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的猛將真能以一敵百?冷兵器時代武將的意義居然真的這麼大

要說古代戰場上有什麼大殺器,還真非各類武將為先。要說那三國時期,群英戰呂布,張飛吼退曹軍,無一不是武將“秒殺”全場的例子。而早些年的楚霸王項羽更是帶著28騎屠戮漢軍無數。但是從現在來看,僅僅一位武將就能“秒殺”上百敵軍好像不太現實,就算是放著任人宰殺都會打到手抖,事實真的這樣嗎?

古代的猛將真能以一敵百?冷兵器時代武將的意義居然真的這麼大

不同於現代指揮官坐在車裡就能決勝千里之外,古代的武將是實打實要上戰場拼殺的。自武舉考試開創以來,大多要求底線能夠舉起自己體重1-1。5倍的超重石塊過頭頂,射箭要能入木七分,甚至把不算太粗的樹射個對穿。明代一般弓箭手裝備的小梢弓不過是35磅,而古代武將用的強弓硬弓都是保底90磅,大的還有能上140磅的。

要想拉動140磅的硬弓可不是什麼簡單事。如果使用現代的複合木製箭矢,在中近距離是真的能把箭射進大石頭裡,也就符合“李廣射虎”的典故。對於這種弓來說,想要射穿普通小兵裝備的鎧甲是輕而易舉的,想要擊穿部分小型木盾也不是不可能。

古代的猛將真能以一敵百?冷兵器時代武將的意義居然真的這麼大

事實上,古代的武將想要從戰場上全身而退,最重要的莫過於鎧甲。對於大部分普通步兵來說,僅僅都只裝備最基礎的札甲,也僅僅能保護胸口一塊致命部位。而對於漫天橫飛的箭矢,能不能擋得住只能憑運氣。有些部隊的待遇稍微好一些,配發的保護面積較大的重甲,但是單層重札甲對於刺擊的防禦能力並不理想,被長槍刺中則只有死路一條。

而武將則裝備條件好得多。首先,一般武將會裝備內穿的棉甲,擁有一定的防劈砍能力,也能有效的阻礙箭頭和槍頭的刺入。而在內穿棉甲之外,還會裝備專門保護軀幹的輕薄鱗甲背心。這件鱗甲背心雖然重量不重,厚度也不厚,但是可以有效把尖銳的刺入變成擠壓面,避免外層札甲變形,把力道轉化到內穿的棉甲上,從而讓槍頭箭頭無法擊穿。

而最外面也是最重要的一層,是精雕細琢的重札甲。不同於普通部隊裝備的重札甲,這種札甲由護心鏡,也就是曲面的硬鋼板,在關鍵部位可以完全免疫武器打擊。而在其他部位也都是覆蓋著至少兩層札甲甲片,一層甲片就有2-3毫米厚,人力想要擊穿非常困難。

在一對一的冷兵器單挑中,裝備精良的鎧甲往往就是生與死的差別。一般的札甲在多次劈砍後就會出現甲繩斷裂的情況,大面積甲片脫落,這時候一次攻擊就能致命。而如果內穿了鱗甲背心和棉甲,即使外層脫落了也很難造成傷害。而明代皇帝穿著的重型盔甲甚至能讓人砍20分鐘都砍不壞,這段時間內,衛士早就撲上來把襲擊者捅成肉泥了。

在實際作戰中,如果武將對自己裝備應用得當,很可能會與普通士兵打出1:5甚至1:10的交換比。但是武將終究不像士兵一樣是”批次“產物,犧牲一個都讓人難以接受。這也導致武將在歷史上意義越來越小。

古代的猛將真能以一敵百?冷兵器時代武將的意義居然真的這麼大

而當戰爭規模不斷髮展,已經出現後期”總體戰“趨勢的時候,古代就出現了專門對抗武將的”陣法“。不同於一對一的廝殺,陣法中計程車兵可以有效利用手頭的長杆兵器對在相對較遠的距離對武將有效殺傷。由於攻擊距離相對較遠,大量士兵也有很多次攻擊機會,本來以一敵十的武將很可能連邊都沒沾上就死了。即使武將在遠端用強弓攻擊,也有足夠數量的弓弩手與之對射。就算不能有效擊穿盔甲,也能把馬給射死,讓一身重鎧的武將動彈不得。

而當火器發明後,武將的意義就更小了。由於盔甲對於火器的抵擋效果不佳,一些剛剛經過初步訓練的農夫都能有效殺傷各路大將。伴隨著板甲重騎兵的普及和火器的全面列裝,武將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演變為單純的戰役指揮員。

古代的猛將真能以一敵百?冷兵器時代武將的意義居然真的這麼大

作者: 大洋上的矛隼