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戀愛是和對方的優點相處,婚姻是和對方的缺點博弈。

戀愛的時候,兩個人花前月下,情投意合,所見之處,皆是美好。

結婚之後,當風花雪月變成了柴米油鹽,當歲月靜好變成了日常瑣碎,雙方的缺點開始逐漸顯露,矛盾也隨之產生。

白頭偕老並不容易,執手天涯並不簡單。

想要築建好婚姻這座長城,更需要彼此包容,互相體諒。

以為婚姻就是人生的最終歸宿,就停在原地等待幸福;

以為伴侶足夠優秀,自己就可以坐享其成,放棄努力;

以為承諾過一輩子,就應該被無條件呵護到永遠。

很多女人的終極目標都是嫁得好,殊不知,嫁得好不等於活得好,而想要活得好,只能靠不斷提升自身。

因為婚姻本質上,就是一種長時間的利益交換,都是雙方都得拿出自己身上的利益點,去換取想要的東西。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你賺錢養家,我貌美如花”的婚姻模式,到底是比不過“彼此成就,各自輝煌”的模式穩固。

現代人的婚姻,不是三餐一宿那麼簡單,工作後回到家,我們需要舒適,安全,溫暖的小世界,而不是挑剔,推脫,邋遢,懶散。

這些東西,毀掉婚姻之餘,還會毀掉你對婚姻的信心。

所以,再強調一次:

我們是為了要跟另一個人在一起生活結婚的,我們要一起創造生活,享受幸福,一起成為孩子的父母,一起健康成長,快樂,堅強地走完這漫長的人生。

很多想要離婚的夫婦,除了發現彼此不再符合自己期待,更多則是因為婚後太多的“附加事務”,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婚姻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

夫妻雙方不但是感情共同體,同時也是經濟共同體,各自的父母也會牽扯其中,未來還將涉及到生育、孩子的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和談戀愛時的你儂我儂,有著天壤之別。

走入婚姻,打敗愛情的,有時偏偏就是那些懸而未決的小問題。

它們積羽沉舟,慢慢侵蝕對方的輪廓,終於有一天,吞沒了那個本來完美無缺的人。

原生家庭和你的婚姻:

我把自己的幸福快樂完全依賴在你身上,期盼你來成全(complete)我,我不知不覺中就使你在我身上有極大的酬償權力。

因為認定你是我快樂或痛苦的操縱者,我便期望你必須與我有一樣的思想與喜好,我也只准你對我表現正確的情緒。

由於我的苦與樂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許對我表現任何負面的情緒,更不準怪我,因為這些都帶給我痛苦,使我心裡不安全。

跟你在一起時,你必須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樂。

如果我覺得痛苦,我便會怪罪於你,並千方百計地要改造你。

誰會希望被別人改變呢?

舉個例子:你習慣了右手拿筷子,突然讓你用左手吃飯,你會覺得彆扭。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我們在婚姻中的需求,多數來自原生家庭的需求

兒時如果我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的話,那麼在未來我們也渴望得到另一半的肯定。

兒時在原生家庭裡,我們有過什麼未被滿足的需求,那麼在潛意識裡這種需求會一直存在下去。

那麼在兩性關係裡,我們就會期盼著自己的這些需求得以滿足。

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想要在新的婚姻關係裡尋求一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愛和需求。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在戀愛中,人的兩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滿足∶

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別是心裡愈空虛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賴對方來支撐你脆弱的自我價值感。

不知不覺地,期望對方能隨時隨地無條件接納你、隨時隨地把你擺在第一位;

心理愈沒有安全感的人,日後對伴侶的要求愈是加倍;

過去受的傷,要從現在的關係中加倍討回來。

例如過去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視的,現在會不知不覺地要求伴侶不斷給你注意力;過去被管得太厲害的,現在會要求伴侶信任你,給你空間。

彼此互許終身之後,你會覺得∶為什麼我所要的,你卻不給我?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在愛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嬰孩時期—我有什麼需要,不用開口,爸媽就應該知道,而得到照顧最好的辦法就是哭鬧。

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鬧,處罰對方,強求他來滿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的人,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組成新生家庭,我們必須要明白雙方在家庭文化、互動模式、家庭規則、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

不然,很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甚至三敗俱傷。

很多婚姻的存在,不過是讓我們選擇一段婚姻,讓我們去體驗曾經熟悉的痛苦。

婚姻中的潛意識重複,當我們從對一個人心動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

你可以決定,是否讓創傷在你的生命裡繼續發生。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人們都說,結束一段感情,比開始更需要勇氣。

分離,面對的不只是與相愛的人分手,可能包括與孩子的分手、與整個家族的分手、與安穩人生的分手。

分離,對現代人來說似乎已經是常態。

對“勸和不勸離”的東方社會來說,“離婚”成為相對弱勢,而相對弱勢的群體比例逐年增加。

我們應該認知“關係”不再是過去那樣只有一種標準——結婚標榜幸福,並且學習不再以“譴責離婚”的角度狹持雙方擁有幸福的可能。

人的一生是一連串無止盡的分離經驗,出生是人 生的頭一次分離,小孩斷奶、上學、失戀、離婚等均是分離,去世 則是最嚴重的分離,可以說“人是帶著分離性創傷來到這個世界, 最後帶著分離性創傷離開這個世界”。

人出生時非常脆弱,缺少父母的照顧無法存活下去,分離焦慮可以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保護,這便是最原始的分離

焦慮的意義所在。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分離焦慮

八九個月的孩子開始建立

依戀

關係,他們會特別粘著媽媽,害怕跟媽媽分離。

在這個階段,如果母嬰關係不穩定,媽媽對孩子忽略,孩子的內心就總是忐忑不安,最後留下了分離焦慮的病根。

成年後,只要面對人生的分離場景,她的內心就會哆嗦。

而離婚是人生重大的分離,在這樣的時候,一定會激發強烈的分離焦慮,所以她就會死死抓住婚姻,不願面對分離恐懼。

分離焦慮症不僅限於兒童,也包括成年人。

如果不得不去分離,超過他的承受能力,也會變成抑鬱,就是分離性的喪失,

這裡所說的喪失,並不是貼吧文化中所說的,道德淪陷、節操盡毀的那個喪失。

指的是失去,不過由於這種失去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比較大,故稱之喪失。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有的人痛不欲生,有的故作堅強。

依戀的物件失去,如果沒有辦法馬上找到,就會體驗到非常多的哀傷與抑鬱。

喪失究竟破壞了什麼?

基本的生活信念。

首先,是安全感。

喪失的出現,讓人意識到失去和不穩定離自己非常之近。而所有的生物都本能地追逐安全感,一旦喪失安全感,就會陷入到無盡的恐慌之中。

生活信念中,又包括了自我對生活的掌控感、生活的意義、自我的價值。

如果你一個人能夠養好孩子,能讓他們生活得穩定又幸福,給足他們穩定又全面的愛;

你自己能夠抵禦離異後的各種風險,能夠真的做到不需要伴侶,那離婚確實可以成為你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能,那就老老實實修煉自己的能力,憑本事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或者憑本事讓離異的生活也能過得幸福。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婚姻不是“合法的索取”,不能仰仗著這個所謂的合法身份就奢望把對方佔為己有……

我們仍然要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TA有ta的缺點,ta的理想、ta的不確定,就像我們自己一樣。

特別是在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去尊重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平等的溝通,給對方信任和尊重,這樣的婚姻才可能長久。

許多人很難在離婚當下再次想起彼此如何為彼此心跳的,試著最後望一眼你們曾經都努力過了的這個家。

不是這個家不夠好,而是更需要你們完整的人在未來等待。

你們都知道對方盡力了吧?

彼此臉紅脖子粗的糗態也都看盡了,現在能做的是讓這份愛漂亮一點的落幕,你該拎著愛的自尊繼續往前走。

婚姻之愛,首先就要互相獨立,並且尊重對方的獨立,同時可以坦然地敞開自己的心靈,此後才是交流,理解,信任,憐惜,包容,安慰……

愛不是粗暴的破壞,而是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闖進對方的世界,橫衝直撞,再因為對方的反抗,委屈得眼淚漣漣。

離婚不是讓世界上多一個仇人,而是讓生命中多一個朋友。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該不該把命運和人生壓在婚姻上?結婚不是任務,離婚也不是錯誤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