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魏國第一任皇帝曹丕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年紀不到四十歲就去世了。這一下子就給魏國的文官勢力和政治造成了極大的不平衡,所為幸運的是曹丕自己在臨死之前也算是將魏國的政治局勢給安排好了,繼承的皇帝被指定為曹睿,據說曹睿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一直很受到喜愛,在自己獨當一面做皇帝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軍事才華甚至能夠穩穩地壓住司馬懿,讓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

公孫淵的真心與忽悠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曹睿做皇帝之後的不久,十二月份的時候,從魏國統治區域的東北方傳來了一條由地方官上報的訊息說遼東公孫淵斬殺了孫權派遣的兩位使者張彌和許晏首,然後十分恭敬的將首級用鹽分醃製之後送到了魏國的洛陽都城之中,這個時候的魏國都城皇帝和群臣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是一致的評價公孫淵恭順,可以為魏國戍守邊疆,然後聖旨下達冊封公孫淵為魏國守備邊疆,封號為大司馬樂浪公。

大司馬本是漢武帝之後的一個官職,是為了加封衛青等軍功卓著之人,當時的衛青擔任漢朝的大將軍,但威權和地位不夠顯著,所以漢武帝為其加封為大司馬大將軍,這裡的魏國曹睿擬定這條聖旨去冊封位於東北遼東地區的公孫淵,顯然就是模仿了當年的漢朝故事,魏國雖然是代漢自立的一個新王朝,但就從三國的普遍情況來看,魏國國內的政治文化制度依舊是與漢末無異。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公孫淵和曹睿雙方之間的你來我往其實才是政治博弈最為有趣且值得我們後世對付周圍敵人應該學習的地方,當時的孫權派遣使者到遼東去說明孫權雖然地處江南,但依舊是知道天下格局大勢,企圖拉攏公孫淵和北方的鮮卑匈奴勢力來對付強大的中原王朝魏國,但公孫淵接到孫權使者的勸導之後卻是不原因被孫權利用成為對付魏國的馬前卒,所以他會殺死孫權的使者來讓魏國覺得自己是忠心耿耿的。

而且當時的公孫淵其實早在曹操的時代就已經是臣服於魏國了,歷經兩個皇帝忠心多年,不是孫權一紙空文可以輕易忽悠的。殺孫權使者來忽悠魏國朝廷,讓魏國君臣對他放下戒心才是當時公孫淵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但很可惜的是就算是這樣的目的似乎也已經被魏國皇帝曹睿和他手底下的大臣看清楚了,所以才會將位處於遼東的公孫淵冊封為大司馬樂浪公,樂浪本是今天朝鮮的地理位置,名不符實已經說明了曹睿有殺公孫淵之心。

遼東之戰的君臣問對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其實在曹睿手中討伐遼東這場戰爭一直以來都是魏國群臣反對的一件事情,一來是因為魏國朝廷陳平日久,對於發動大戰爭消滅類似於蜀漢吳國這樣的割據政權是沒有多大的信心的,二來是因為群臣對於這位少年皇帝決策的一種不信任,在魏國以武功軍事著稱的曹操和真正意義上的開國皇帝曹丕手中都沒有實現對於遼東地區的統一,他們是很難相信這樣的一個少年君主可以做到討平遼東。

但曹睿自己就是這樣做了,且在歷史之中和司馬懿來了一番著名的君臣問答,在發生這場君臣問答之前的時候遼東局勢可能都已經發生到了糜爛的地步,因為從一年之中的時間上來看, 秋天七月份的時候,孫權派遣大將朱染使用二萬人圍困江夏郡,然後派遣使者聯合遼東高句麗部族企圖奇襲遼東,這個時候的遼東多方勢力都已經看到了機會,所以發生了諸臣謀反的事件,幾乎就威脅到了傳統的幽州之地。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先是右北平地區的烏丸單于扣邊,然後是公孫淵拒不接受魏國的詔書去討伐高句麗反而造反制造對抗局面,這個時候魏國詔書之中對於遼東百姓的看法是認為不得已時候被公孫淵脅迫造反的只要內附迴歸魏國都可以既往不咎,但公孫淵做的卻是更加的過分了,他在太白星橫空而過的時候,大肆利用遼東百姓迷信心理宣揚魏國氣數已盡,自己是漢朝的繼承者,再度利用人心思漢,在當年就自立為大漢燕王,設定文武百官,立年號為紹漢元年。

紹漢是什麼意思呢?從古文之中的理解就是發揚光大漢朝的美德,實際上則是繼承併發揚,其實這個時候的遼東已經到了不可不收拾的地步,如果這個時候還有人裝聾作啞那就真的是該斬殺以謝天下了,所以到第二年開春的時候,魏帝曹睿就開始和司馬懿商量討伐遼東公孫淵的戰爭該如何進行,其實這一場戰爭之前的君臣問對不僅是魏國曆史上的高光時刻,更是將魏帝曹睿清晰的思維和接觸的軍事才華體現的淋漓盡致。

曹睿到底有多睿智?討伐遼東之戰可以看出,已降服司馬懿之心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曹睿在發兵之前的時候就詢問司馬懿說估計公孫淵會怎麼對抗這次討伐戰爭,司馬懿沙盤模擬的為曹睿猜想了公孫淵的上中下三種計策,放棄都城逃跑是上等計策;根據遼西走廊和遼水設定雙重防禦來對抗魏國大軍是中等戰略;最差的就是將各地兵馬收回都城襄平之中,然後坐困於襄平之中,這是最差的戰略;這樣就很容易被我們輕易的活捉。曹睿還沒有滿足,繼續詢問這三者之間公孫淵會選擇哪個?

司馬懿繼續回答說自己估計公孫淵不會單一的選中其中一種,以這個人的性格會一開始自傲以為三百里遼西足以據守,所以一開始會據守遼水,然後發現雙方軍力差距之後會作出調整,最後會收攏殘餘兵馬困守襄平之中。這個時候一般皇帝已經停止了,但曹睿還沒有罷休,他開始提問魏國大軍這一來一回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回答說前往遼東需要一百天,討伐平定各地需要一百天,然後預算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以平定遼東。

總結

司馬懿和曹睿的君臣問答十分的簡單,但其中的智慧和對於軍事才華來自於祖先的繼承不僅震撼了當時的司馬懿,也是震撼了後世看到這段原始史料的愛好歷史之人。我們都知道曹睿本來就是一個出身於皇宮之中的皇子,沒有曹丕和曹操那樣獨自在外作戰或者附屬作戰的經歷,但他對於討伐遼東之戰之前的用人、戰略計劃制定、戰爭後期局勢處理、戰爭規模和時間預估都十分到位。

有了這些資料之後不僅可以平復朝廷之中的反對者,也可以精細化的使用魏國民力服務這場戰爭,所以最後討伐遼東之戰只是用了4萬人就已經克竟全功,完成了曹操和曹丕都不能完成的偉業,這裡面固然有司馬懿知兵的幫助,但有這樣一個後備支援且自帶軍事思維的皇帝也是功不可沒的。三百六十天彈指之間滅遼東即使是放到隋唐那些經典滅國戰役之中也算上中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