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歷史總在重演,在父系社會下,無論是力量還是情感都處於弱勢的女人,很容易成為暴力的犧牲品。

正如某位記者感慨的那樣:

對女人來說,最危險的地方不是陰暗的角落,而是那個她們始終信賴的家……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相比如今的杭州殺妻案,古時的女人命運更慘,被丈夫砍下腦袋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甚至連一點起碼的關懷同情也沒有,只是作為事件的參與者,記在了史書裡,成了一句冰冷的成語。

殺妻求將

,這個冷酷得讓人發顫的典故出自《史記》,主角吳起,被害者吳起的妻子,無名氏。

“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

別看只有短短几十字,卻道盡了歷史上一樁殺妻慘案的真相。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齊國決定攻打魯國,雙方實力懸殊,魯國既沒有裝備精良的鐵甲勇士,也沒有什麼安國定邦的良將,舉國上下一片恐慌。

當時投奔到魯國的吳起主動向魯國國君請纓,表示自己熟讀兵法,只要給自己指揮權,一定能夠指揮將士擊退來勢洶洶的齊國,取得勝利。

魯國國君大喜,正準備拜吳起為將。有大臣說道:“主公,別人誰當主將,都無問題。唯獨不能讓吳起當主將。”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魯國國君有些奇怪,問“為什麼不能讓吳起當主將呢?”

大臣告訴國君,吳起雖然有打戰的天賦,但他的妻子卻是齊國人,誰能保證他不會臨陣倒戈,幫助齊國滅掉魯國呢?

魯國國君一聽,頓時猶豫起來。

這事很快讓吳起知道了,一心求官想展現才華,出人頭地的他,怎麼能容忍他人阻擋他飛黃騰達呢?當下決定快刀斬亂麻,他手執鋼刀奔入後堂,二話不說就把妻子“咔嚓”了。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可憐的妻子帶著驚恐的眼神,壓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化為一縷香魂煙消雲散。

吳起提著血淋淋的頭顱拜見魯國國君。魯國國君嚇了一大跳,雖然覺得有些噁心,但還是被吳起的“決心”所折服,當即拜吳起為主將,將兵馬大權交給他。

吳起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沒過多久就一舉打敗了來勢洶洶的齊軍,勝利凱旋。雖然吳起功績顯赫,理當加官進爵,但殺妻這檔事也再次被放到了桌面,成為所有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連妻子都捨得殺,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做呢?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有關吳起的各種謠言滿天飛,那些忌妒吳起的人紛紛上奏:“吳起殺妻求將,此人鐵石心腸,早晚都是大害呀!”

魯國國君本就沒有主見,臣子們一慫恿,更是打消之前的念頭,不但沒有重賞吳起,反而有意無意冷落他。

吳起立下蓋世奇功,卻得不到應有的賞賜。一口氣咽不下去,拂袖而去改換門庭,來到了魏國。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殺妻永遠是無法洗淨的汙點。誰也不敢輕易重用這樣“心狠手辣”的人才,哪怕是曠世奇才也不行。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到了魏國,魏文侯雖然知道吳起有本事,且功利性強,封他做了大將,然而同樣對他處處提防。即便是吳起鎮守邊關,連續多次擊退了秦國的攻擊,照樣只是把他當作衝鋒在前的小卒,而不是身邊將相心腹。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任,許多人都認為吳起擔任魏國國相,但最後花落他家,田文成為了國相,吳起靠邊站。好不容易等到田文死後,吳起還是沒成為國相,而是由更不如他的公叔出任國相。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公叔非常畏懼吳起的才能,在魏武侯面前不停說吳起的壞話,還是以當年“殺妻”一事起頭,認為吳起此人狼子野心,早晚擅權,再次逼迫吳起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你以為吳起投奔了楚國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不是,三次易主加上“殺妻”的惡名,成為他永遠洗不掉的汙點,不管他本事再大,幫助楚國壯大了實力,立下了汗馬功勞,依然被貼上了“起貪而好色,其心不如禽”的標籤。

和同時代變法的商鞅一樣,吳起同樣得罪了貴族階層,但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便聯起手來,亂箭射死了吳起。

史書為證,殺妻者喪盡天良,註定沒有好下場,吳起就是典型

因為吳起在躲避追殺的過程中,曾拿楚悼王屍體作為擋箭牌,讓楚悼王成了“刺蝟”。但楚肅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吳起的屍身丟擲來,處以車裂肢解之刑,以解心頭之恨。

嗚呼哀哉,孟子雖然將吳起和孫臏並列視為天下少有的將才,成為歷代公認的名將,然而“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這一句話也將吳起牢牢蓋上了恥辱的烙印。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吳起悲慘的下場,從他一開始的“殺妻”就已經註定了。

請關注酒歌說文,說故事聊人生百態,話傳奇道善惡忠奸。把酒捧書闡古今,笑談張生遇李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