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我還記得小時候寫數學作業,同樣一套題型換個套路我就不會解了,媽媽常常會恨鐵不成鋼地對我說:“天生是個死腦筋,怎麼就不開竅呢。”她實在拿我沒辦法,因為不管她怎麼輔導,我的數學成績始終上不去,後來她又對我說:“也許你天生不適合學數學。”

被媽媽說得多了以後,我自己也開始懷疑,我可能真的不適合學數學,因為我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只能勉強達到及格。久而久之,自己也逐漸開始放棄數學,轉而選擇文科類的學科。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後來我在一本書中看過一段話:你所採取的觀點會對你自己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它可以決定你能否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

這本書的名字叫《終身成長》,2017年11月在中國出版,連續10年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作者是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2017年9月,卡羅爾·德韋克以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我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認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學,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一個人天賦再強,不努力也是白搭。

這本書顛覆了我的固有觀念,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是滿足於現有成果、避免失敗可能的固定型,還是以努力為豪、尋求挑戰機會的成長型,決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遠。

那麼,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結合書裡的內容來教育孩子呢?

1。永遠不對孩子說負面語言

你有沒有常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都不會。”或者“你太慢了,能不能快一點”這類的負面語言,這些語言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他的思維方式,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當孩子感到挫敗時,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選擇用積極正向的語言鼓勵引導孩子。

《奇葩說》冠軍辯手詹青雲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我們眼裡,她是可望不可及的學霸,然而她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好,老師甚至說她連高中都考不上。

媽媽並沒有因為老師的話而放棄詹青雲,她始終不斷地鼓勵詹青雲:只要堅持努力,不僅可以考第一名,也會考上好的高中……詹青雲就這樣在媽媽的鼓勵下,堅持努力,從學渣逆襲成學霸。

媽媽沒有用固定型思維來否定女兒的能力,而是用愛包容她,相信她,透過言傳身教,培養了詹青雲的成長型思維,正是成長型思維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詹青雲的一生。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連媽媽都認為她學習不行了,那她還會有現在的成就嗎。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2。不要過多的誇讚孩子聰明,要誇他很努力

當孩子做成功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怎麼誇獎他的,是誇他:“寶貝,你真聰明!”還是誇他:“寶貝,你很努力地做到了,而且沒有哭呢,很勇敢啊!”。

過度的誇讚孩子聰明並不會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反而會讓那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心理脆弱的孩子更執著於這些稱讚,喋喋不休地評價智力和天賦,會讓孩子們更執著於展現自己的智力和天賦,忽略了成功所必備的努力。

初中我們都學過一篇古文《傷仲永》,方仲永從小就表現出了很大的文學天賦,大家都誇他聰明,是小神童。但他的父母卻沒有好好培養他的天賦,而是整天帶著他出去炫耀。慢慢長大的方仲永反而失了靈氣,與普通人無異了。

即使是文學大豪也需要日復一日的努力學習,唐代文學家韓愈就曾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一個人縱有再強的天賦,不努力,也無異於暴殄天物。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說:表揚孩子的智力和天賦確實能給他們打氣,給他們帶來特別的喜悅感,但這種感覺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消失,積極性也會跌到谷底。如果成功意味著他們很聰明,那麼失敗則意味著他們很愚蠢。

當孩子做得很好時,我們可以誇讚他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教會他們熱愛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不斷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總結: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成長型思維的人,但我們的一言一行也在影響著孩子們。成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永遠不要給自己的孩子設限,不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而培養一個樂觀積極的孩子,是我們每個父母的期盼吧。

一個固定型思維的媽媽是如何毀掉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