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一部小說,一部熱劇,生生有濃厚的歷史氣息演化成俊男靚女的人間大戲,豪門貴族,深宅大院,嫡庶長幼,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這部文藝氣息濃厚的年終大劇,除了場景情節和故事線的精雕細琢,有關時代背景的細節也是被粉絲熱議的話題。比如深閨大院裡的煮茶、論茶、品茗,一板一眼頗具風雅。那麼古代人對茶道,又有著什麼樣的不同呢?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知否知否》劇照 *來源網路

根據劇中語言、佈局、器具使用等細節的推斷,能夠得出基本明確的結論,故事是發生在宋朝。而宋是中國歷史上文華精緻,氣質成熟的時代,能夠形容宋代上層人生活的詞,或許只有“文雅”一詞能夠匹配了。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比起插花、焚香等雅事,難度更高。其中以“點茶”最難。宋代的點茶技藝比唐代更加講究,唐代早期時候的茶,其實正確來講喝的是“茶湯”,裡面不僅放鹽,還要加入肉蔻等其他的調味品和香料,所以加入穿越到唐初,你喝到的有可能是一碗五味雜陳的“茶粥”,

宋代人喝茶主要以團茶為主,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範的程式。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北宋 宋徽宗《文會圖》區域性

什麼是團茶?因為運輸和儲存的原因,宋代的茶大部分是將茶做成團狀或餅狀的緊壓茶,散茶也有,但是因為技藝和工藝要求不高的問題,比不了現代社會的好茶。所以在電視劇中看到宋代人喝茶,必須是先把團茶擂開,或者用專門的碾子碾開。

當然,點茶技藝要求高,程式繁瑣的喝茶方式,自然不是尋常人家的喝法。既然故事寫的是豪門顯貴的波瀾起伏,那一定就是還原了權貴人家的生活方式。比如劇中的盛家老太太,每天早上要喝茶,旁邊服侍的丫鬟就一定是經過專門點茶技藝培訓的玲瓏人物,

入水,燒水,溫盞,調膏,熱水迴環,點茶,一步一步馬虎不得。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煮茶圖

宋代是比較富足的,所以大戶人家都講究,喝茶這種雅趣絕對不能怠慢,於是對於“水”的要求也高,對於喝茶器具的要求也要高。

宋人喝茶的水,講究“

清、輕、活、甘

”。用現代方式解讀就是:“清”要清澈無異味,無異色,無雜物;“輕”是指重金屬不超標,PH值正常;“活”自然是要源頭活水,富含有益礦物質的;所謂“甘”,自然就是口感甘甜清冽。這樣的水才會用來泡茶。

劇中如蘭學茶,最後有一句“就是咬盞,咬不起來”。諸位,這個您可別誤會,首先這個“咬盞”,指的是茶水融合,泡沫濃稠,吸附盞壁而久久不散。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宋建窯兔毫盞 故宮博物院藏

這個“盞”,就是茶盞了。最好的茶盞在宋朝,宋朝最好的盞是“黑盞”,又因為產於現在福建建陽,所以得名“建盞”。建盞通體施黑釉,呈紫黑色,最容易觀察茶的湯色,因為形狀像一個反轉的斗笠,盞口寬大,盞壁較厚,可以很好的保持茶湯的溫度,所以備受茶者青睞。

知否?知否?茶無冷暖自無憂

看劇中飲茶,不由得想起世人常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卻鮮少有人真正明瞭,大多數都能嚐出冷暖,卻不知道如何常飲常暖。

自古至今,喝茶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歡喜的事兒。只要心態平和,自然就有喜樂。所謂飲水冷暖,其實全在自我。茶冷了,就倒掉,清洗重來,這就又是一杯暖心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