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在工作中、生活中,有誰沒有受到過委屈?誰又沒有遇到過挫折?

有人說,小時候在父母的管制之下,聽父母的;成家立業後,本以為可以自己做主,揚眉吐氣一回,還是不行,在單位得服從領導,回到家裡還要為家庭拼搏,贍養老人;到了老了,功成名就了,可以自由自在了,又要為子女帶孩子,還聽子女的。於是,就發出感嘆,人什麼時候為自己活一回?

聽這麼一說,可以看出人的一生都在為別人忙活,一生都在受委屈,委屈是人生的常態。也的確如此,人的一生不在此處受委屈,就在彼處受委屈,正如南宋文人方岳詩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順達,都是在磕磕絆絆中度過的。

孔子是聖人,夠智慧了吧,他照樣一生不順達,充滿了坎坷。

第一,別人不理解他。

孔子為了挽救動亂的社會,想讓社會恢復到像周禮規定的那樣有序,奔走呼喚。他擔負天命的自覺,卻遭到了同時代那些明哲保身的隱士的嘲笑。嘲笑他不識時務,嘲笑他不懂得時局的危險,嘲笑不可為而為之,做無用功,嘲笑他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第二,工作中遭到冷遇。

孔子在魯國參政,官到大司寇攝相事,工作很出色。魯國得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史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政績突出。

當時魯國國君大權旁落,被三桓把持,這是越權行為,所以,他先從扒掉三桓超規格的城牆開始,進行治理,遭到了三桓的抵抗。這時,魯國國君與三桓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政事,把孔子冷落在一邊,讓孔子有力出不上,被迫出國去尋找出路。

第三,工作很難找。

孔子周遊列國14年,帶著一班雄心勃勃的學生,推銷他的政治主張,開始在許多國家之間奔走,希望得到重用。但他的政治主張很適合治世,在諸侯混戰的時局下,很難有市場,諸侯都知道他的主張很好,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合時宜,都不採納。孔子一路碰壁,一碰就是14年。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第四,人生時時有危險。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途中好幾次遇到了危險,在宋國時受到司馬桓魋的威脅,他正在一棵大樹下演習禮儀,司馬桓魋把樹伐倒了;在匡地時因被當地人誤認為是陽虎,被當地計程車兵和百姓圍住了5天;在衛國蒲地,蒲人曾經扣留了孔子;在陳國與蔡國之間被圍了多天,學生們餓得倒下就起不來……

孔子遇到的問題,其實我們在現實都可能遇到,也會遇到不被人理解,受到熱嘲冷諷;在工作中,因工作出色遭人嫉妒,或者被人穿“小鞋”;自己很有才能,卻得不到重用,也在懷才不遇的憤懣;人生中也會遇到一些變故,會遭受意想不到的坎坷,等等。

孔子3歲失去父親,17歲失去母親,一生坎坷,遭受了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在當時平均壽命40歲左右,他卻活到了“人過70古來稀”的73歲。是什麼讓他抗打擊?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一是自嘲。

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別人嘲笑是喪家之犬,他就連說“然哉!然哉!”太形象了!太形象了!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能理解你,特別當你的想法比較超前時,必然是曲高和寡,理解你的人就少,能達成共識當然好,得不到認可也不要灰心,在沒有人認識到你的想法的價值前,要學孔子,要積極推銷自己。

二是樂觀。

在圍困之地,孔子為了提振弟子們的信心,跟學生講學、朗誦、歌唱、彈琴,從不間斷,不會因為生命受到威脅就破罐子破摔,在別人不堪其憂時,不改其樂。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常想一二。不快樂的時候,就想想快樂的事,或者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心情是需要調節的,怨氣是需要發洩的,找不到排洩口,必然會憋出病來的,很多人的抑鬱症就是由於悶在心裡才悶出病來的。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蘇軾一生遭遇坎坷,既遭到到改革派王安石的排擠,又遭受保守派司馬光的打擊,懷才不遇,為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流放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達觀,隨遇而安,開荒種田,自制美食,詩詞文豪邁奔放,哪裡像一個不斷遭受打擊的人所為?積極樂觀地生活,才能讓自己陽光起來。

三是堅持。

孔子一二再,再而三地受到挫折,但他沒有灰心,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直到生命的盡頭還在哀嘆理想沒有實現,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支柱,人生就圍繞理想而展開的,有了理想,才能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才知道今後的路怎麼走。堅持正確的理想,人生才有意義。在人生的道路上,朝著自己既定的理想去不斷地攀登,追尋人生的意義,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人生的快樂。

人生是有限的,對於整個人類歷史來說,渺小得不如灰塵,但是,對於偉大理想的堅持,會讓一個人成為讓歷史記憶的人。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孔子在世時,他並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從成功學的角度來說,他的人生不算特別成功。由於他的堅持,他不懈地宣傳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中國2000多年,他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影響會更久遠。誰又能說,孔子的人生不成功?誰能又說,堅持對一個人來說沒有意義呢?

四是迂迴。

有人會認為迂迴與堅持是一對矛盾,堅持代表的是不屈服,迂迴代表的是妥協。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人生不是一條走道,遇到不能翻越的高山,就要想法繞著走;遇到大河,就需要找到有橋的地方過,沒有橋就找最窄的地方過,或者找平緩地方渡船過去。做事也是如此,有時候不能直來直往,也需要迂迴。

孔子在國內參政被冷落,就到國處去發展,在國外也沒有發展機會,就從事教學,教書育人,把自己的思想傳給學生,學生分散在諸侯國中參政,透過他們來實現自己的主張。

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用之則行,不用則藏”。能讓工作時好好工作,如果工作不順利,就隱藏起來,等待時機。

要學會化解矛盾、委屈,一個人改變不了社會,就要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適當改變自己,要學會適當地與現實妥協。有一個人去拜訪禪師,由於禪院的門很低,他沒注意,就碰到了頭。禪師看到此情景,對他說一句別有深意的話,要想不碰到頭,就要學會低頭。

論語與修養|你別不信,委屈是人生常態,在挫折中才能成長

正是由於孔子善於調解自己,對於遭受到的挫折,受到的委屈,他既沒有徹底妥協,也沒有死磕到底,而是在委屈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挫折中不斷地成長,所以,他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讓人生成為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

現實中,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委屈,委屈恰恰說明你是一個委屈求全的人,願意以自己的委屈成全別人,也說明你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一個不願受委屈的人,就是一心為己的人,不願意為別人的付出,包括自己的親人,實際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這樣的人,是孤家寡人,在社會上是寸步難行的。

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因為有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思進取,註定會一事無成。

一個能夠經受住各種各樣的委屈,經受住各種挫折的考驗,就會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沒有什麼事會難倒他,也沒有人能打倒他,他的人生再坎坷也是不平凡的,有意義的。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立刪)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