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又秋收了,農民朋友們,那年“交公糧”的日子還記得嗎?

又秋收了,農民朋友們,那年“交公糧”的日子還記得嗎?

又到了秋收的季節了,

如果

時光機器迴轉十幾年,就又到了交公糧的時

了。

又秋收了,農民朋友們,那年“交公糧”的日子還記得嗎?

七八十年代生長在農村的人,對交公糧一定刻骨銘心。

交公糧的年代已經漸

久遠,交公糧的那一代代人,

已經漸漸老去,最後一代交公糧的

70後,也已經慢慢的變老,於是用文字記錄交公糧的那些事兒,讓後來人瞭解那段歷史,畢竟,那是8億農民對國家的貢獻。

又秋收了,農民朋友們,那年“交公糧”的日子還記得嗎?

秋收了,先交糧。交公糧是農村秋收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用曬席

晾曬

穀子

。水稻收割後,用肩挑背馱的原始方式運回家,剛收的稻穀不能堆成小山,要用鋤頭鉤成渠,通風晾曬水氣,以免穀子發熱發黴,分批用曬席攤薄曬乾,用掃帚掃出

稻葉子和

部分

空殼。

又秋收了,農民朋友們,那年“交公糧”的日子還記得嗎?

用風車車穀子。

這樣反覆曬上幾天後,水分就曬乾了

就用風車

,空殼會被吹到

離風車

較遠

的倉

口,癟穀子會吹到

位於風車中間的倉

口,飽滿的糧食重,會

從最近的倉

口落下。最後,把糧食裝袋,就可以交公糧了。

長蛇一樣的交公糧隊伍。交公糧都在鎮上的糧站,由於附近很多村子都會過來交,路上排起長長的隊伍,

有的

拉著車

有的

揹著背篼

還有的挑著擔,匆匆忙忙趕著

去交糧

半夜起來交公糧。村民們都會

起很早

,為了少排隊,有的甚至不吃早飯,趕著

月色

去交糧。

比較遠的村子,離鎮上有二三十里路,只能半夜

起來,有的趁著涼兒,晚飯吃晚點,零點過後,背上糧食,打著手電摸索著往糧站走,到鎮上天也

亮了,正好交公糧。有的小孩子背一二十斤,跟在大人背後,一路打著磕睡

跟著大人

也有的背上揹著糧,手上牽著小孩子,一路哄著走。

山路不能使用板車、馬車,只能靠肩挑了,全家老小一塊上陣。也有經濟條件好的農民,開著拖拉機去交公糧,當時拖拉機在農村

很是新鮮,一個鎮上最多也就有一輛,大多數人家還

得靠人力。

第一個環節排隊。一路辛

苦到了糧站,就開始排隊等著檢測,人多的時候,有的農民要排一天的隊才能交上公糧,有的沒吃上早飯的農民,只能餓著肚子排一天的隊。家裡女人勤快點的,烙上幾張餅,一邊排隊一邊吃著饃,邊走邊吃饃的交糧人,在路上也經常可以看到,大家也不會顧忌吃相難看。

第二個環節驗糧。糧站工作人員用一箇中間帶凹槽的鋼管,也有的是竹管,在每個糧袋上插一下再抽出,鋼管會帶出一些糧食,抓幾粒放在嘴裡咬一下,就知道糧食乾燥程度了。

往往這個環節最容易起衝突,遇到糧食沒曬乾或者成色不好等等情況,都可能是爭吵的話茬,但是爭吵歸爭吵,最後農民還是無可奈何地把糧食拉回家再曬。

如果天氣好,很多都會就近找塊水泥地或曬席進行晾曬。有經驗的農民,會曬一會兒,用曬席遮一陣子,透過相對密閉的環境,提高涼曬溫度,據說這樣乾的透些,農民說那是

“上邊蒸下邊烘乾得快。”

那個年代,在糧站工作很吃香,交糧的人一般還要拍拍他們

的馬屁,要是言語上起了衝突,就得拉回去曬幾天再過來。

第三個環節過秤。驗糧合格就可以過秤了。農民把一袋一袋的糧食搬到電子秤上過秤,也有的

老杆子秤,老秤需要兩個人用槓子從秤

面的繩子上

穿過去

然後

把糧袋子抬起來

從秤桿準星上確認重量

糧站工作人員進行記賬、除皮、算賬。

最後,交糧入倉。

檢驗合格後,農民再把一袋袋糧食扛進糧倉,倒進糧倉裡,因為糧食堆得很高,要用木板搭橋才能夠

著。交完公糧後,糧站工作人員給一張收購單,整個交公糧的流程才算結束。

收購單就是交公糧的憑證,拿到這張憑證,農民就完成了一年的交公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