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豚博士久緊:如何看待中國的出生人口比例性別比例及總人口比例

久緊套話#彙編來自各處的討論::

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較2010年略有降低】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這是央視總檯的資料,請問

大家如何看待中國男比女多3490萬人,總人口性別比105。07,出生人口性別比111。3,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評論區。

賽客傾述者:

人口比例趨於平衡是正常的,以統計局年鑑的資料出發,從2005年開始,男性51。53%之後就一路走低,2019年就已經到51。09%,七普105的比例,換算一下就是男性52。5%,雖然資料上有出入,但年鑑並不是普查,嚴謹程度受樣本大小的限制必然受到影響,而且黑戶口的必然存在也使這個版塊並不能有力證明七普資料上存在問題。但是,我不是很同意高贊“男性可以取年紀小的女性,所以只要人口穩住增長,生育問題是可以轉移的”的觀點。

原因很簡單,假設男性到30歲再結婚,選擇的區間以“年紀小”為劃分,那也應該是20-30歲,這無疑擠佔了20多歲男性的選擇面,換言之年輕女性的人口必須夠多才行,否則把幾個年齡段的男性都壓到一個近似的區間裡去,怎麼都不夠“分”的。事實上,六普(2010)的資料已經證明,以72歲為分界線,女性才多余男性,除此之外一律男多於女,10-14歲這個跨度更是出現了116的比例,推11年到今天那就是21-25歲的年輕人,怎麼看都難以平衡,那麼顯然這裡出現的性別窟窿,就不是簡單完成人口增長就可以處理的,結婚率上的疲軟在近幾年來看勢必扭轉困難。最後,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一個奇怪的情況,如果有懂人口統計學的朋友麻煩幫我解答。2010年六普的3-1“全國分年齡、性別的人口”中顯示,總計性別比為104。9,

而七普為105。07,光看資料這裡的男女比例失衡應該是變大了才對。

賽客傾述者:

平心而論,相較於近代絕大部分時期,現在的性別比例已經要正常的多了。

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中國的性別比一直是比較高的。以嘉慶年間(1816年)為例,保持在男女比例較為一般的江蘇松江府人口性別比為120。95,而北京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99。52,可以說是觸目驚心了。。

就目前所見到的官方統計資料看,清代絕大部分省級單位性別比偏高。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八年(1763年)、三十八年(1773年)、四十七年(1782年)、五十二年(1787年)直隸人口大口性別比分別為116、120、120、118、117,小口性別比分別為116、122,122、124、123。而江蘇、陝西更高。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十年(1765年)三十八年(1773年)、四十七年(1782年)、五十二年(1787年)江蘇人口性別比分別為139、139、138、131,132。

刪除

海豚博士久緊:如何看待中國的出生人口比例性別比例及總人口比例

(選填) 圖片描述

至於古代更不用說了。據《周禮職方》載,西周統治初期 ,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著程度不等的性比例失調問題 (男 74∶女 100),天下九州之中除雍州、冀州外,其餘七州的人口中都有女多男少的現象,而揚州、荊州女多男少的現象尤為嚴重,其性比例分別為 (男) 40:(女) 100,(男) 50:(女) 100。

相對於殺溺男嬰的作法,中國古代社會殺溺女嬰的惡習則起源更早,這其中除了與中國古代重男輕女思想的原因外,還和統治者的剝削政策有密切關係:

成書於東漢中後期的《太平經》載:“天下失道以來,多賤女子,而反賊殺之”,以致女嬰大量死亡,從而造成了東漢後期“男多而女少不足”的社會問題。正是由於這個社會問題,不僅使人口的繁衍受到遏制,而且也造成了魏晉時期十分嚴重的性比例失調問題。《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載:曹操的夫人郭氏約束宗族不要納妾,其原因是“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娶以為妾”;同書《杜畿傳》注引《魏略》載:杜畿和趙儼相繼做河東太守時,曾多次錄奪民間寡婦和士妻之寡者以嫁士家;西晉武帝在泰始九年 ( 273年 )下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不僅如此,西晉武帝還在咸寧元年 ( 275年 )下詔:“以將士應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給復”,想借減免賦稅的辦法來獎勵百姓多育女兒。

所以說,現在的比例相較於往常還真的算比較正常了。。

網友1觀點:

無論數目是高估低估,打女胎的現象是中國男女性別比過高的原因。中國傳統就是一定要生到一個男孩,這是信仰。搞一胎化政策,就是強迫穆斯林吃豬肉,強迫基督徒雞姦。潮汕人無視計劃生育,繼續生小孩生到有男孩為止。期望子女數為2。男女性別比華南最平衡。男女關係和諧。彩禮基本為0。

北方人為人正直老實。一方面不想背棄自己信仰,一方面不敢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只能墮胎墮到有男孩了。雖然我不同意他們的做法,但是我也知道,他們不是罪魁禍首。

網友2觀點:

這個資料能得到什麼結論,完全由你的世界觀所帶來的思考方向而總結出來

比如說,這個資料出來,有的人歡天喜地,有的人垂頭喪氣…

可是這個宏觀資料,對人們的微觀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因為兩個關鍵因素

1。能否結婚,更多的是觀念問題

2。人的狀態是動態的

在當前的社會觀念中,完全找不到物件的,只會是兩種人,一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晰的,二是徹徹底底的底層,男女皆是

在這種社會觀念下,即便是女多男少的社會,也仍然會有男的註定找不到物件,當然,也總有女的會找不到物件

人的狀態也分很多種,比如人可以離異,可能會喪偶,離異了可以再婚也可以獨自生活

單身也無法與十惡不赦掛鉤,更不是說單身的人一定卑劣不堪

當然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的社交是有上限的,即便是最狂暴的交際怪物,一輩子下來也不太可能有1000個熟悉的異性,當然,同性的朋友,你恐怕也不大可能有1000個

網友3觀點:

適齡生育的男女比例未公佈,即相當於18-45歲的男女比例未公佈,這是適婚男女比例問題失調究竟多大,大家不清楚。公佈的是總人口基礎上的男女比例,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人。因為女性平均壽命長於男性,即老年女性總人口多於老年男性總人口。而老年男女比例未公佈。但總而言之,因為老年女性多,說明總女性人口中,年輕女性佔比就少。即,適齡生育人口中,男女比例差更驚人,以至於未公佈。另外,寧局長講人口增長放緩的原因是,育齡婦女數量下降,生育時間推遲,生育養育成本提高是三大原因。確實是這樣。問題是,這原因中育齡男性沒有提到,即與人口增長無關,不重要。這與我之前的觀點相似,保證讓儘可能多的女人生育,多生,就是保住了人口,至於光棍們,無關緊要。其實也緊要,資料提到了,你們是偉大的人口紅利啊,哈哈。不過人口紅利快要過時了,因為教育的普及,本科率增高,現在要流行人才紅利了。現在仔細想想,在你在做統計調查的時候,被問到哪些,那些被問到,卻沒公佈的,才是問題所在,好好想想,戶口(約等於房產),工作(相當於收入)。農村老人兒童留守人數?匹配的教育醫療比例?城市裡老年人獨居比例?統計資料很辛苦,公佈資料更辛苦。最後感謝此次完成統計工作的全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