方式叫做:“我不犯愁。一個像我一樣的傢伙被絞死,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世界不會因此而走向末日。”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說話實際上展示了超越現實處境的,同樣高尚的優越性。這些話是聰明的,也是正確的,但是它

外人或者看懂或者看不懂,無所謂自己已經獲得了關注和情感釋放。

違背了幽默的本質

幽默展示的是

幽默不是服從的,它是反叛的。

,也表達了

幽默不是服從的,它是反叛的

。幽默態度存在於什麼之中呢?藉助於這種態度,一個人拒絕受痛苦,強調他的自我對現實世界是所向無敵的,勝利地堅持快樂原則。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弗洛伊德作為精神病醫師,他研究幽默的目的是

自我的勝利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來自精神病醫師的精神病人想法描述。

精神病人A是這樣描述自己為什麼不喜歡吃茄子的:我不喜歡吃茄子,因為茄子長得賊眉鼠眼。精神病人B是這樣描述自己撿垃圾袋的行為:我每天扔了很多垃圾袋要把垃圾袋帶回來。因為這是個口袋,代表了很多意義。

弗洛伊德認為:

自我的勝利

。也就是幽默成為了痛苦到快樂的轉介。而目的是實現超我,因為本我不快樂。

即超我竟屈尊使自我獲得一份小小的歡樂。可惜,幽默的快樂永遠也不會象在喜劇或玩笑中達到那樣強烈的快樂,它永遠也不會在發自心底的笑聲中得到發洩。

也就是,在產生幽默態度時,超我實際上與現實斷絕了關係,轉而服務於幻想。幻想多了就容易出問題,給自己帶來問題,也給別人帶來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幽默的人最開始的想法是犧牲自己給別人帶來歡樂,最後的可能結局是犧牲掉了自己別人真的活在了快樂的世界裡。

憨豆先生的結局再看一遍:

快樂原則的勝利

很久很久之前,憨豆是這樣產生的。在英國老百利街的中央刑事法庭和唐寧街10號之間,天上掉下一顆豆。在兩個代表英國嚴肅的政治符號前,那顆豆愈發顯得突兀而孤獨。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為什麼說幽默是一種危險的人格?你看懂了就叫幽默,你看不懂就叫危險。芸芸眾生,我們都是一顆豆。

最近,65歲的羅溫告訴《太陽報》自己的告別扮演憨豆先生的決心:

“扮演他已經讓我感受不到太多樂趣,責任的沉重感讓人快樂不起來。我因為這個角色充滿壓力,精疲力盡。我期待這個角色的結束。“

儘管不再扮演“憨豆先生”,羅溫會繼續在動畫版的《憨豆先生》電視劇中為這個角色配音,並參與另外一部“憨豆先生動畫大電影”的籌備。

看來,羅溫還是放不下憨豆先生,所以自己沒有信心再演下去,卻依舊用其他的方式讓這個美好的形象繼續延續下去,彷彿一個永遠不會消亡的角色。

從心理學角度看,越是“幽默”的人,其實越危險

就像他自己給憨豆先生結局預言的那樣:

快樂原則的勝利

幽默是種病,笑著笑著就哭了。

我是個傻子,哭著鬧著就醒了。

——Bear《小熊囈語》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