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張居正與我而言一直是明朝政治家中最推崇的一個人,原因很簡單!

就是海瑞對他的評價:“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明朝是個奇怪朝代,一群知書達理的文人墨客,滿口仁義道德最後都將國家往溝裡帶,不論清流濁流,長江黃河,都習慣吃人飯不幹人事,嘴巴一套一套,辦起事來不堪入目!

總之沒幾個好東西,而這樣事情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從所謂明君孝宗朱祐樘時開始,最後越演越烈成頑疾,直到滅亡!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荊州張居正故居)

而其中就出了兩個文官另類

一個是海瑞,一個心口和一之人,堪稱真清流。

另一個就是張居正,一個知行合一之人,堪稱真長江!

不過這真清流和真長江,還是長江比較靠譜,因為清流不能辦事,所以說,明朝因為張居正而續命70年,是必然!

不過也只是續命而已,因為強悍聰明如張居正,也無法解救明朝的頑疾,這是從出生就開始攜帶的基因,不破不立,可是沒有人可以破這個局!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另類的海瑞)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政治家到底應該幹什麼?

按釋義,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長期政治實踐中湧現出來,具有一定政治遠見才幹,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

這是政治家的首要職責,那麼政治家僅僅做好職責就夠了嗎?

其實還有個必修課,那就是調和矛盾,讓國家穩定!

這兩個概念一個對事,一個對人,兩者不可偏廢,可是如果都要照顧到就做不好明朝的內閣首輔,因為明朝的問題不可調和!

而這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是皇權和文臣的矛盾,明朝是一個集權的朝代,可他的集權有個特點就是集權於朝堂而不集權於皇帝。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朝堂上的集權就是1v一群人)

你別以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安枕無憂,在明朝,朝堂上的文官可以玩死皇帝!

於是,各種奇葩的事情就這樣不斷髮生,一個不斷增長的國家經濟體,稅收卻在不斷減少,不得不說是咄咄怪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出現了,而他的角色是什麼?

不是文官利益集團的維護者,而是國家利益的維護者。

這在那群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中間就特別另類,也是他最後悲劇結局的關鍵!

1572年,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時僅僅47歲,年富力強的他開啟了被稱為明王朝暮色中最後耀眼光輝的十年,而他的所有功績我還是不復述了,只用數字做印證!

>張居正死前不久,北京糧倉存糧足用九年,太倉存銀600多萬兩,太僕寺存銀400萬兩,南京庫房增加250萬兩,廣西、浙江、四川省庫平均存款在15萬至80萬兩之間。

以上就是張居正改革之後,明朝的狀況,其實也不算多,和雍正皇帝留給乾隆的數千萬兩比起來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是,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張居正改革之前的明朝可不是這樣。

用通俗點語言說就是:窮的拉慌!

有多窮,其實大明王朝1566中就有側面體現!

官員俸祿,那是能拖欠就拖欠,因為沒錢發啊,最後沒辦法用胡椒和米湊合,當官的過年都沒錢,可悲不?

軍隊軍餉,那也是能拖欠就拖欠,除了特別重要的邊軍,其他地方部隊,要錢沒有,要糧食,有點就給點,餓死了是自己的時期,於是軍隊譁變此起彼伏。

地方財政,那也是窮困潦倒,地方一遭遇災害,地方官習慣性兩手一攤,一手找朝廷,一手找士紳,如果這兩手攤開都找不到錢怎麼辦?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士子階層的尿性)

沒辦法涼拌,最後就是內亂不斷!

於是才有嘉靖朝時期,日本幾十個倭寇就能橫行大明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咧!

軍隊沒吃的沒銀子,能站在那裡都不錯了殺敵?你在說笑話嗎?

於是才有嘉靖朝時期,大明宗室除了有數的幾個富裕,其他都是剋扣俸祿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咧?因為真的窮啊!

後來能剿滅倭寇還是因為嘉靖皇帝做海商生意,積攢了點私房錢,並用宦官去各地收稅補貼的結果,國庫窮,內庫也窮,不撈錢怎麼活?指望士紳捐款,那是難上加難!

而張居正就是在明朝如此內憂外困之下上臺的,作為一個文官集團人物,他卻不和大多數文官利益集團一樣只為小集體利益著想而是為國著想,這就實在是難能可貴了!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黨爭的開始,異化的東林書院)

其實就事論事的說,張居正的改革也不算成功。

一條鞭法雖然好,可是並沒有徹底的貫徹施行,只是就舊有的問題緩解而已,因為阻力實在太大。

原因很簡單,這個事情做的是挖墳掘墓之事啊!

有無數田地的都是接受附土納田計程車紳,他們和朝堂之上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你張居正在位置上,權勢滔天,好,你厲害,大家給你面子!

但是你要真想所有田產土地都入籍造冊,按章納稅,那對不起,他們要和你張大人拼命!

所以說,張居正的改革並不徹底,也不成功,這次改革只是個人權威推動之下,妥協的產物。

而不是在制度和立法之下,進行的長效安排!

你在位一天,我們大家給點面子聽話,讓你好做人,你不在位了,那就別怪我們翻臉不認人!之前你當國家利益代言人,跟我們這些平民收稅,之後我就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張居正死後三年不到,就被人清算了!

至於清算他的人是誰?

萬曆算個,不過萬曆皇帝是被忽悠的,文官集團的反擊才是致命打擊,於是張居正的改革,在他死後人死業消!

再論張居正改革,一出理想主義者的悲歌,結局還是因背叛者被清算

(萬曆是個糊塗皇帝,後來覺醒了)

接替張居正內閣首輔位置的是張四維和申時行。

其中申時行張居正的粉絲弟子,一個善於和稀泥的人物,張居正能三年後才被清算,改革舉措才被終結,就是因為他的斡旋,可是申時行做了三年首輔之後,安然下臺,內閣成張四維一家獨大,這張四維就不是張居正粉絲了,於是他們抓住張居正個人品德上的缺陷,不斷放大和批判。

首先是,指責他狐假虎威,以萬曆皇帝的名義對官僚機構施加壓力以推動他的各類改革。(引發皇帝的反感)

其次是,指責他隨意利用原屬於皇帝的懲罰權利,掌控人士任免權結黨營私。(擴大打擊面積)

最後是,指責他父親去世,作為兒子居然不去服喪守制。(貪念權勢,有違孝道)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張居正頓時陷入死無葬身之地,後人也被欺凌!

所謂:能做事人錯多,不做事人話多,想做事人爭議多,會吵架人講品德,所以古往今來,能動嘴的都佔便宜些,因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罵人輕鬆愜意

大多數貌似清廉的官員,最愛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人,如後來的東林黨人就是如此。

再他們看來,做個道德標兵,海瑞那樣的,才是好官。

有能力有不貪是好官,沒能力不貪也是好官。

可是他們自己是既沒能力又貪汙還說別人貪汙,這就是他們的尿性!

而一個本來就侵犯他們利益,還用裙帶關係讓他們所有人眼紅的人,不整死你,整死誰。

就算你沒日沒夜,十餘年來鞠躬盡瘁,補救國家的危機,帶出一批人才,恢復久違的官員系統效率又如何?

你就是個背叛者!

可是張居正在怎麼厲害,他還是隻有一個人,在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結構下,他做到了人力能達到的極致,但是,還是挽救不了這個將要滑落的國家!

最後附上張居正被抄家之後的財產公示表!

>查抄所獲,共計為:黃金2400兩、白銀17700兩、金器3710兩、金首飾900兩、銀器5200兩、銀首飾10000兩,另有玉帶16條等等,大約只有嚴嵩15?其實於他對國家的貢獻,還有他的地位來說,這還好吧,和無數文官比起來,他夠清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