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朝代的更替與興衰,在歷史的封建王朝中,這不過是一件極其稀鬆平常的事情,每一位在位的皇帝,沒有一個不想持之已久的統治下去,強如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王朝永盛不衰,這在生活在如今的我們眼裡,都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古代早有預料,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是這個道理。一個皇帝無論是勤勉還是縱慾,他的王朝,總有一天會落幕,這不過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畢竟,你親自執政的時間再長不會超過一百年,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乾隆皇帝,在位時間不過六十年,再加上成為太上皇掌權的那三年,所加不過六十三年。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離所期望的千秋大業還差的遠呢,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個個都能像自己一樣,勤勉的執政,都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而去奮鬥,總有些皇帝登上帝位只是為了自己的貪圖享樂,讓先輩的辛苦打拼下來的基業葬送。

然而在大明朝,有一位皇帝,勤勉的執政,可是卻沒有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樣,換來像唐朝那樣的開元盛世,反而在自己在位的期間,便斷絕了大明王朝的氣數,他就是大明王朝最後的一位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在歷史上,史學家對於這位崇禎皇帝的評價是十分高的,因為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明朝的開朝皇帝朱元璋之外,其餘的皇帝都未曾像崇禎皇帝這樣勤政,想要在自己的江山中開闢又一番的盛世。為此崇禎皇帝皇帝不像萬曆皇帝般二十年不上早朝,可以說崇禎皇帝之所以會失敗,有一半的原因在於萬曆皇帝為其鋪下的爛攤子實在是太爛了。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而另一半的原因,便在於崇禎皇帝皇帝自己了,崇禎皇帝上位之後,由於太想勵精圖治,展現自己的能力,所以,只要部下出了一點點的岔子,便會受到崇禎皇帝的猜疑,而崇禎皇帝一猜疑,自然對其工作產生不滿,據統計,崇禎皇帝在位17年間,就換了50個首輔,其中更是殺了兩個首輔,督師總督巡撫等被殺的也不在少數,這使得崇禎皇帝的部下畏手畏腳不敢大膽的施展抱負,一旦出點小差錯,便會職位不保,人頭落地,這樣子,沒有人才可以任用的崇禎皇帝縱使自己再有才華和理想,也不可能僅僅憑藉著自己的單打獨鬥來撐起一個王朝。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單從崇禎皇帝的性障其倍格來講,崇禎皇帝本身的性格太過於優柔寡斷,剛愎自用,歷史學家從心理上來分析,或許是崇禎皇帝太想證明自己了,在隔呈價崇禎皇帝的小時候,由於自己的父王沒有受到萬曆皇帝的重視,自然崇禎頂超皇帝本身也不會受到足夠的重視,這讓崇禎皇帝自身很沒有自信,只能透過殺人的方法來為自己建立一定的威信,未曾想,這卻讓自己的理想更加的漸行漸遠。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崇禎皇帝的任用策略有著很大的問題,在當時,崇禎皇帝過度相信文官,卻不相信武官。或許是害怕兵權在握的武將造反吧,殊不知,一個國家,特別是當時存在外患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就不會有真實的話語權,就算你的文官再會說話,也低不過地方一支翹勇善戰的軍隊,說到底,這天下,還是得看誰的拳頭比較硬。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可是崇禎皇帝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在魏忠賢被剷除之後,以文官為首的東林黨派迅速的崛起,每當邊境的武將打了勝仗之後,害怕自己的在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不保,便在朝中汙衊他們,在加上崇禎皇帝優柔寡斷,喜好猜疑的性格,使得苦苦在邊境保衛國土的將士十分的失望,得不到皇帝的重用,武將們為國奉獻的心思自然不足,崇禎皇帝不懂的在帝國的執行中,文官與武官同等重要,在太平盛世的時候,武官的作用或許是比不上獻言獻策文官,但在護國打仗的方面,只會舞文弄墨的文官是萬萬比不上一個會統領全軍的武將的。想要將一個國家治理好,這文官武將就像是左手右手,一個都缺少不得。

崇禎皇帝勤勤勉勉17年,一心為國,為何還是挽救不了大明皇朝?

而更加不幸的是,當時的明王朝,不僅是有著強大的外患,還有這令人堪憂的內患。當時,由於先帝時期所存在的嚴重土地兼併的問題,而兼併了許多土地的貴族是不用交稅的,這就導致國內的財政十分的空虛,不足以養活越來越多的皇親貴族,更不用說,發足夠的餉銀給邊境計程車兵了,這一點再加上武將的動力不足,導致明王朝的軍事實力嚴重不足,不足以抵抗來自李自成的入侵,最終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而明朝最後的一任崇禎皇帝,在自己三十三歲的時候上吊自縊。最終至死,也沒有完成自己開創盛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